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雷  唐晓新 《东北测绘》1997,20(3):34-35
介绍自行设计制造的平行光管光学对点器检测台的结构,阐述使用检测台的操作方法与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装在经纬仪基座上的光学对点器的检测孙志铁(大同矿务局地质处037003)装在经纬仪基座上的光学对点器,视轴与竖轴重合度的检测,应安排在光学经纬仪各检测项目的后面,即该仪器已保证了各轴系几何关系之后,才进行此项检验。一、辅助工具的制作1.地面点标志在白...  相似文献   

3.
(一)在许多相应J_2级的光学经纬上,都设有光学对中器,借以将仪器精确对中,同时还保留着悬挂垂球。使用这些仪器时,应该是先用垂球概略对中,再用光学对中器精确地对中。现在有些观测员不信任光学对中器,或者嫌使用它对中手续麻烦、费时,而只凭悬挂垂球最后对中,这是不正确的。应该认识到精确将仪器对中的工具是光学对中器,而不是垂球。但是光学对中器必须经常加以可靠的检验和校正,  相似文献   

4.
光学对中器使用方法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光学对中器的使用方法 ,从光学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焦建新  王维 《现代测绘》2007,30(6):29-30
从实践出发说明了采用光学对点器对中的过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工作原理的正确性,最后介绍了常用的光学对点器检验与校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比较不同设计和最小读数的五台光学经纬仪水平角测量的精度,使用一根已知长度的精密横尺和一台威特T3精密经纬仪。首先,用T3经纬仪测量视差角,再用各台试验仪器测此视差角。将计算的测角均方根差作为标准差进行比较。结果是:采用双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最高。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光学测微尺读数经纬仪的精度都与单读数测微器经纬仪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通常使用的磁针充磁器,都是用硒整流器整流。但这种整流器不仅价格高,且不易买到。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需要,我们用普通电子管整流作了实验,实验证明;使用这种电子管制成的磁针充磁器性能很好。我们为了适应需要已制作了若干台。  相似文献   

9.
以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观测优势的国产HJ1CCD数据,在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水面均质区域分割的基础上,改进传统的Contrastbox方法,增强了船只目标与背景像素的对比,实现了水面状况复杂的鄱阳湖船只提取。使用该方法分别对鄱阳湖枯水、丰水期HJ1CCD数据进行船只检测实验,经精度验证,船只检测率可达85%。对比传统阈值提取方法,该方法在浑浊复杂水体中船只提取的优质因数(FoM)远优于传统方法。由于采砂、运砂、航运等人为水上活动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亟需加强船只活动的有效监管。该研究为鄱阳湖船只检测、采砂、运砂活动及水环境检测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他湖泊、沿海等区域的船只检测提供了方法,同时提升了国产HJ卫星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需要布设一定数量控制点才能解算待测点物方坐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装置以实现无像控点近景摄影测量。该组合装置由3台点位测量装置和1台数码相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仅使用左右两张相片进行前方交会的情况下,该组合装置的点位测量精度可达到1~2 cm,且结果稳定可靠,该组合装置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刊第八卷十一期粱以坚同志的《光学经纬仪中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法》一文,对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有比较全面的介绍。本文就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两种补充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图像中直线段点密度分布的一些视觉经验,提出一种检测线段的点对分析算法,避免了Hough变换中累加参数空间的复杂计算过程.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具有精度高、消耗内存量小并能直接检测出线段及其端点的优点,可应用在弹道轨迹检测、字符笔画识别和遥感图像道路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管片错台是地铁盾构隧道全生命周期中常见的一种隧道病害。错台量过大,可能会使成型的隧道发生大面积的破损和渗漏,对地铁隧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错台检测通过确定环缝位置提取环缝两侧的断面,继而分析错台量。目前的环缝位置识别需要将点云数据转化为正射影像,再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该方法效率低,精度极易受作业人员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栓孔特征点云的地铁盾构隧道环缝识别方法,无需生成正射影像,充分利用盾构隧道既有特征点云,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环缝位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市实际地铁工程进行环间错台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隧道检测手段,该方法效率高,检测全面且监测结果能够达到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仪器的对中精度直接影响方位测量(特别是短边方位测量)精度,而对点器同心度对仪器的对中精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对于对点器同心度的检验方法并未见之,本文由经纬仪互瞄的原理和性质,提出一种检验陀螺经纬仪激光对点器同心度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对提高陀螺经纬仪的定向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精密对中。  相似文献   

15.
向卫国 《北京测绘》2023,(12):1701-1706
等高线在地形图测绘中是表达地貌特征的重要符号。为保证拓扑正确性,常需要进行等高线与高程点间的点线关系正确性检测。目前已有的点线矛盾检测算法主要有等高线不规则三角网(TIN)法、射线法等,这些算法均存在漏检测或错检测等问题。本文基于已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程点-不规则三角网(TIN)射线法,该方法结合了TIN和射线法的优点,并互为补充。在进行点线矛盾检测时,加入数据预处理功能,先使用等高线TIN法做一次初筛,再利用高程点TIN射线法进行精准识别,能有效降低错漏率。经测试表明,此法不仅能够更有效筛选出点线矛盾点,还具有运算效率高、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光电测距仪问世以来,很快以其快捷、高效、简便、实用普及到测绘生产的各个方面,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光电测距仪万台以上,伴随而来的仪器检测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潜能,提高使用功效,已成为广大测绘工作者和有关研究人负关心的焦点之一。多年来尽管论述光电测距仪检测的书籍多有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种影像数据以及Li DAR数据获取能力不断增强,仅利用一种数据进行建筑物的检测,其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本文对Li DAR点云数据的特征和影像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融合这些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建筑物点云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具有不同特征的点云和影像数据的方法比单纯使用点云数据进行建筑物的检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维光学面扫描系统和点测量系统满足反求逆向设计需求,适合产品在线质量检测。系统配合紧密,造价远远低于国外相应产品,对制造业和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三维光学面扫描系统和点测量系统的内部符合精度评定,评定采用直接量测距离,即由距离中误差计算点位误差的方法。三维光学面扫描系统和点测量系统的精度评定对整套系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Landsat系列卫星光学遥感器辐射定标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dsat系列卫星自1972发射以来,已经连续提供了40多年的中等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水资源管理、灾害响应等领域。目前,很多研究人员开始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中分辨率尺度的长时间序列地表定量信息监测,更加精细地反映局地甚至全球气候变化。开展这些研究的前提在于对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并通过不同卫星的交叉辐射传递保证数据辐射精度的一致性。从Landsat 1到Landsat 8,随着遥感器性能和数据获取能力的提升,辐射定标方法不断更新,涉及发射前实验室定标、内定标灯方法、全孔径太阳定标器方法、交叉定标方法、场地定标方法等。本文在对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器性能进行分类、归纳、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方法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定标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对定标精度的影响。Landsat系列卫星辐射定标的发展过程为遥感数据高精度定量化应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未来辐射定标方法不但要随着新型遥感器研制而更新,更要注重多源遥感数据的交叉验证以及全过程辐射定标方法的完善与应用,保障遥感数据辐射定标精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赵艳华  王浩  李云飞  李岩  张秀茜 《遥感学报》2021,25(8):1646-1654
为了满足中国环保、国土、农业、气象、减灾等行业对地表温度遥感高精度监测的需求,近些年来中国长波红外空间光学遥感器空间分辨率从公里尺度提高到十米尺度分辨率,定量化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精度的辐射定标是保证红外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全链路分析了影响辐射定标精度的因素,结合某型号任务的研制过程的具体实际,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方法,包括星上定标方案优化、提高星上定标黑体控温精度和标定精度、提升长波探测器性能、提高长波探测器焦面控温精度等措施提高相机的性能和输出稳定性,并通过该型号真空辐射定标试验对辐射定标精度、系统定标响应情况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绝对辐射定标精度为0.8 K@300 K,达到国内空间分辨率小于100 m的同类长波红外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较高水平。本文介绍的长波红外空间光学遥感器性能提升方法可为今后同类遥感器的研制及辐射定标提供参考借鉴,同时提供的定标试验验证结果也可以为同类红外卫星在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