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河南国土资源》2010,(6):51-51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准备金的管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申请用地或申请先行用地单位在征地报批材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审查之前,必须将依法应予缴纳的征地补偿费足额预先存入征地补偿费用预存专户,以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兑付给被征地农民而准备的资金。报送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时,凡未附具预存征地补偿准备金进账凭证的,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推行征地费用预存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利弊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推行征地费用预存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要明确征地费用预存制度的内涵,了解征地缴费现状及征地费用不及时缴纳的弊端,清晰实行征地费用预存制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此要解决好征地费用的框界范围费用预存计算等前置工作,解决好征地费用预存的时机、预存的程序以及预存费用的管理。研究结论:全面推行征地费用足额预存制度,能够有效地避免征地费用长期拖欠的问题,能够确保失地农民社保资金的落实,进一步遏制大量圈占耕地的冲动,切实制约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缓交有关费用,有利于从源头防治腐败;减少征地而未供、供而未用的现象;达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为此,要强化保障措施,做到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政策支撑、政府推进。  相似文献   

3.
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际征地工作中,在适用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时,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县政府是实施征地的责任主体,对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组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等方面负总责每年,市、县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本着统筹协调、区分缓急的原则,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能力、支付取得土地成本的实际财力,  相似文献   

4.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相关政策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法规和政策,把法规和政策交给群众。二是公开规范操作程序。在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过程中,实施“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告知、确认、听证”的征地程序,向被征地村集体和农民公开征地补偿安置全过程,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维护被征地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足额地向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征地偿安置费用,建立征地补偿费分配、发放档案,监督村集体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日.张店区被淄博市国土资源局确定为2006年度全市征地改革方式试点区。试点主要内容:一是改革征地方武.健全征地程序;二是制订征地统一补偿标准,建立区片综合地价制度;三是健全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完善政府统一征地制度。从建立统一征地机构入手,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征地制度.使全市走上“经济补偿、留地安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当前征地补偿安置落实的多种因素,对改进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5项措施:一是限制征用土地范围,减少圈占耕地行为;二是依法落实补偿政策.保证费用足额到位。三是实行以土地换社保,保障农民长远生计;四是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五是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起,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征收土地规章、制度,明确了国土资源部门应严格执行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补偿行为;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财产权。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形势下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
3月19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就进一步做好和谐征迁工作法的推广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征地安置补偿的资金发放管理,确保补偿给被征地农民的部分直接支付。福建厅要求,各地要加强征地前期的宣传、解释工作。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9.
为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日前,淳安县国土资源局对新一轮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公开举行听证会。县发改、交通、国土、建设、林业、经济开发区、姜家产业区块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及部分被征地农民代表参加了听证会。下一步,淳安县国土资源局将根据听证会上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新一轮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进行修改完善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把服务民众、维护民权、改善民生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改进工作,推进管理的一项重要抓手,在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职尽责的基础上,推进阳光补偿,在落实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中明责任、出措施、抓落实,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2006年以来,调兵山市征地97批次,共计621公顷,应下拨补偿费3.3亿元,已下拨3.3亿元,受益农户2071户,没有拖欠被征地农户一分钱,没有因征地补偿不到位而引发上访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满意。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部门对全省各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了统一测算编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计划于2009年1月在全省实施,新标准普遍提高了现行征地补偿额度,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旱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包含了征地补偿中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两项,不含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  相似文献   

12.
对欠发达地区征地补偿安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保障农民的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这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践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渐突出,加之一些地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没有落实,致使许多因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已成为影响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据统计,2007年全省受理国土资源信访4万余件,其中从省厅受理的信访件构成来看,涉及征地的占信访总量的20%以上,而涉及征地信访的核心问题就是征地补偿争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各地、各部门要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认真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好征地工作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偏低、分配比例不合理、费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据2004年4月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征地补偿费用首先用于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将土地管理纳入干部考核等新举措。 该《意见》提出,要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全市征地补偿最低标准。严格执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法,依法实行征地拆迁补偿。改革并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政策,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中规定,征地补偿费用应首先用于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当地政府应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就业渠道统一管理。征用集体土地的…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黄河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工作,提出依法征地、合理补偿、妥善安置的对策建议,2004年5月24日至29日,省国土资源厅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海东地区、海南州、黄南州进行调研。调研期间,组织召开了州(地)、县政府领导、国土资源部门及移民安置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纵览九州     
正遂宁:大力推进征地地制度改革2014年以来,四川省遂宁市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又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全面推行征地公告制度。由各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公告期内无异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二是调整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为确保统一年产值科学、合理,符合征地工作实际,该市对2010年制定的征地年产值标准进行调整,新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4个级别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部门协调配合、提高征地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大阳光征地工作流程的宣传力度、统一阳光征地规范格式等作了规定。《通知》强调,要落实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履行好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的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各项工作,并积极构建部门齐抓共管机制,加强配合协调,合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阳光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垦利县国土资源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村庄改造、征地足额补偿和耕地保护工作,既维护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现行征地补偿测算制度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与征地补偿测算制度的完善联系甚密,借征地补偿即将出台新政策的东风,对我国现阶段征地补偿测算标准及测算体系作一剖析,分析现有测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资有关部门参考并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