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山西交城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红色砂岩的岩石磁学和系统热退磁研究表明, 一方面高矫顽力的赤铁矿为高温特征剩磁载体. 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样品的系统热退磁表现为室温至100/200℃之间的粘滞剩磁和250~500℃之间的中温分量及500~680℃之间的高温分量. 中温分量在99%置信范围内有负褶皱检验结果, 且其地理坐标下的平均方向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在95%置信范围内与华北地块中晚侏罗世古地磁参考极一致, 表明其很可能为燕山期获得的重磁化分量. 高温分量具有双极性和c级分类倒转检验结果, 且在99%置信范围内通过了褶皱检验, 表明其最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特征剩磁. 高温分量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早三叠世古地磁极之间的差异, 可能意味着山西交城地区在早三叠世之后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发生了一定的局部旋转运动. 这一局部旋转运动很可能与作为山西与鄂尔多斯两个构造单元分界的离石大断裂和位于采样地区东南侧, 中新生代仍在活动的交城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东祁连造山带早白垩世红层进行详细的古地磁学及岩石磁学研究, 系统热退磁研究结果表明: 紫红色砂岩的剩磁方向可分离出2~3个磁性分量, 其低温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今地磁场方向一致; 高温特征方向主要由赤铁矿携带, 19个采点的平均极位置为: λ=62.2°N, Φ =193.4°E, A95=3.2°, 其在99%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 且在95%的置信水平通过了倒转检验; 该极位置在95%置信水平下与Halim等人在该地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对比同时代华北、华南、欧亚的古地磁结果表明: 兰州地区相对于华北、华南及欧亚白垩纪后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向地壳缩短, 但却发生了20°左右的顺时针旋转, 造成这一旋转的原因很可能是印度/欧亚的碰撞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所致.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块早古生代地层单元的岩石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采自华北地块西部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早古生代地层单元中的44块定向岩芯样品的岩石磁学实验(饱和等温剩磁及剩磁矫顽力的测量,三轴磁化的饱和等温剩磁的系统热退磁和低温实验)研究,揭示出华北地块早古生代地层单元的各类岩石中,主要载磁矿物的构成具有磁铁矿或赤铁矿与中等居里温度的磁黄铁矿、磁赤铁矿等共存的特征;个别地层单元的岩石中以极低居里点的针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龙木措组灰岩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据此探讨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的古位置及其起源问题.在日土县龙木措北岸(34.4°N,80.3°E)龙木措组中采集了10个采点,共125块古地磁独立定向样品.岩相学与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系统热退磁与交变退磁显示,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或单分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采自华北地块南缘陕西铜川和韩城两条剖面上的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的650余块标本(35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处理和剩磁稳定性检验,在482块标本中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对其形成时代作了地质学分析后,以特征剩磁分量为基础,计算了华北地块在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地磁极位置和纬度值,简单讨论该期内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刘椿  冯浩 《地球物理学报》1965,14(3):173-180
本文使用交变場退磁方法对安徽休宁地区下震旦统休宁羣砂岩定向标本进行了剩磁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岩层的天然剩余磁性基本上是稳定的,并得出它们的平均剩余磁化强度方向D_r=311°,I_r=76°,相应时代的古地极位置λ=90°E,φ=45°N,标本产地在当时所处的古纬度是90°-p=63°。最后,文章肯定了交变場退磁方法对古地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验结果,对研究地区在早震旦世时的古气候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南部地区在构造上属秦巴断块隆起,系由东西走向的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组成的强烈挤压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为我国东西和南北巨型构造的交汇地带,是连接青藏块体和华北、华南地块的过渡区,也是多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地震震源机制可以用来研究构造带的应力分布状况,特别是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形变特征,对研究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预测预防等至关重要。近年来,陕西南部地区发生了8次4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5.9级),研究采用P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韩城、铜川等7条剖面144个采样点上,采集了下二叠统至下白垩统的样品约1500个.分别在中国、英国、法国的4个古地磁实验室中进行测试和实验研究.样品均经系统热退磁或交变退磁处理.数据经主向量分析、部分线性谱分析,以分离剩磁成分和选取特征剩磁方向.全部特征剩磁方向通过了倒转检验,晚二叠世和早、中三叠世的结果还通过了广义褶皱检验.并做了大量磁化率、等湿剩磁、薄片岩矿鉴定和少量居里温度测定的实验研究. 所得数据以世(统)为单位计算了古地磁极位置和采样地区古纬度,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视极移曲线和地块古方位变化图,提出了华北地块运动模式,并通过与现有的华南地块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提出华北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碰撞在东部始于晚三叠世之前,全部拼合完成于中侏罗世末.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采自华北地块南缘陕西铜川和韩城两条剖面上的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的650余块标本(35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处理和剩磁稳定性检验,在482块标本中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对其形成时代作了地质学分析后,以特征剩磁分量为基础,计算了华北地块在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地磁极位置和纬度值,简单讨论该期内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
0 前言1996年渤海及周围地区被划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 ,为了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山东省地震局购置了 3台由深圳华隆地球物理仪器工贸公司 (中美合资 )组装的G 85 6质子旋进磁力仪 .该仪器测量精度高 (0 .1nT) ,操作方便 ,能自动记录 ,是野外测量地磁场总强度的较理想的仪器 .通过 3年的野外测量实践 ,作者对G 85 6仪器的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文评述了该仪器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供从事野外震磁测量工作的同行和研制、组装该仪器的部门参考 .1 G 856质子旋进磁力仪的性能简介G 85 6质子旋进磁力仪 (以下简称G 8…  相似文献   

11.
用质子旋进式磁力仪作地磁场垂直分量Z的绝对测量(在纬度较高的地方),需做好补偿线圈定向、确定补偿电流和调水平三项工作。任何一项做得不好,均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我们使用CHD-6型质子旋进式磁力仪,73-1 型分量仪在北京平谷县马坊地磁台进行了补偿线圈不水平试验。 本文就线圈不水平(以下称水泡偏移)对Z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其影响的定量关系,以便根据测量精度确定对水准器水泡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利用岩石剩磁组构对华北下三叠统红层进行磁倾角浅化效应的进一步识别与校正研究结果.首先,采用45°等温剩磁各向异性方法,即通过沿与样品原始水平面(即层面)呈45°夹角方向施加磁化场获得等温剩磁,并进行逐步热退磁,获得平行于层面和垂直于层面的等温剩磁分量随外加磁场和热退磁温度的变化趋势,计算获得浅化因子f=0.70.其次,应用高场等温剩磁各向异性方法,结合峰值为100 mT的交变退磁和120℃热退磁处理,分离获得碎屑赤铁矿对剩磁各向异性的贡献;由直接测量获得的单颗粒碎屑赤铁矿的各向异性度(a=1.35),计算获得f=0.59.该结果与前人对刘家沟组红层进行E/I法磁倾角浅化校正的结果(f=0.60)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华北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层磁倾角浅化效应显著,其浅化因子为f=0.59;高场等温剩磁各向异性方法是红层磁倾角浅化校正的最有效方法.同时,如果有足够的独立样品数,且特征剩磁来自于单一剖面或有证据表明多条采样剖面之间未发生显著的相对运动,E/I法对红层磁倾角浅化因子的估计也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华北地区六个产地的超镁铁质捕掳体,它们均产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分布于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和华北西部近南北向的重力梯级带中。据新变晶大小所估算的应力值,在华北断块西部为250—300巴,华北断块东部为300—600巴。由捕掳体共生矿物组合得出岩石的平衡P-T条件为950°—1160℃及15—25千巴(50—80公里),所代表的古地温曲线具有海洋型地温,并有靠近大陆裂谷区地温曲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华南沿海断块构造近期活动幅度和速率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既定的原则对华南沿海的断块构造区进行了划分。根据可大体确定时代的构造地貌面或沉积物;已测定~(14)C年代数据的指相样品和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分别估算了第四纪各时期以来,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和近40a以来各断块活动的幅度和速率。尽管所得的只是平均的最小值,但在新构造研究的应用方面,仍有实际意义,这类研究也有助于理论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GDEM 2009和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DEM的严密地形-均衡改正方法计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6.
华南早、中奥陶世腕足动物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古地理位置、古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腕足动物多样性的第一次快速增加始于奥陶纪最早期(特马豆克阶下部), 从笔石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带(阿仑尼格阶底部)开始加速, 到Didymograptus eobifidus带(阿仑尼格阶下部中期)达到顶峰, 属的数量比奥陶纪初时增加6倍多, 这是华南腕足动物演化史上首次辐射事件, 比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国际趋势早了4个多笔石带. 该事件还表现为: (1) 重要类群在华南的起源, 如具疹壳的德姆贝族、具假疹壳的扭月贝族; (2) 生态领域进一步拓展, 包括首次成功地占领较深水域; (3) 不同环境下腕足动物群的强烈分化. 腕足动物的分化在处于不同古地理位置的不同剖面上具有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地震》1982,(6)
(一)ZZZ-1型磁力仪的研制已完成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自行研制的ZZZ-1型磁力仪,最近在武昌等地震台作试验性观测。该仪器从1979年开始设计,样机制成后,曾先后在白家疃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和滇西地震试验场进行比测和试用,结果表明,观测精度(多次观测的均方差)达到0.25伽马。 ZZZ-型磁力仪是一种高精度的自动测量核子旋  相似文献   

18.
磁屏蔽装置     
磁屏蔽装置是将地磁场屏蔽到一个近乎为零场的稳定空间。研制高灵敏度磁力仪需要这样一个空间,同时,也为标定其他的磁力仪提供必要的设备。我们这个装置,是利用高导磁材料做成的三层圆筒屏蔽系统,圆筒内径为280mm,长为1000mm。经过退磁后,在圆筒内层空间约三分之一区间内,能把地磁场屏蔽到5γ以下,屏蔽系数可达10~4。  相似文献   

19.
MFM—3高灵敏度磁通门磁力仪(以下简称MFM—3)是加拿大Scintrex公司生产的手提式磁通门磁力仪。它是专门为在毫伽马范围內测量三分量磁場设计的。因此,该仪器在微脉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华南沿海活动断块的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各类动态标志,继承性与新生性,统一性与特殊性和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等原则,将华南沿海划分为若干断块构造区(一级),亚区(二级)和小区(三级)。论述了它们的构造地貌特征并利用14C数据估算了各断块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相对运动的幅度和速率,发现各项数据都有从东、西向中部变小的趋势。这一特点与台、澎、泉、汕强震区和雷琼地震区所起的“屏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