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A combined geochronologic (K-Ar) and palaeomagnetic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a basalt lava sequence at Yixian Form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 new K-Ar age obtained from thirteen lava flows is 120.93±0.88 Ma. Detailed rock-magnetic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each lava flow to determine their remanence carriers.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Thellier-Thellier palaeointensity method with systematic partial thermoremanent magnetization (pTRM) checks was used for the palaeointensity determination. Virtual dipole moment (VDM) value is (3.66±0.10)x1022 Am2. This low dipole-field intensity value is approximately forty-five percent of the today field VDM. Combined with all of the other published palaeointensity data, possible links between the earth’s interior process and its control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during the geological time were tentative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山西交城水峪贯三叠系下统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峪贯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建立了该地层段的极性地层柱 ,极性柱具有混合极性的特点 .其中刘家沟组正反极性的组合格式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结果基本一致 ,但和尚沟组差别较大 .根据特征剩磁确定的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的古地磁极位置经纬度分别为 347.5°和 69.5° ,这与前人在太原西山三叠系下统的研究成果 ,古地磁极位置经纬度 348.3° ,61 .9°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3.
地球磁场强度对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K-Ar年龄测定法确定了辽西义县组下部出露的玄武岩时代相当于地磁极性年表的M0(121.0~120.6 Ma). 在详细岩石磁学和地磁场古方向测定的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Thellier方法对该时代的火山岩进行了地球磁场古强度测定, 确定了与M0对应的地球磁场虚偶极矩(VDM)为(3.66 ± 0.10)´1022 Am2, 相当于现今值的45%. 结合已有的全球地球磁场古强度数据, 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磁场变化的地球内部可能控制因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垩纪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球深部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白垩纪超静磁带(CNS)期间发生的重要地质事件,如大洋缺氧事件,大量火山活动以及温度升高等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地球磁场古强度研究结果,探讨了白垩纪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球深部动力学的可能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地球磁场的演化历史对研究地核与地幔边界的动力学和地核内的磁流体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古地磁的研究为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提供了定量的信息,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地球磁场古强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由于地球磁场古强度数据的匮乏,使得人们对于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磁场强度缺乏,本文对测定古强度的方法作了较详细的总结,并对一些实验方法作了评述,在这些方法中,认为最可信的古强度测定的方法是Coe校正后的Thellier法。  相似文献   
6.
对山西交城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红色砂岩的岩石磁学和系统热退磁研究表明, 一方面高矫顽力的赤铁矿为高温特征剩磁载体. 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样品的系统热退磁表现为室温至100/200℃之间的粘滞剩磁和250~500℃之间的中温分量及500~680℃之间的高温分量. 中温分量在99%置信范围内有负褶皱检验结果, 且其地理坐标下的平均方向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在95%置信范围内与华北地块中晚侏罗世古地磁参考极一致, 表明其很可能为燕山期获得的重磁化分量. 高温分量具有双极性和c级分类倒转检验结果, 且在99%置信范围内通过了褶皱检验, 表明其最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特征剩磁. 高温分量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早三叠世古地磁极之间的差异, 可能意味着山西交城地区在早三叠世之后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发生了一定的局部旋转运动. 这一局部旋转运动很可能与作为山西与鄂尔多斯两个构造单元分界的离石大断裂和位于采样地区东南侧, 中新生代仍在活动的交城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