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概述了高精度磁力仪探测陷落柱的机理及方法;介绍了在南峪等矿区的探测结果;分析了高精度磁测探查陷落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许家窑组及许家窑文化层年代问题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传统上被认为是早更新世前后的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推至晚更新世 ,由此建立的许家窑组被确认为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的标准地层。近几年对包含许家窑文化层在内的泥河湾层用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化层以下 3m处发现了厚度达 6 m以上且分布连续的反向极性带 (未见底 ) ,综合分析认为 ,该反向极性带为松山反向极性带。这一发现否定了在文化层以下 4— 5 m处存在布莱克反向极性偏移的报道。根据松山反向极性时的结束时间为距今 78万年及泥河湾层的沉积速率推算 ,许家窑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应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 ,而许家窑文化层应为中更新世早期。由此可见 ,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及分组方案尚需用多种手段进一步研究才能定论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现有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取样器及取样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古地磁土样取样器,本文介绍它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襄汾丁村文化遗址群内大柴剖面进行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松山与布容的极性界线(M/B)出现在距剖面顶部45 m处;磁化率对比结果显示,此位置正好与S8上部对应.由这种极性和磁化率的对应结果可推断,下、中更新统(Q1/Q2)的地层分界也应在距剖面顶部45 m处的S8上部,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Q1/Q2的地层分界,在距剖面顶部80 m处.这种以古地磁学为基础的新的划分方案,对丁村遗址群的对比以及丁村遗址年代的最终确定都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其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推断,采样部位下部的磁化率低值带应为水成黄土.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磁铁矿、赤铁矿和热不稳定性磁赤铁矿是大柴剖面沉积物中主要的磁性矿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同为高温稳定性磁性载体.  相似文献   
5.
山西交城水峪贯三叠系下统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峪贯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建立了该地层段的极性地层柱 ,极性柱具有混合极性的特点 .其中刘家沟组正反极性的组合格式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结果基本一致 ,但和尚沟组差别较大 .根据特征剩磁确定的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的古地磁极位置经纬度分别为 347.5°和 69.5° ,这与前人在太原西山三叠系下统的研究成果 ,古地磁极位置经纬度 348.3° ,61 .9°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6.
许家窑泥河湾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许家窑泥河湾组两个平行剖面的高分辨率古地磁研究结果发现,在剖面的中下 部存在厚度约 10m(未见底)的巨厚负向极性带.根据正负极性带的相对位置及组合关系并 结合剖面附近相关层位火山豆的K-Ar绝对年龄值进行分析认为,该负向极性带应为松山反 向极性时带.此结果否认了作者关于在遗址剖面底部存在Blake反向极性偏移的结论.由此 推断,分布在许家窑一带的泥河湾组年代应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7.
多元统计分析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田地质工作者惯用传统的煤层对比方法,如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层结构、煤岩特征法及相-旋回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尚感不足者是解释的定量依据不充分,使用范围有局限性以及可能存在多解性。为了提高地质研究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原始地质资料中丰富的地质信息的作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数量指标,从而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我们针对太原西山煤田北部地区上组煤的煤层赋存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作法和结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