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如果提及房价高涨的原因,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普通居民,都普遍把土地价格的上涨作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按照这一推论,房价上涨是由于楼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又从根本上影响了楼市的供给量。诚然,土地供给方式的单一,对土地市场上的需求方和最终承担者来说,无疑提高了土地的获取成本,增强了土地市场买方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土地价格节节...  相似文献   

2.
土地对于房地产业来说不仅具有承载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产要素,地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本和利润。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开发商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总是千方百计地以较低的价格获取适合自己开发的土地。同时,当房价涨高时,很多人经常会从土地供应和地价上寻找原因。不可否认,土地供应对房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当土地供应小于需求时,会使更多的资本争夺较少的土地,引起地价上升,进而影响房价;二是当土地供应从紧时,会使人自然地产生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增加当前的房地产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自住型需求),引起房价上涨。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供应对房价的影响是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仅简单地理解为当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时,  相似文献   

3.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是供需力量角逐的"风向标",而土地市场又是宏观经济框架的有机柯成.北京、上海等地分别制定实施了限购、限贷措施的"地方版",而且宏观调控的目标也由原来一直强调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整为"引导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4.
●首次明确提出“房价控制目标”,调控从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转为直接调控房价。 各地政府需制定“房价控制目标”并在第一季度公布,标志着中央政府继续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的强大决心,此外,调控目标从国发10号文的“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明确为“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所有城市)”,这表明全国主要城市房价趋稳甚至结构性下跌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相似文献   

5.
论"招拍挂"对房价上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出发,理性分析了土地“招拍挂”对房价上涨的影响。虽然土地“招拍挂”推动了地价的上涨,但这种上涨是土地本身真实市场价值的回归;而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房地产价格是由土地正常市场条件下的现时价格决定的,土地“招拍挂”引起的地价上涨不直接影响房价,但会通过市场主体的升值预期来间接影响房价上涨,而这种影响是很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一、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历程从2003年至今,房地产市场年年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房价上涨的速度,但房价上涨的趋势依然难以遏制。  相似文献   

7.
从房价地价关系探讨房价上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蕾 《国土资源》2005,(8):59-62
不少房地产开发商认为土地供应是商品房市场的上游市场,地价高了必然推动房价上涨。这种观点我们姑且称之为“唯成本论”。在市场经济中“唯成本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上游对下游下存在必然或决定的关系。这一点在上下游市场的供求平衡度趋同时不容易被发现。比如去年以前,如果问斩车市场为什么火爆,“唯成本论”者会告诉你因为上游市场和上上游市场的钢材、石油、玻璃等等都在涨。似乎有理。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06,(5):53
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自今年7月1日起试行。此举旨在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防止开发商长期囤积土地,减少土地闲置。  相似文献   

9.
<正>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那么,"囤地"呢?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曾几何时,在房价日益高涨带来的情绪压力下,"囤地"被视作意在让房价脱离民众购买力的"奸商诡计",而被加以贬义。伴随政府对开发商土地开发监管的加强,"囤地"又成为了政府、开发商与民众之间的博弈象征。  相似文献   

10.
房价高企,民怨鼎沸.政府下重手控制房价上涨,似乎顺天意、顺舆情,居于道德上的不败之地.书生坐而论道,就谈谈政治道德的冲突问题. 政策出台,大抵都有其道德理由.房价超出了相当一部分国民的承受能力,为国民计,自然要控制房价.但是,如何调控房价,除了经济规律,仍有道德问题在. 房价之中,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据了相当比重.土地出让由房产商投标竞价,竞价高的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自然进入房产商的投资成本."京五条"最严厉,预计房产商的利润将不到5%.但是,只要出让金提高,即使5%的利润,房价会照样往上跑.  相似文献   

11.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价、地价谁决定谁”就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两种典型观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和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是“招、拍、挂”的土地供应方式和“紧缩地根”的宏观调控政策抬升了地价。进而抬高了房价。而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则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需求的增加拉高了房价,从而使得地价上升。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各自引经据典、理不让人。那么,到底房价地价谁决定谁,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协调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就日前通过的"国五条"来看,基本上保持了既有调控政策:稳定房价的省长负责制,遏制投机行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 首先,就建立价格稳定机制而言,会议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稳定价格有两个不同地理解:一个是房价上涨有望突破的城市,要采取措施遏制房价暴涨;一个是房价暴跌沦为鬼城的城市也要稳定市场.当然,稳定价格首长负责制强调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执行主体,有利于调控政策推进,防止新国五条沦为空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持高不下的现象,国家正在积极地出台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抑制房价措施.地价做为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抑制地价过快增长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职责.土地储备在地价的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地价上涨的原因、土地储备在调控中的作用做了剖析,并对土地储备工作如何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2006年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同比上涨5.7%,环比上涨0.5%.  相似文献   

15.
近期,西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了西宁市2004年城市地价指数,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降低房价的呼声也成了普通百姓在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对此问题“慷慨陈词”: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后,土地的供应量减少了,由此引发地价升高了,是造成房价不断攀升的“罪魁祸首”,并且提出要通过降低地价来解决目前房价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部委     
下半年房价仍会稳步上涨 7月9日,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指数研究院在京召开发布会,对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进行了展望。数据显示,5~6月土地市场明湿升温。预计下半年成交量可能在小幅振荡中逐步上升,房价仍会稳步上涨,个别城市可能会出现较怏增长。(孙同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科院蓝皮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推高房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经营城市的诱惑下,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推高地价和房价,以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城市房价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单边上涨,居高不下,使多数城市居民难以承受。这种状  相似文献   

18.
——房价上涨不是土地的错,用土地调控房屋价格走势 新乡市目前楼市均价早已突破了千元大关,达到了1300元左右,而且还在稳步攀升,房子同样出现了热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镇住房价格出现连续快速上涨,致使中低收人人群的住房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也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为平抑房价,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但效果不大,房价依然上涨.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推出5条措施后,深圳、厦门、上海等地纷纷推出实施细则。9月30日晚,深圳市下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补充通知》。10月1日,厦门也细化发布了楼市调控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