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基本层序、标志层在赣西北古生界以及三叠纪地层应用为例,阐述了这两种方法各自功能以及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作用。论述了这两种方法在1∶50000区调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强调了在加强层序地层学研究同时,应注意与一些具高分辨率的地层学方法结合起来,这是把区调层序地层学工作做得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控制金成矿各有关因素的相互联系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金矿床、矿区和矿带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贡献,同时论证成矿溶液和成矿物质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3.
白噪声、布郎运动以及其它满足在双对数坐标中呈一直线的信号具分形结构、自相似性或尺度无关性。地球物理信号通常表现为多个这类信号的叠加,为多维分形特征。研究、模拟在双对数坐标中成一直线的信号以及如何将多维分形中多个这种信号剖分出来,对于理解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两口井的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处理,可以初步看出,在选定的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中,其具多维分形特征,不同的沉积过程相互叠加在原始测井曲线中。用滤波方法分析分解信号,可以了解不同沉积作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环境变化控制机制。开发的图形界面程序使得这一过程极为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盐-有机质共存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氨基丙酸和NaCl、CaCl,的水溶液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在铜-盐-有机质共存的水岩反应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与有机质本身性质有关,富里酸与盐相互抑制Cu难以迁移,而氨基丙酸和盐相互加强对铜的活化。半胶氨酸因热分解产生H2S而抑制了铜的活化。铜的活化与赋存状态有关,吸附态的Cu容易活化。  相似文献   

5.
准噶 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气储集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藏油气人过程。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勇 《云南地质》2003,22(1):121-128
资源学、环境学与经济学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又具有密切的内部联系。资源(自然资源)、经济和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用综合发展的观点,分析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论述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这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气储集岩(砂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烷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藏油气注入过程。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矿物在静、动态高压下相变P-T历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球粒陨石的静态高压淬火实验和人工动态高压实验的研究和综合分析,以及对在太空中经受过撞击的随州陨石中矿物发生高压相变的研究,查明了自然界的冲击事件,如星体的相互碰撞和陨石对地球表面的撞击中,矿物发生相变的P-T务件与人工冲击波实验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与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的结果相似,即前者类似静态高压淬火实验,保压时间较长。能产生高压矿物,后者保压时间极短,无高压矿物形成。因此,能够用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的结果来推定天然冲击事件中矿物的P-T历史。  相似文献   

9.
赣东南地区火山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祥  徐贻赣  罗平 《江西地质》2001,15(4):282-288
赣东南火山岩区主要发育侏罗纪中、晚世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其中以爆溢相产出的流纹质晶屑凝灰溶岩分布最广;火山构造主要发育破火山口、岩穹、隐爆角砾岩筒等构造,且与成矿关系;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次火山岩广泛发育。区内主要矿化类型为斑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蚀变花岗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成因均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类型上具相互穿插性,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隐爆角砾型等矿床类型往往可以看作是斑岩型矿床的延伸;矿床空间分布上往往具有“一体多型”的特征。新矿化类型是赣南中生代火山岩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蒙边界地区在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进一步演化为大型次级盆地,形成盆地体系内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并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与此同时,由于应力逐渐集中在大型次级盆地边界断层之上,处于应力影中的次级盆地停止发育。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的伸展盆地体系的形成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作用有关,动力学成因机制很可能与增厚岩石圈的重力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安徽宿松,繁昌,江西彭泽间长江两岸的武穴组织透镜体展布,组成岩石类型(1)藻屑灰岩;(2)海绵灰岩;(3)棘屑灰岩;(4)核形石白云岩;(5)白云岩,从四条剖面的研究曲线由下向上明显地区分出三个粒屑含量与基质含量百分比连续变化序列,这种序列称基本单元,一般的变化规律为由下向上,由粗变细的正向序列,但是其中也有由细→粗→细的反向序列,这种反向序列反映出较快的沉积过程,往往起着障壁作用,几乎全由棘屑灰  相似文献   

12.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层序的特征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箕状断陷盆地、坳陷盆地以及冲积地层背景的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涵义 ,把层序界面归纳为 4种类型 :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其中构造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 ,沉积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晚古生代南盘江盆地存在两个明显的造礁期。于三级海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发育礁滩相灰岩构成的储层 ;而在与三级海平面下降相关的强迫型海退过程中则发育白云岩构成的储层。因此 ,可把南盘江盆地区域性的潜在生储盖组合拟定为 3个 :以孤立台地上泥盆系生物礁和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下组合 ;以石炭系大埔组白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中组合 ;以茅口组上部和长兴组生物礁及礁顶相白云岩、东吴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上组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三叠纪标定了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9个。提出并厘定了层序旋回的等级系列:一级(200—400Ma),二级(10—100Ma),三级(1—10Ma),四级(0.1—0.2Ma),五级(0.2—0.05Ma)和六级(±0.02Ma)层序旋回。将三叠纪盆地划分为被动边缘(T1+2)和前陆盆地(T3)阶段。进一步标定了古构造沉降对有效容纳空间及层序形成的贡献。提出并规范了高频层序的内涵本质及其划分方案。建立并标定了不同物质背景之下的高频层序四种鉴定类型:三角洲河口坝或滨岸旋回序列型;波痕指数垂向有序变化型;厚层灰岩或白云岩与薄层灰岩或白云岩有序叠置偶合型和砂屑灰岩与砂、泥岩层偶型。高频层序行为堆叠样式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可深刻地揭示三级层序的内部构架,提高地层对比精度。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定量编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滨浅湖滩坝相砂体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因为存在高级别层序划分标准不严格的问题,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借用米氏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识别出的米氏旋回作为天然时间标尺,对该地区博15井、官9井和王94井沙四上地层进行了米氏旋回高级别层序划分与对比,所获得的高级别层序地层格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且能合理地解释地层的形成环境、预测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因而是有效且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依据近几年地层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 ,对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厘定 ,将阿杭提河组划归绣峰组 ,木瑞组划归上库力组下部 ,上库力组和依列克得组之间的含煤地层划归上库力组上部。这样纵向上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依列克得组为火山岩—碎屑岩夹火山岩、煤层—火山岩旋回 ,与邻区具有很好的对比关系。依据新的同位素资料 ,将塔木兰沟组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 ;依据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植物、孢粉等化石资料 ,对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认为额木尔河群的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7.
河流沉积对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响应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哨楠 《矿物岩石》2001,21(3):23-26
河流沉积地层是古代陆相沉积和大陆边缘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沉积与气候和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较多,但是众多的研究集中于河流沉积与相对海平面之间的变化,而研究河流沉积与气候的关系则集中于对近100Ma年以来的河流沉积,而对古代河沉积与气候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河流沉积与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贵州早、中三叠世台地和盆地过渡区2个三级层序7个四级层序和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该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微量元素分布的规律,探讨了三叠纪层序地层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古近纪孢粉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陆相盆地中,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控制着基准面变化和层序发育,而气候的变化造成植被的变化,即造成了植被所产生的孢粉组合的变化,层序地层与孢粉组合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生长的环境来恢复古气候,然后与综合岩性、电性及地震等资料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划分出的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相对照。结果表明,利用孢粉组合特征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可行的;牛38井沙三段中连续取芯井段,根据孢粉可以划分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2个三级层序,依据主要孢粉属种的变化,进一步划分出17个次级层序,与高精度层序地层对应。在资料丰富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孢粉组合变化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以提高区域地层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陆相红盆与海相盆地在层序地层的基本单元和沉积作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层序地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体在陆相盆地中的作用,应紧密结合陆相分地自身的发育特点,创造了一套真正适合于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模式。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相比规律性不明显,“层板对比”模式不适合陆相盆地地层分布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