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欧亚黄土中古地磁极性界线的地层学解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欧亚黄土中记录的布容一松山极性倒转界线为例,简要回顾近年来对黄土中 古地磁极性界线地层学解释的讨论。研究表明,由于在记录古地磁极性转换时存在不同程度 的“错位”,黄土中所测的极性界线的年代地层意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中国黄土而言,第 8层黄土(L)中下部或第8层古土壤(S)顶部测得的布容-松山界线系“错位”的产物,该层位 的年龄应老于 0.79MaB.P。对黄土中测得的Cobb Mountain极性事件界线进行地层学解释, 推论蓝田猿人化石层位的年龄1.2MaB.P。  相似文献   

2.
江西修水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大量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结果,较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貌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成因以及与黄土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网纹红土可分为强网纹化红土和弱网纹化红土两个岩性段,每个岩性段又由若干个密集网纹层与稀疏网纹层构成;网纹红土与下伏红色砾石层属同期产物;2)网纹红土中的密集网纹层的地质意义相当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3)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约0.9MaB.P.)至晚更新世初(约0.1MaB.P.);4)网纹红土发育于湿热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埋深浅,地表低洼、排水不畅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洛川黄土地层定年的一个模式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鹿化煜  安芷生 《沉积学报》1997,15(3):150-152
选择黄土中2~16μm的颗粒作为沉积速率相对稳定的大气粉尘沉降组分,根据黄土粒度变化与沉积速率变化的相关性,设计了以下的年代学模型:Tm=T1+(T2-T1)(∑mi=1CiHi)/(∑ni=1CiHi)以黄土地层中根据热释光和古地磁极性倒转点获得的绝对年代作为时间控制点,利用上面的模式对洛川第四纪黄土地层的年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用于黄土高原中部黄土地层的精细定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中国黄土气候旋回划分,气候变化周期,黄土地层气候划分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传统第四纪冰期划分与黄土地层气候旋回差异的原因,介绍了红褐色古土壤淀积层和古土壤类型研究的新成果,黄土形成与演变的新模型,评述了黄土石植被研究的新进展和今后黄土环境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介绍了几个目前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TPTB)研究的重点剖面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进展;分析了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综合地层学研究现状,包括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剖析了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生物地层方面,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层位,其中不同类别生物的时间界线常不一致,又由于陆相界线地层中含脊椎动物化石的层位一般较少,以脊椎动物化石(Lystrosaurus)为标准的精确界线常不确定,因而需重新寻找并确定陆相三叠系底界的标准化石。事件地层标志可能会成为连结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高精度对比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义县阶中孔子鸟类、中华龙鸟类、翼龙类、叶肢介、昆虫、双壳类和植物(包括木化石)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晚期或提塘晚期;哺乳类、鸟臀类恐龙和孢粉为早白垩世早期或贝里阿斯期;介形类、鱼类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期或提塘晚期-贝里阿斯期。考虑到义县期生物群与德国索伦霍芬(Solnhofen)生物群、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生物群,日本晚侏罗世手取(Tetori)型、领石(Ryoseki)型植物群可以比较、对比以及与中侏罗世约克郡(Yorkshire)植物群、大河口(Great EstLiarine)叶肢介群的联系分析,综合时代可确定为提塘晚期至贝里阿斯期;尖山沟层时代倾向于提塘晚期,大康堡层时代倾向于贝里阿斯期。由于可与义县组对比的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群(组或层)的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仍未确定;同时因缺乏实测数据,国际地层表推荐的144Ma、145Ma、135Ma等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标准;因此应据中国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的综合生物年代及实测同位素年代确定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界线倾向于义县阶下部尖山沟层与上部大康堡层之间,同位素年龄以124Ma为界线年龄符合目前综合生物年代,是较优选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进的渗气仪器对不同地区原位马兰黄土地层及原状马兰黄土试样的渗气率进行了测量。通过新研制的原位渗气率试验装置和已有成熟经验的室内原状黄土试样渗气率试验装置的渗气率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对原位渗气率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合两种渗气率试验方法所得的结果综合分析了颗粒粒径、孔隙比、含水率等因素对马兰黄土渗气率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通过原位渗气率试验分析了湿陷裂缝(隙)和潜蚀洞穴对黄土地层渗气率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原状黄土试样室内渗气试验与黄土地层原位渗气试验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黄土地层原位渗气率试验结果是可靠的。原位试验因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试样取样、运输及室内制样等过程的扰动影响而结果更为精确,且能较好地反映黄土地层的真实情况,室内渗气率试验只适合均匀、无明显节理裂缝(隙)的黄土试样。两种渗气率试验结果均表明:马兰黄土粗颗粒愈多级配愈差渗气率愈大,反之渗气率则愈小;同一地点随深度增加、孔隙比减小、含水率增大,渗气率呈现减小的趋势。潜蚀黄土场地湿陷裂缝(隙)和潜蚀洞穴附近黄土地层因受裂缝(隙)和洞穴扰动,渗气率明显偏大,而远离湿陷裂缝(隙)和潜蚀洞穴的黄土地层渗气率基本接近于非洞穴裂缝(隙)分布区黄土渗气率平均值。原位渗气率测量结果精确,测量过程快速便捷,该方法在评价黄土地层渗透性乃至评价黄土地层结构缺陷(如隐伏节理裂隙、潜蚀洞穴的发育程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台湾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福建省地矿局台湾省地层研究组(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州,350003)地层学是地层领域中的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地质学家普遍认识到沉积地层叠复是在复杂的侧向堆积过程中形成的,且岩石地层单位具有普遍的穿时性。因...  相似文献   

9.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1994,18(2):110-118,145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10.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11.
古新世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XXON公司P.R.Vail等人创立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准,对华南泥盆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上的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下泥盆统的洛赫科夫阶至上泥盆统的法门阶可识别出20~21个Ⅲ级层序。华南泥盆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界线均已确定,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地层界线均比相应的层序地层界线滞后。本文试图以层序地层序列为准,建立一新的地层系统作为相应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相对应的辅助性地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建立层序地层的系、统、阶界线系统以利于野外作业。华南地区的泥盆系内,除弗拉斯阶与法门阶的阶间界线置于饥饿层(starvedsection)外,其他的阶、统、系界线均位于有关阶(统)顶部层序中的HST的顶面。  相似文献   

12.
下三叠统殷坑阶和巢湖阶及其界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层型剖面殷坑阶和巢湖阶的定义和地层特征,并重点讨论了两阶之间的界线,即巢湖阶的底界。巢湖阶的底界层型位于近期提出的全球印度阶一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界线定义为以牙形石Neospathodus waageni的首现点作为第一标志,菊石Flemingites-Euftemingites带底界作为参考标志。在巢湖剖面上,该界线位于三叠纪第2个正向磁极性带上部、三叠纪碳同位素曲线第1次正向漂移峰值附近;在岩石地层系统中,它位于殷坑组中上部位。简要概述了该界线地层的国际和国内对比的主要标志性化石。  相似文献   

13.
桐庐沈村剖面船山组,主体为深灰色泥晶灰岩,厚138.77m,与下伏地层黄龙组、上覆地层梁山组均呈整合接触,是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在该组中划分出5个化石带:下部为①Streptognathodus elegantulus牙形刺带和②Triticites subcrassulus(ting)带,归属逍遥阶;中部为③spho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ting)带,归属紫松阶;上部为④EoparcoCusulina pseudosimplex(ting)带和⑤Sweetognathus paraguizhouensis牙形刺带,归属隆林阶。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位于Triticites subcrassulus带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之间,即沈村剖面第15层与16层之间。船山组可划分出3个正层序(Os)和7个四级层序(Ss),主要成岩环境为潮坪相、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3种类型。对船山组中-上部高频旋回研究显示,每个米级旋回层时限约0.3Ma,主要受地球偏心率长周期400k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石地导学与地貌地层学特征,将江西修水地区的第四系列分为5个岩石地层单位。由老到新为:(1)赣县组为一套暗红色强风化砾石层,组成修水河第五级阶地,形成时代大于1.0Ma.B.P;(2)进贤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棕红色强网纹化红土和砂砾层,组成第四级河流阶地,上段为一套褐红色网纹化亚粘土与砂,砂砾石组合,组成第三级阶地,进贤组成的年龄大致为0.9~0.1MaB.P;(3)莲塘组岩性以厚层的褐黄色  相似文献   

15.
王泽九  黄枝高 《地质论评》2006,52(6):747-756
近10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召开第三届地层会议后,中国年代地层研究得到很快发展。首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下,经各断代工作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系统建立了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中共102个阶(其中包括52个陆相地层区的阶)和新建3个系级单位。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组织全国知名地质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围绕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开展了系统的建阶研究。5年来,共涉及45个阶,9个界线层型和2个新建系及2个统级单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已有4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s)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还有3~4个全球界线层型正待国际地质学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另有3~4个界线层型剖面有望争取成为全球的界线层型。其他研究所涉及到的阶、系、统等单位,也有明显进展,成熟度明显提高,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利民 《地质论评》1997,43(1):25-32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进行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株罗系一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的或其顶,,本文依据与黑龙江省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纱年龄资料,提出株罗系一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梅仕龙 《地质学报》1995,69(3):277-284
通过对层序界面的详细剖析,指明了层序地层系统是独立存在于地方性的岩石地层系统和全球性的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区域性、过渡性地层系统,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通过将层序界面概念和界线层型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应该将全球层型剖面和点选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建立最佳自然界线的观点,为建阶工作指出了工程层位和地区;以二叠纪Guadalupian统和乐平统的分界研究为实例,对最佳自然界线的概  相似文献   

18.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5,10(1):35-41
广东石炭纪地层发育不全,上统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下统在粤西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粤东以滨岸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夹碳酸盐岩);粤中为过渡地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含煤碎屑岩并重,根据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的差异,划分为连县组长组和大湖组等12个岩石地层单位,不少岩石地层体具穿时性,总的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或由西向东底界的始初沉积时间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R.taoyiangensis(=R.praeparabola)/H.simplex、O.commums、B.triangularis/T.laevis、U.austrodentatus、N.gracilis和Nankinolithus带的底部;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分别以A.ascensus和D.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GSSP)的对比,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的有关年代地层单位或名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说明,并按所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序列,依次指出了与上述各个阶时代相当的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的区域性界线层型剖面究竟定在何处,道保湾阶的命名、层型剖面和界线标志问题,以及钱塘江阶界线标志和精确对比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土频率磁化率与古气候冷暖变换   总被引:66,自引:11,他引:66  
本文详细研究和对比了几个区域的黄土剖面,证明中国黄土地层发育的一致性;根据第5阶段以来黄土磁化率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特征的比较,证明中国黄土地层的连续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黄土地层的古气候信息强度与分辨率成反比,是全球信号和区域信号的叠加。黄土高原各地厚度或沉积速率的差别主要是1.7 Ma以来形成的。黄土地层频率磁化率数值随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出现,分别呈波谷和波峰对应,说明在温湿条件下有许多细小(<0.03 μm)的铁磁性矿物形成,它可能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这些磁颗粒的含量反映古气候温湿程度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黄土频率磁化率对古气候的突变或渐变研究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