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往今来 ,“地名”一直是我国生僻汉字大量、集中生存的“世袭”领地。政区名称使用频率高 ,影响范围广 ,却素以不少用字生僻而难读、难写、难记 ,影响着各种形式的社会交流。在经济、科技更加发达的21世纪面前 ,对政区名称生僻汉字的治理已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当前的全国政区 ,分为省、地区、县、乡4级 ,共约5.3万个单位 ,即 :34个省级政区 ,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331个地区级政区 ,包括地区(盟)、自治洲、市 ;2862个县级政区 ,包括县(旗)、自治县(自治旗)、市、区、(市辖)及特区、林区 ;4980…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为乐教授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2002)》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2万字,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政区沿革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个部分。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5年为省区及中央直辖市大幅度调整阶段。这一阶段,县级以上的政区变化频繁,而且变化幅度也相当大。初期,省级政区设置较多且繁复。当时不仅有沿袭民国年间设置的热河、绥远、察哈尔、宁夏、西康等省和解放战争时期设立的松江、辽东、辽西、平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自民政部、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0年4月 25日联合发文(民发[2000] 02号)之后,已经全面启动。浙江省民政厅、教育厅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 2000年 5月 23·日联合发文(浙民区字[2000]87号),并迅速组成了以浙江省民政厅、教育厅以及浙江大学的地名学、语言学和历史地理学专家为核心的浙江省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委员会,旋即开展工作。 第一次提交审定的浙江省政区名称用字,有读音审定字34个,生僻字1个,共35个。通过审定委员会的讨论和商议,制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猜谜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亚洲政区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内容,抢答出国家名称及代号,其提示内容采用递进式、间歇式:①在我们亚洲,有个岛国;②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③它和我国一衣带水;④它和我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但也侵略过我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区划中存在着通名不同而建制级别相同的“异名同制”现象和通名相同而建制级别不同的“同名异制”现象,给地名英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方面,就目前我国行政区划设置来看,主要分为省、地、县三级,省一级区划的名称有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一级区划的名称有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县一级区划的名称有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等。存在着严重的“异名同制”现象。另一方面,“同名异制”现象更为复杂,既有专名同名而建制不同的的情况(即地区级、县级专名相同,俗称父子同名),如:邢台市(地级)…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与吉林市两个地名的专名同字同音,即省名与市名相同。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此一例,因此,吉林省成为唯一以市名命名的省,吉林市成为全国唯一市名与省名相同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名的使用越来越多,省市同名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拟就省市同名的历史渊源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咨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以省制为核心的高层政区架构,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省制延续至今,其弊端也日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鉴于此,华林甫、贺曲夫、高茂兵、胡恒、李静等学者通力研究,合作完成《中国省制演进与未来》一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从金、元以来  相似文献   

9.
1949年以来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演变格局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建华  修春亮 《地理科学》2019,39(4):606-615
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1949~1955年,省级政区大调整阶段;1955~1969年,省级政区稳定,地级、县级政区频繁分合阶段;1969~1979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划归东北三省阶段;1979~1996年,地级、县级政区调整频繁阶段;1997年至今,行政区划调整较少、以县市改区为主,政区相对比较稳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政策标准等因素对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格局与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分析了目前东北地区行政区划不同层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自从秦朝建立郡县以来,行政区划一直是统治阶级有效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区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地域型政区,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关系、区域政治结构、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近年来,诸多媒体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国的省制改革出现诸多虚实不一、难以辨别的论述。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有效的省级行政区划,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文明政治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省区的改革,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寻觅辽宁省锦州市街路名称启用、沿革、演变的全过程,便不难发现其中大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各时代的国家性质不同,给锦州的街路名称打上了不同的印记,其中包括浓重的封建王朝色彩,浅淡的资本主义标记,沉痛的殖民地烙印,清晰的新中国特色。浓重的封建王朝色彩。1840年以前,中国是个封建性质的国家,锦州的地名就用有浓重的封建王朝色彩。如:察院胡同、朱御史胡同、协领衙门胡同、天后宫胡同、将相胡同等等。“察院”,唐朝监察御史的官署叫察院。明朝改御史名为都察院。明清各省巡按御史的官署也叫察院。据(奉天通志》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元代不同等级规模的建制城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光辉  刘旭  刘业成 《地理学报》2010,65(12):1476-1487
拥有明确的行政界线和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并实行独立行政管理的城市,就是建制城市。城市行政建制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元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正是对城市实行专门化行政管理的都市警巡院和路府治所城市录事司的设置。元代出现了拥有不同职能地位、不同等级规模且名称不同、与州县行政建制平行的独立城市行政建制,不仅是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而且是城市发展史上的辉煌创举,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既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变迁过程研究是行政区划史的基础,复原和分析历史上长时段政区演变的全过程,是探索地方行政制度变迁规律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支撑。从历代正史地理志等原始史料出发,梳理了过去2200余年(221 BC—2021年)中国县级政区设置的长时段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变动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变化很平稳,唐代与清代是增设县数量较多的朝代,达到两个历史峰值。明清尤其近代以来,增量持续增加,体现了边疆开发与县制扩展的历史进程。(2)历史时期统县政区的管辖幅度(辖县数量)主要呈不断缩小的趋势,由秦代统县政区平均辖县21.3个下降到2021年的8.5个。(3)过去2200年县级政区的设置呈空间扩展趋势,西晋、辽宋金等时期亦有局部向内收缩。历代县的设置主要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起点逐渐向外扩展,各区域内部的县级政区的分布密度亦持续增加。(4)黄河中下游地区(今河南、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长期为县级政区分布高密度区,成都平原、关中盆地及山西汾河流域等地的县级政区分布密度也较高。(5)过去2200年县...  相似文献   

14.
民政部、总参谋部测绘局:欣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首发式举行,我因故不能出席,谨此致贺!地名,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地域标志,地名的标准化也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我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与教学,以后又从事国家语言文字的行政管理工作,深感推广地名标准化的必要。这一工作无论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还是对教育、科技,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管理,都有着巨大的意义。这部以“标准政区名称”为专题的大型地图集,第一次囊括了全国所有的乡镇,第一次完全以法定全称表示…  相似文献   

15.
10月13日至15日,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编辑部召开的“全国地名图与地名标牌标准宣传贯彻座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江苏、辽宁、四川、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刘保全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河北省民政厅副厅长程鸿飞到会致词并介绍了河北省地名工作。会议听取了河北省编制标准地名图的经验,讨论通过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成功之后,继续与总参测绘局合作,编制国家和省级政区地图(标准政区名称版)的方案。受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经济区政区建置沿革的空间关系演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泛珠三角自然地理共性和各省区的历史建置沿革,探讨了我国历史上根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在这一地区划分政区的各种表现和变迁,指出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按前者设置政区,以利用河流运输和水利;后者则出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凭险割据,并进一步指出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等区域效应,说明政区建置沿革是泛珠三角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一个重要根据,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公报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寿命普遍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各省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中国各省人口寿命存在差异呢?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选取可能影响人均寿命的8个方面36个因素,将这36个因素与人均寿命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分别以省人均GDP、省平均海拔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然后通过结合当前中国各省经济、社会、自然等现状对相关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各省的经济水平、平均海拔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省的人均寿命。  相似文献   

18.
地名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编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9月15日,作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展示全国近4.5万个乡级以上政区综合情况的巨型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以下简称《政区大典》)编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部长、《政区大典》总编委会主任、总主编李立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民政部副部长、《政区大典》总编委会副主任孙绍骋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副部长、《政区大典》总编委会副主任窦玉沛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后半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名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地名委员会建立后,地名事业由基础性工作发展到行政性管理、法制化管理。地名理论研究也由探索性研究发展到初具地名学框架。首先通过地名普查和补查 ,摸清了我国地名情况 ,在普查基础上又进行了地名标准化工作,基本上清除了那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地名,同时在重要地名中清理了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和用字不当等混乱现象,有了一个标准名称。我国重要地名基本实现了标…  相似文献   

20.
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流域下的政区等级体系在历史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为:二级演变为三级,再演变为四级.在其流域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南阳首位城市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南阳-襄阳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三国至隋唐时期)、襄阳-武汉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唐至南宋时期)、武汉首位城市的确立阶段(元代以后).由于受地形因素、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汉水流域城镇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由较均衡至不均衡再到较为均衡的过程.汉水流域的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汉水及其支流两旁.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双核结构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