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19年各省区人均CO2排放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人均CO2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尺度不同.能源强度的空间作用尺度是所有因素中最小的,其空间作用尺度为45.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中国城市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分析,对于城市化和不同因素之间的研究不多。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后,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存在很大差异。选取综合经济(人均GDP)、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5个因子作为反映中国城市化省际差异的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1984~1994年和1995-2004年两个时段(分别以1994年和2004年为代表)中国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与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是一致的,两个时段中人均GDP都是相关性较高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关联度在增加,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在增加;而信息化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表明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春腊  黄嘉钦  龚娟  谢炳庚 《地理科学》2018,38(7):1098-1106
基于地理学视角,运用省域尺度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从扶贫标准、扶贫方式、扶贫主体等方面,探寻中国精准扶贫存在的省域差异,并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省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在扶贫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扶贫标准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扶贫标准较低;在扶贫对象识别上,各省在结合自身精准扶贫实践的基础上实施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扶贫识别方法;扶贫方式方面,各省不同程度实施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主体上,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省内各级政府对行政区域的扶贫为中国各省域精准扶贫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以国家5年规划期末年份为时间节点,从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优化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主成分的综合加权法计算了中国2000年以来省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各省域间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实力的提升表现为由东部沿海逐渐向内陆扩展;2)研究期内各省的经济水平虽均有较高幅度的提升,但东强西弱对比格局基本未变,沿海省份优势明显;3)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北移,经济活力向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省份集聚。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三大地带和六大区域的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区间经济趋向均衡,区内经济向优势区域集中。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出消费是所选因素中最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与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尚于力 《地理研究》2007,26(6):1255-1264
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系数探讨中国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交通通信水平、经济全球化水平和人力资源丰度是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发达、次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五个基本区域类型;中国服务业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总体稳定、略有波动;不同省(区,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差异水平扩张迅速,而三大地带间、地带内的区域差异变动较为缓和,东部地带内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对全国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26,自引:15,他引:111  
利用中国1952~2000年各省区的人口、土地利用和人均GDP等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可利用土地、人口和GDP总量的空间中心计算表明,空间中心统计是一种简单有效刻画要素空间分布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的计算,表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不失为一种深入理解区域经济格局及其变化的重要和有益的方法。对不同年度的Moran's I和Local Moran I的分析也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深化发展开放型经济。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由于受地缘、人缘、政府宏观调控、跨国公司产业配置、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等因素影响,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国内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2004—2008年连续5年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我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比较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收集网络关注度等数据,构建趋势线模型测算“一带一路”对我国国民出境沿线国家旅游需求的促进效应、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一带一路”共对27个国家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国家所受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度和空间距离是“一带一路”对沿线各国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②“一带一路”共对30个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省域所受影响程度不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带一路”对各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收集网络关注度等数据,构建趋势线模型测算"一带一路"对我国国民出境沿线国家旅游需求的促进效应、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一带一路"共对27个国家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国家所受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度和空间距离是"一带一路"对沿线各国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②"一带一路"共对30个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省域所受影响程度不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带一路"对各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空间尺度选择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等指标在省、市和县三级空间尺度重复使用的方法和尺度方差分析法,选取人口、GDP和人均GDP 3项指标,分析1990-2007年我国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尺度效应。1)采用同一指标在3个尺度上重复使用的方法分析结果存在很大差别,市、县尺度上区域经济差异都有扩大趋势,但与省尺度上的趋势相异,尤其2003年后市、县尺度上区域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在省尺度却呈缩小趋势;2)尺度方差分析也显示市、县尺度上结果较为一致,并在1997年达到低值后均有明显扩大趋势,这与省尺度上的趋势相异,尤为明显的是,2003年后区域经济差异在省尺度呈缩小趋势。尺度方差分解和锡尔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市际和县际差异是造成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省际差异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进行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时应尽量选择较小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11.
潘明溪  张丽娟  曲成军  潘涛  张帆 《地理研究》2021,40(4):1111-1124
春季土壤湿度是影响东北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春季土壤湿度如何变化,鲜有研究。本文基于1983—2019年黑龙江省22个农业气象站的土壤湿度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突变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3—2019年黑龙江省春季0~30 cm土壤湿度均值为88.22%,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别为82.63%、89.66%、92.36%,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各层均未出现干旱状态。但各层土壤湿度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趋势,21世纪最初10年较20世纪80年代各层土壤湿度下降6%~15%,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偏干期。黑龙江省春季土壤湿度呈现由东到西逐渐减小的趋势,32%左右的观测站点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部及东部地区。前秋季降水量、积雪期长度和积雪初日是影响各层及各月份土壤湿度最重要的因素,其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能持续到5月份,并能影响到20~30 cm。积雪深度及积雪终日对4月份表层土壤湿度有重要影响。地表温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和降水量也是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玉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4-14发生在青海省玉树的Ms7.1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方法,以坡度、坡向、高程、坡形、地貌类型、断层距和地层岩性为评价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各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地质灾害在各因子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空间建模,将获取的信息量图划分为高度、中度、轻度三级危险区,通过遥感解译研究区实际滑坡分布,与危险性分布图叠加表明:本次研究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的滑坡发生情况相吻合,为灾区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数据,选择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s坡度估计、一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判断了河北省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突变时间,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特征与北极涛动、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河北省整体气温显著上升,年均温平均增幅0.30 ℃/10 a,四季增温幅度冬>春>秋>夏;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2) 河北省增温突变集中在1986-1994年;冬季和春季增温突变较显著;年均温增温突变时间北部早于南部;(3) CO2排放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前AO指数的增强可能是河北省近50 a增温的主要原因;高纬度、高经度、高海拔、盆地以及无森林和湿地调节的地区增温显著,这些因素对区域增温具有放大作用,是影响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存在的养老地产项目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运营存在众多问题。基于现有问题,从养老地产的开发选址角度出发,对城市在养老地产开发初期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建立包括人口因子、生活舒适度、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和服务业发展程度五个维度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了2012—2016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指标数据,运用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11个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影响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通过分析得出主要  相似文献   

15.
在西双版纳山地选取3个海拔梯度,对热带季节雨林4种主要树种进行幼苗移栽试验,观测幼树生长、死亡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明确海拔变化对热带季节雨林主要树种幼苗生长、死亡的影响,热带季节雨林主要树种幼苗的生长是否在低海拔地区优于在高海拔地区.结果表明,4种幼苗对海拔变化的反应并不相同.绒毛番龙眼和云南玉蕊幼苗的生长和存活主要是受到温度的限制,随海拔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两种幼苗在低海拔上的生长显著优于在中、高海拔上,而云南肉豆蔻和小叶红光树没有表现出在低海拔上优于中、高海拔的特征,这可能是由于它们不适应强光照的生活环境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洋  李郇  许学强 《地理科学》2007,27(2):142-1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对中国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空间格局也由北南差异转变为东中西差异,同时,中国省级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影响中国城市化省际差异的因素方面,传统的农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影响正逐渐减弱,乡镇企业及外商直接投资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西昌市为例,选取2010年和2015年 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并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GPS野外实地验证数据获取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信息;再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获得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地表温度,并对反演结果中的高温异常区进行实地调研验证;最后,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坡度、总辐射、坡向、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9个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解释力。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海拔和年均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总辐射影响最小。(3)不存在单一因素或是单一性质的因素影响地表温度。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是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4)部分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并且地表温度均值最大时,对应着影响因子不同的范围或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等对兴宁市油茶种植生态适宜度的影响,提高兴宁市油茶种植生态区划的精细化程度,文章基于油茶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在充分分析兴宁市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油茶种植综合区划指标为:4个气象因子(10―12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8―9月平均降雨量)、3个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3个土壤因子(有机质、pH值、全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油茶种植的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基于GIS技术开展兴宁市油菜种植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兴宁市油茶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海拔在100~500 m的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在500~800 m的低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4.2%,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的山区和海拔≤100 m的中部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8%。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口区平均海面季节性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健  王宝灿 《地理学报》1990,45(4):441-450
长江河口区的月平均海面变化主要受径流及其它海洋水文气象因子的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本文为了探讨月平均海面时空变化的规律,运用了经验特征函数,对月平均海面的时空变化进行分解。以三个相互正交模型,估算了水文气象因子在月平均海面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经济地域差异分析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择20项指标,对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工业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3个层面,累积贡献率达97.453%。在进行区域聚类后可划分为综合经济发达区、中等发达区、欠发达区3种地域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托铁路交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实施“点-轴”开发,建立以贵阳、遵义、都匀为核心的经济三角,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