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断裂强度到临界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衡 《华南地震》1997,17(2):45-48
介绍了临界自组织现象和重整化群方法的基本原理,对地震的自组织临界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就这一领域中的一些要领和观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耗散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特别是临界行为中)Lyapunov指数的变化规律,介绍了Lyapunov指数的定义、理论背景与计算和估计方法,用数值方法计算Rossler吸引子与Lorenz吸引子的正指数,并以大灰厂水准资料和京津唐地区多台资料为例,计算了蕴震系统在大震前后其正Lyapunov指数值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临界行为及其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实用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运用RFPA2D作为研究手段对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破裂过程的自组织行为作了数值模拟,再现了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应力积累(stress buildup)、应力转移(stress transference)和应力阴影(stress shadow)等“3S”现象,探讨了自组织临界特征,澄清了临界自组织现象等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自组织行为是一个动态力学过程,并不一定只是在自组织临界状态点之后才发生,而是在临界状态点附近前后都能发生,只不过显现程度各有差异,临界状态点之后现象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单摆运动规律入手论述非线性动力学.有关非线性动力学的一些概念如混沌、吸引子、分形、Lyapunov 指数和自组织临界性等都作了讨论,并且评论了混沌和同宿轨道,同宿轨道和孤波,孤波和湍流.湍流和自组织临界性之间的关系.这些为进一步研究非线性动力学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的断层系统有可能处于自组织临界(SOC)状态。以简单的自组织临界模型的研究说明,地震从本质上讲也许是不可预测的。本文中,我们使用更复杂、更切合实际的自组织临界模型分析了地震的可预测性问题。这个模型是由具有暂态蠕变特性的弹簧-滑块系统构成的。该模型除了能够再现地震大小的幂律分布外,还可再现前震和余震序列。所模拟的地震序列还表明,除了大地震之前在短临阶段地震活动性的迅速增强外,平均来说这些事件发生在中期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性降低之后。这个时期的地震活动性降低明显和持续时间越长,后续的主震震级也就越大。我们发现,地震活动平静期的检测有助于改进与时间无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这种改进对最大目标地震的危险性估计最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自组织临界现象,几何相变等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了基于自组织临界现象的中期地震预报算法,提出并定义了自组织临界行为的结构强度,简称GSI值,CSI值是反映地震活动的一个综合指标,其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地震活动演化进程,CSI值是反映地震活动的一个综合指标,其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地震活动演化进程。对多个震例的研究表明,大地震发生前结构强度CSI值存在一个增大的过程,这和理论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演化图和时  相似文献   

7.
用大量弹簧滑块组成的模型可以模拟地震的复杂性,本文以细胞自动机(CA)为数学工具,结合地震学和岩石力学的结果,考虑了能量的输入和损耗,进行了地震事件的数字模拟。对模型中输出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的多分形分析,并对自组织临界(SOC)状态进行了讨论,进而得到事件至少在时间域里的分布呈现出层次结构,符合自相似特征。本文的CA模型属于确定性的混沌系统,而对于处在SOC状态下的大量事件的频度和大小的统计与G-R指数律很好地吻合。结果表明,虽然自组织(SO)可能是更准确的地震表征,但SOC仍然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震群体的发生近来被假定为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时空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地震的能量或地震矩具有相应于古登堡-里克特频度-震级关系的幂律分布。实际上,严格的自组织临界行为在所有模型中并未见到,而且,它只限于那些带有弱退火(永久的)的非均匀性以及具有一种中等的构造驱动速度或应变能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提供了一种研究地电信号与地震之间可能相关的新方法,在地电信号的波谱幂指数与研究区地震活动性的赫斯特指数之间,获得了很好的相关性,观测斯间,在研究区记录到的主震发生之前,两种参量向1收敛的趋势是明显的,具有自组织临界动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地球岩石圈的自组织临界状戍 地震发生的非局域性与多重标度分形度统计特征。研究了地震多重分形性质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于地震预报的前景 。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大震前的自组织临界现象,认为在大地震发生前地壳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不同规模的地震反映地壳中不同尺度裂隙的产生或扩展。设p0,p1,...,pn是不同尺度岩石块体中产生或扩展裂隙的概率,根据重整化群理论,数列{p0,p1,...pn}有极限。其极限值可能是0或1。选定一个临界值p,如果p0>p,则pn-1;反之,若p0-p。在本文中,作者根据地震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临界概率p值,得  相似文献   

12.
1997年Geller等人曾发表"地震不能预报",因为在自组织临界系统中尺度不变性是普遍存在的,而地球正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小地震具有某种概率,如瀑布般触发大的地震事件。但是在物理上,只有对应其地震震级的应力能量得到有效释放,才能有大地震的发生。利用对这种应力的依赖性可以进行地震预测,方法就是利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控即将发生地震的周围岩体的应力积累。这项技术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假定的不可预报性,所以需要清晰的论证才能被普遍接受。雪崩也是自组织临界现象。近期通过二维球形素珠堆进行的雪崩实验观测表明,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自然物理现象是能够预报的,如雪崩、地震等。预报地震和雪崩的关键是监控母体介质,而不是即将发震的震源区。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中以山体崩塌数量最多.本文在对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映秀段以及水磨支线公路边坡地震崩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岩土体边坡的崩塌成灾模式、崩塌作用机理以及崩塌自组织临界(SOC)动力学特性.调查范围包括Ⅸ~Ⅺ度地震区,工点105个.对崩塌体方量、崩塌深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Ⅸ度区崩塌体方量和崩塌深度都符合负幂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自组织临界动力学特性;而Ⅹ、Ⅺ度地震区不呈现该崩塌特性,其崩塌动力学性质受地震的强扰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4.
新疆2次中强地震前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为例,研究了2次地震前周边的形变和流体资料临界慢化现象。首先,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计算了临界慢化现象的预警指标,方差和自相关系数,进而总结了2次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特征。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出现了临界慢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01秋季年会谈非线性地球物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美国地球物理协会2001秋季年会“非线性地球物理”分会的活动情况。它可以大致反映出目前非线性理论和非线性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尤其是在分形,多维分形,尺度独立性,混沌和自组织临界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为例,研究了2次地震前周边的形变和流体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首先,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计算了临界慢化现象的预警指标,方差和自相关系数,进而总结了2次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特征。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出现了临界慢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前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临界慢化(Critical slowing down)现象在揭示复杂动力系统是否趋于临界性灾变方面展示了重要潜力.本文基于临界慢化的概念,将其用于水氡浓度观测资料的处理,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破裂段及附近地区水氡浓度观测点资料为例,分别计算了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临界地震概念确定未来地震临界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临界点要领和对Bowman临界地震的思想的扩展,提出了一种临界圆方法来确定临界区域。模拟检验表明,此方法在确定假定临界区域时是有效的。我们选择了新西兰和中国的几个实例,运用此方法在强震发生前寻找临界区域位置。结果表明,在确定临界区域时该方法是可信的,主震震中位置将落在临界区域内。  相似文献   

19.
朱传镇 《地震研究》1991,14(2):165-170
本文简述了分形和分维在地震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从地震现象的自组织过程和尺度不变性。分析了实验室岩石破裂试验与实际地震观测之间的异同,对地震发生的自组织临界模式(SOC)作了简要的介绍。文中后一部份概述了复杂现象的多分形(Multifractals)和广义分维Dq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Dq的方法,并给出了广义分维应用于地震活动研究的例子,指出Dq(q<0)随q变化的形态特征,在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细胞自动机的多重分形特征和动力学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大量弹簧滑块组成的模型可以模拟地震的复杂性,本文以细胞自动机(CA)为数学工具,结合地震学和岩石力学的结果,考虑了能量的输入和损耗,进行了地震事件的数字模拟。对模型中输出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的多分形分析,并对自组织临界(SOC)状态进行了讨论,进而得到事件至少在时间域里的分布呈现出层次结构,符合自相似特征。本文的CA模型属于确定性的混沌系统,而对于处在SOC状态下的大量事件的频度和大小的统计与G-R指数律很好地吻合。结果表明,虽然自组织(SO)可能是更准确的地震表征,但SOC仍然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