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个三维引力碰撞质点系统的模型,即“椭球体模型”,其中所有质点是在一个旋转椭球中心体的引力作用下运动,且它们相互之间的碰撞是非弹性的。我们用BCY语言茬TQ-6机上对这个模型的碰撞演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证实了潘加莱的结论(1911)。计算表明该系统在很快变平以后,趋于准平衡态且形成一个有限厚度的盘。盘缓慢地伸展,中心凝聚逐渐形成。这些结论与宇宙中实际的盘状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引力 N—体问题的数值模拟计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应用范围及进展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3.
空间无碰撞激波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水  陆全明 《天文学进展》1997,15(3):218-230
无碰撞激波是空间等离子体和宇宙等离子体中的重要物理现象。文中评述了数值研究空间无碰撞激波的两种方法-粒子模拟和混合模拟,给出了准垂直和准平行无碰撞激波的数值研究结果。还指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概括地介绍了盘星系的运动学边缘弯曲现象、盘星系中心的HI发射线空洞和棒旋星系中核球的长轴和棒的长轴不互相平行也不互相垂直等星系振动的问接观测证据;综述了星系振动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情况,主要介绍了利用非静态维里方程和N体数值模拟得到的有关结果;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建立引力自治的星系振动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宇宙的结构是由初始密度扰动发展而成的。在引力和宇宙膨胀的作用下,初始密度扰动不断增长,经过线性和非线性阶段,逐渐演化为现今的宇宙结构。在一个给定的宇宙学模型下,可以用一系列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宇宙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的运动及演化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算法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最初几十个粒子的纯引力模拟到1010个粒子在秒差距量级的多体加流体动力学模拟,大量不同的数值模拟技术被用来研究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在这个过程中,数值模拟的分辨率和精度不断提高,模型中对重子物质物理过程的描述也越来越完善。这些模拟技术与观测结果相结合,使人们对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测的发展方向和设备研发。不同数值模拟结果在纯引力研究方面得到了较好的统一,但不同的星系模型使得流体模拟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方法,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计算三维数值模拟样本面密度的平滑算法.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该算法研究了两组不同质量解析度的引力透镜数值模拟样本,样本采用了暗物质晕的等温椭球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生成.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在很高的精度上构建引力透镜模拟样本的面密度分布轮廓,由面密度计算出来的透镜的临界曲线和焦散曲线也能较好地和理论曲线吻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同时比较了三组不同的小波基的计算结果,包括Daub4,Daub6和B-spline 3th,给出了最优的选择.在不损失平滑效果的同时,此算法具有非常高的速度,非常适合于处理以后更高精度的N体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崔伟广 《天文学进展》2011,29(2):238-240
主要研究了修改引力论在非线性尺度上的表现。现在已经存在很多修改引力论的模型,如f(R),DGP,Mond等,但是在工作中并没有使用别人已经提出的修改引力论方法,因为首先不可能去对所有的修改引力论模型都进行研究;其次重点研究的是修改引力对于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在非线性尺度上的影响,而各种修改引力论对于物质聚集的影响是相似的,都可以通过一个参数表达出来。因此笔者提出一种修改引力论的方法,引进了一个简单参数ζ。这个参数ζ定义为Geff/G/-φ/Ψ,这里Geff是有效牛顿常数,G是牛顿常数,φ和Ψ则是时空度规的标量扰动方程中的两个势。这个ζ参数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修改了物质粒子受到的加速度,加大或者减小这个参数会相应地改变物质粒子的加速度,进而会加快或者减慢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这种对大尺度结构在线性尺度上的影响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但是大尺度结构的非线性增长无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现在只有借助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该文修改了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数值模拟程序GADGET-2,加入了ζ参数。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首先检验了数值模拟的质量分辨率、模拟尺度,以及初始红移对最终物质功率谱的影响,并且证实修改后的GADGET-2程序是正确的。设定不同ζ参数的值,ζ=0.8,0.9,1.0,1.1,1.2,1.5,这里ζ=1.0对应标准宇宙学,然后对每个ζ值运行了一组数值模拟。为了减少数值效应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并且突出显示修改引力论在非线性尺度上的表现,没有简单直接地使用不同ζ值物质功率谱来做比较,而是精巧地设置不同ζ值的输出红移,使不同ζ值在其对应的输出红移处有相同的线性功率谱,并且最终使用了ξ=ζ≠1.0/ζ=1.0这个比值参数来研究修改引力论在非线性尺度上的表现。通过宇宙学尺度上的数值模拟和高精度的小波物质功率谱方法,我们研究了ζ参数对物质在非线性尺度上增长的影响。通过ξ这个参数,在线性功率谱相同的时候,比较了不同ζ参数的功率谱在非线性尺度上相对于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偏离。得到重大的发现:大尺度结构在非线性上的增长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较大的ζ参数加大了物质粒子的加速度,进而在线性和非线性尺度上都加快了结构形成,反而是在线性功率谱相同的时候,较大值的ζ给出了较小的非线性功率谱。这个发现也证明HKLM假定的不正确,从而证明基于这个假定的功率谱拟合公式(PD96,Smith2003)不适用于修改引力论,直接将这些功率谱拟合公式推广到修改引力论是不正确的。基于这个ζ参数的修改引力论模型,利用一系列的数值模拟的结果,为修改引力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拟合公式。这个新的拟合公式不是对现有的这些拟合公式做推广,而是借助于标准宇宙学下的非线性功率谱,通过几个简单的参数就可以得到对应不同ζ值的非线性功率谱,而且其精度保证在5%以内。利用这套数值模拟的结果,我们进而研究ζ修改引力论下的本动速度场的功率谱、暗晕的质量方程,以及暗晕的性质。这些工作为我们从观测上区分修改引力论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旋涡星系中恒星形成对旋涡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N体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旋涡星系中恒星形成对旋涡结构的维持作用。在假定恒星是在一定密度区域中形成以及恒星诞生率为1.0M_⊙/年的情况下,模拟结果表明,旋涡图象的维持时间是未考虑恒星形成模型的2.3倍。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环星系是由星系相互作用、引力响应的演化形成.但是,这并不是形成环星系的唯一方式.孤立星系的引力坍缩也可能形成环星系.本文进行引力坍缩的数值模拟试验,计算结果也显示出较好的环形结构.  相似文献   

10.
李培俊  周济林 《天文学报》2006,47(4):394-401
介绍了N体模拟的Hermite算法,并利用该算法研究了不同质量行星在小行星主带上轨道的演化情况.采用的演化模型是太阳系N体模型(N=7),即把水星、金星、地球的质量加到太阳上,忽略冥王星,同时在小行星主带附近增加一个假想行星,系统演化时间为1亿年.数值模拟显示能够稳定存在于小行星主带上的单个天体的质量上限其量级为10~(25)kg.模拟同时还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假想行星与木星之间的低阶共振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环星系是由星系相互作用,引力响应的演化形成,但是,这并不是形成环星系的唯一方式,孤立星系的引力坍缩也可能形成环星系,本进行引力坍缩的数值模拟试验,计算结果也显示出较好的环形结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利用太阳帆进行大偏心率伴飞卫星轨道控制的方法.伴飞卫星围绕其惯量主轴做角速度恒定的自转,其惯量主轴在惯性系内指向保持不变.对伴飞卫星的控制分为轨道面的控制和轨道面内控制两部分.在控制过程中,优先考虑轨道面内的控制,在轨道面内控制不能进行(或者因为几何原因不能进行轨道面内控制)时,进行轨道面的控制.通过滑膜控制方法(Sliding Mode Control)计算轨道面内控制需要的控制力的方向和大小.得到需求的控制力要求后,推算出在控制过程中太阳帆相对于伴飞卫星主体的角度解析表达式.通过控制太阳帆的方向得到所需的不同的控制力.整个控制过程只针对伴飞卫星,主星处于自然飞行状态.最后对于这种控制方法进行数值验证.在无摄运动状态下通过控制系统进行伴飞轨道的轨道调整和误差消除,在考虑4阶非球形引力和第三体引力摄动情况下进行伴飞轨道的轨道维持.数值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控制方法伴飞轨道能够保持轨道误差小于5 m.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以偏近点角为自变量的变引力常数的摄动方程组的解.解包括轨道半长轴的长期和周期变化项,其他轨道根数在一阶解中无长期项,只有周期项.近星点经度和平经度在二阶解中显示长期项变化.给出了由于引力常数变化对双星轨道演变情况的数值估计,对结果做了讨论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N体数值模拟技术,给出在各种宇宙学模型框架下,产生LAMOST红移巡天的模拟样本的方法. 在模拟样本构造中,采用双参数的Lagrange偏袒模型,并结合LAMOST的设计,考虑了径向选择效应及巡天几何的限制;同时还根据星系形态和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对模拟样本的星系形态进行分类. 选择APM的亮星系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并通过计算其角相关函数和模型进行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对包括所有形态的星系样本,模拟样本给出了和观测相符的结果,而对基于Postman和Geller的形态环境关系所得到的不同形态的模拟星系分布,模拟样本中的椭圆星系和透镜星系不足以解释APM亮星系样本中的成团强度,即强偏袒效应. 最后,从实测角度出发,对采用的模拟方法和样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前身星模型Ws15M⊙,采用程序WLYW89数值模拟了超新星瞬时爆发过程;数值结果表明,在不增大压强的前提下,适当调节坍缩和反弹阶段的压强梯度,超新星瞬时爆发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有限的引力释放能量的情况下,压强梯度的调整增加了对流传能机制,可以缩短瞬时爆发所用的时间,提高爆发能量,使得瞬时强爆炸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6.
重谱即傅立叶空间的三点相关函数,是研究由引力不稳定性产生的大尺度结构的最低非高斯阶统计性质.在傅立叶空间中,发现二维和三维空间的统计性质是等价的,相对三维快速傅立叶,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可以节省很多计算机资源.结合二维和三维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利用高精度的初始谱指数为-1的N体数值模拟,测量了从弱线性区域到强非线性区域的重谱.在测量过程中,考虑并严格校正了作用于功率谱和重谱上的数值效应,如离散效应(particle discreteness)、软化因子(force softening)、模拟盒子的大小、混淆效应(alias effect).发现约化重谱即使在强非线性区域仍然依赖于三角形的形状和尺度,并随着波数的增加而增加,这和前人的假设完全不同.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拟合了重谱的一个适用于初始谱指数为-1的宇宙学模型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Kuiper带天体的原始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包括太阳、8颗大行星、冥王星和UB313以及无质量实验粒子在内的N体问题的天体动力学模型,取当前观测的天体轨道根数为初始条件,对具有确定轨道根数的551个Kuiper主带内的小天体进行了10亿年的轨道反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前观测的这些Kuiper 天体中的1/3以上在10亿年前就位于该区域,少部分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内,其他在5OAU之外;在4.5亿年前,整个Kuiper主带内的天体呈较好的正态分布,海王星3:2共振带内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天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8.
311P/PANSTARRS是一颗活动小行星, 具有小行星和彗星的双重特征, 是中国``天问二号''的探测目标之一. 311P/PANSTARRS直径较小, 约为400 m, 非引力效应可能会对其长期动力学演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假定不同表面组分, 研究了Yarkovsky效应对311P/PANSTARRS轨道演化的影响, 讨论了密近交汇、 非破坏性碰撞和YORP (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等非引力效应, 计算了小行星与大行星密近交汇及碰撞概率, 估计了311P/PANSTARRS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的时标. 模拟结果显示与纯引力模型相比, Yarkovsky效应可能会加快311P/PANSTARRS离开当前共振区域, 大约在10Myr以后311P/PANSTARRS会离开当前所在共振带, 在表面覆盖风化层的情况下有机会通过v6长期共振成为越火小行星; 在考虑YORP效应的情况下, 311P/PANSTARRS在2 Myr时标内可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 在考虑Yarkovsky效应及YORP效应等因素的情况下, 311P/PANSTARRS在10 Myr时标内仍可保持其动力学稳定性, 且YORP效应不会显著影响其半长径偏移量.  相似文献   

19.
简并度对引力不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了无碰撞粒子系统中简并度对引力不稳定性的影响,计算了塌缩时间的Laudau阻尼时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N体数值模拟以不同粒子数对星系中巨分子云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形成机制下,当对不同数目的分子云取相同的平均密度时,基本分子云的有效半径与其相应质量的立方根成正比,巨分子云的碎裂率与模拟基本分子云的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