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天文学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星的缓慢逆向自转与众不同,其形成机制曾吸引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从太阳引力场中行星际物质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假设出发,推导并计算了行星际物质对类地行星自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星在形成初期可以具有典型的快速正向自转状态,在行星际物质作用下,自转连续变慢,在形成大约10~9 yr后,自转反向并逐渐趋向稳定;对其它类地行星计算的结果也比较合理,水星的缓慢自转也得到自然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模拟量子理论探求和行星距离规律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清香 《天文学报》1993,34(3):333-340
  相似文献   
3.
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太阳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统计分析了198-199年中16万婴儿出生日与光学耀斑的关系. 结果表明,婴儿出生数的变化与耀斑辐射的能量,以及能量到达地球的时间有关. 太阳活动较平稳年白天爆发的各级耀斑的当天都对应着一个平均出生数高峰,而且耀斑的亮度和面积越大,对应的出生峰值越大. 2B耀斑当天平均出生数超过前后21d总均值的13.6髎,具有p<0.001的统计高度显著性水平. 这些出生高峰与耀斑的电磁和高能辐射有关. 2B、2N和1B三类耀斑后的第2-4d还有一个出生峰,它们与耀斑引发的地球物理变化的时间符合.  相似文献   
4.
Kuiper带天体的原始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包括太阳、8颗大行星、冥王星和UB313以及无质量实验粒子在内的N体问题的天体动力学模型,取当前观测的天体轨道根数为初始条件,对具有确定轨道根数的551个Kuiper主带内的小天体进行了10亿年的轨道反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前观测的这些Kuiper 天体中的1/3以上在10亿年前就位于该区域,少部分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内,其他在5OAU之外;在4.5亿年前,整个Kuiper主带内的天体呈较好的正态分布,海王星3:2共振带内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天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5.
太阳活动除了具有公认的11 a周期以外,还存在着一个80~120 a变化的世纪周期,也称为Gleissberg周期.使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700~2008年的年均黑子数世纪周期的变化规律.得到结果: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的低谷期,所对应11 a太阳周的极大年和极小年的黑子数目都比其他太阳周的低.在这300多年里,世纪周期的周期长度也有变化.由世纪周期的变化趋势,预测第24、25太阳活动周将处于世纪周期的低谷期.通过对以前3个世纪周期的谷期黑子数求平均的方法,得到第24,25太阳周极大年年均黑子数为63.6±21.1,极小年的为2.2±2.1.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当前太阳活动反常宁静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Kuiper带天体的轨道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聂清香 《天文学报》2002,43(4):375-378
1992年9月,夏威夷大学的D.Jewitt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Lun发现了海王星外绕太阳运行的第一个小天体1992QB1[1],开创了人类对于海王星外天体的实际观测的研究.近10年的接连不断发现,已经证实了海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由大量的环绕太阳运动的小天体组成的环带[2].由于G.P.Kuiper曾在1951年的文章中提出过在冥王星的外边可能存在小天体的问题,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个环带称为Kuiper带,你这些天体为“KuiperBelt Objects”(KBOs),或从逻辑上称它们为“Trans-NeptunianObjects”(TNOs)[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