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虽然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得以顺利实施,保障了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而且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权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如何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是目前解决土地管理中遇到的矛盾和探索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思路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1 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和可操作性十分必…  相似文献   

2.
R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遥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我国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一些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为国务院出台11号文提供了技术支持。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采用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展了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毕为正  程祥英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4/25-2007/6/14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图表、声像等资料,它记载着土地利用的全部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具有长期查考、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土地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已利用土地存在的问题和利用潜力,采取一定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兰西县2005年开始申报土地整理项目,2007年着手实施,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土地资源在大开发中显得优为重要,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大开发中保护好、利用好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服务于大开发。笔者就共和县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不断开发、利用土地的历史。土地利用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起点,是其它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础。人们一方面把土地作为生产资料,通过农林牧业生产获取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则把土地作为基地和空间活动场所,来满足自身生产、居住、交通、娱乐等的需要。土地利用同其它事物一样,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土地使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建设用地利用非常复杂,很难界定一个共识的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标准。而建设用地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决定了对其利用必然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特别是受到有着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制约。因此,合理利用土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土地利用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关键措施,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在新一轮(2005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是关系到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新一轮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形势及要求 (一)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有利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十分重视,国土资源部先后在多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的重要性。2003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省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建设省级、地市级规划数据库,开展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并组织专家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程。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是自然产物,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可持续性和属性两重性的特点。土地的自然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和无弹性的。劳动的投入可使具有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得以增加,但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导致土地经济供给显得有限,因此,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对于其它资源而言,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土地资源祟赋和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而且近年来开展规划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本文将主要介绍典型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也是人们劳动创造价值的对象。特别是现阶段国家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土地管理做为与金融政策并行的管理调空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实行以指标控制和用途管制双项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规划编制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土地管理法》的实施,确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龙头”地位。1997-1999年全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完成,并经批准实施,标志着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了从分级限额审批向用途管制的根本性转变。土地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协调各业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以海林市为例,自1962年建县和1992年建市以来,海林市的砖厂、料场等,只是开采而没有全方位进行过土地整理复垦,有些砖厂也只是利用土坑放点水和鱼苗应付检查。多年来,由于当地人没有考虑过恢复利用,特别是在无投资的情况下,要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在太难。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在我省已开展多年,但县级国土部门还缺乏精干的从业人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枣庄市台儿庄区科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始终坚持保护、开发与利用并举,在宏观调控中管,在发展市场中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引导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质量,使该区耕地总量稳中有增。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2005,(6):59-59
为具体落实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将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通过土地调控措施来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在抑制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上,则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供应方式及供应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土地收购储备(以下简称土地收储)是政府按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通过对土地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前期开发、整理后加以储备,适应城市建设用地需要,保证土地一级市场供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推动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有效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现就土地收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从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整体性考虑制订统一的土地资源法、拓宽土地资源利用空间、加快城镇化发展,同时在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资源用途管制、做好土地评价工作、实施资源和能源替代战略、发挥民众参与作用等方面寻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哈尔滨市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一直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积极探索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上地利用方式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化,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集体土地流转的出现和发展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的一种有益尝试和重要方式,也是农村规模化经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但同时,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庞杂、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市场管理秩序混乱、非农建设用地总量难以控制等客观问题的存在,又使土地流转面临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和矛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