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海洋科技信息两则1新型的水下6000米无人潜水器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承担了用于近海石油开发的新型深水科学调查潜水器的研制任务。目前设计工作已全面铺开。有关用户已迅速确认了这种潜水器的作业性能,对该潜水器的承载力尤为重视。据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海洋研...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0,(10):32-33
<正>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运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种电子装置、特种设备快速、精确地到达各种深海复杂环境,进行高效勘探、科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的装备,是和平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载人潜水器是最早开始发展的一种深海运载  相似文献   

3.
深潜技术是海洋开发中具有通用性的高新技术。它包括直接潜水和间接潜水两类。直接潜水用于水下施工、救捞等活动,但受潜水生理学和装备的限制。目前直接潜水中,饱和潜水人体最大模拟实验深度已达686m,实海实验深度达520m。动物实验最大深度达1500m。现场作业多在200m以浅,个别已超过300m。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实现450m以内安全作业是有可能的。在间接潜水方面,可以使用耐压潜水服,常用的有J1M和WASP两种,最大潜水深度可达605m,更深的则使用潜水器。目前潜水器包括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类。  相似文献   

4.
文章详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以"三龙"系列为代表的深海运载器海洋探测开发装备发展现状,特别针对我国以"蛟龙"号为代表的载人潜水器,以"海龙"系列为代表的无人有缆潜水器和以"潜龙"系列为代表的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剖析,从作业深度、作业时间、取样能力和搭载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借鉴大洋航次海上调查作业经验,构建了大型运载装备应用能力解析图,明确了不同装备的深海科学考察应用范畴,优化了大型装备的协同作业方案,通过对我国"三龙"装备体系、人才队伍、应用技术和制度体系等能力建设,形成我国三大系列装备转入业务化运行的全链条发展理念,为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综述了Hysub-40工作潜水器在三年多的作业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自制配套工具和维修情况。根据现场潜水日志,对钻井支持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工作内容和潜水器工作时的故障作了统计和说明。还对今后进一步消化吸收这一先进技术和提高ROV的作业能力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特别是急需解决的在支持船上活动巡航作业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潜在的战略基地,因此历来受到各世界强国的关注.分析了目前世界上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情况及其运行和管理体制,探索了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的管理模式与运行体制,对今后发展我国载人潜水器事业和海洋开发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载人潜水器、遥控潜水器、海洋能、遥感、水下成像和海洋仪器是世界海洋勘探、开发的工具,与海洋勘探、开发密切相关的这六个方面,最近取得迅速进展。本报告按高级海洋技术委员会给出的题目编写,每一部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我国潜水器的发展尤其是业务化应用,保障我国深海大洋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梳理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我国主要潜水器的技术指标和应用情况,并通过对比提出我国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载人潜水器方面,我国"蛟龙"号在平均下潜深度的关键指标上领先于美国"Alvin"号,但由于发展较晚,在下潜次数等方面远远落后;无人有缆式潜水器方面,我国"海龙"系列正处于作业磨合期,在最大水下航速方面与美国"Jason"号差距较大;无人自治式潜水器方面,我国"潜龙"系列与美国"Sentry"号和"REMUS"系列差距不大,但在小型潜水器协同化作业和系列化生产等方面存在不足;复合型潜水器方面,我国"海龙11000"号与美国"NEREUS"号和"NUI"号差距不大,但应提升载荷和冰下作业能力;水下滑翔机方面,我国"海翼"号与美国"Spray"号和"Slocum"号差距不大,且即将业务化应用;我国应通过完善海洋技术装备运行机制和积极开展海上科考航次任务,不断积累潜水器作业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建立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体系,实现深海载人潜水器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载人深潜科考作业水平,文章结合"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需要,分析研究了载人潜水器作业环境、作业需求和潜航员岗位要求。提出了能力、知识、技能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基于专家系统课程设置架构,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科学、严谨,极大地推动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队伍的培育,对未来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培训的实际情况,让潜航员培养工作顺利开展,提出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潜航员培养保障机制、建立系统的制度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势流法计算近水面载人潜水器的波浪力。对在波浪气象条件下,航行在水面的潜水器,如果不增加负浮力,就无法下潜,以及在潜望镜深度时有空吸现象,潜水器有浮出水面的倾向,进行了理论解释。这对潜水器的潜水动力环境分析和潜水器操纵是有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潜艇业     
1 前言 近些年来,由于遥控潜水器(ROV)的大量涌现,科学研究和商业用载人潜水器的建造已急剧下降,而一种新型水下潜水器——旅游潜艇的建造数量已剧增。 近10多年来,已建造约48艘专用旅游潜艇,并有7艘商用深水潜水器经改装后用来搭  相似文献   

12.
在开发海洋的潜水工程作业中活跃着一批神通广大的海底爬行遥控潜水器,它们有的会挖沟、埋管、铺电缆,有的会勘察、检查施工质量,还有的会疏浚、推土、清障,在开发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底爬行遥控潜水器由于大多用于施工难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大的工程,故大多为无人型的,并且在外形上与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期间累计下潜100余次,形成和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应用保障体系和专业的应用人才队伍。以"蛟龙"号试验性应用中运行与保障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针对其中设备与备品备件管理、运行作业管理、拆检总装管理、数据资料查询与利用等方面的重要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与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资源、作业成果以及经验积累传承之间的高效衔接与复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装备运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保障海上作业安全。文章提出的载人潜水器运维体系能够为我国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载人潜水器、远程缆控机器人(ROV)、水下自治机器人(AUV)等重大海洋装备的运行与保障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深海,不同类型的深海运载装备得以成功开发,并应用于深海科学、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保障及战略安全等不同领域。深海运载装备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深潜器(ROV)、自治式深潜器(AUV)及混合型深潜器,其中以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群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力量。文章对美国"阿尔文"号、俄罗斯"和平I"号和"和平II"号、日本"深海6500"号、法国"鹦鹉螺"号、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综合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建立职业化运行保障队伍、优化作业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探索多型潜水器海上作业模式等运行管理机制构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功能潜水器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新型的可用于深海水下观察和作业的装备。既可有缆载人/无人,又可无缆载人。该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450m,其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与以往类似的装备不同。文章对双功能潜水器耐压壳结构和载体框架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的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这对获得一个具有最轻结构重量的实用的双功能潜水器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底岩芯原位取样作业需求,结合大洋航次开展国际海底矿区调查和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了基于蛟龙号的深海小型岩芯原位取样装置概念规划和系统设计。在分析国内外搭载于潜水器上的深海小型钻机特点基础上,针对潜水器作业工况和技术难点,研究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底岩芯原位取样装置关键技术,分析计算了钻进压力、钻头转速和岩芯剪切扭矩等工作参数,完成了整机概念设计和操作工艺流程分析。为增加原位取芯作业能力和解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无配套岩石取芯作业工具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展海底精细勘探和原位取样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和DTCN于1984年联合研制成功了“SM97””号新型载人潜水器,1985年正式投入使用。由于该潜水器的下潜深度为6000米,能直接考察世界上97%的洋底,故命名为“SM97”号。它能以1节速度在海底潜航15公里,同时采集岩石、泥沙、热液矿床样品等,亦可进行水下摄影和录像。该潜水器是在法国著名的载人潜水器“西亚纳”号的基础上,总结了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改进设计的。“SM97”号潜水器从制造工艺和基本性能上都大大优于法国著名的载人潜水器“西亚纳”号,并将接替法国海军的“阿基米德”号潜水器的工作,成为法国深海调查,作业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人深潜技术是深海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也是深海科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具备了在复杂海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能力,实现了对深海和大洋洋底的现场观察、探测和取样等。目前,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考察范围已经遍及全球大陆坡深水区、洋中脊、海山、海沟和洋盆等海底区域,获得了大量的深海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化学和环境方面的信息或样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深海科学的发展。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7 000m级海试,并于2013年开始开展了试验性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技术优势,综述了国内外载人潜水器在深海地质学、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海洋开发机械的种类繁多,本文仅就与部分水下工程有关的海洋开发机械,包括水下推土机、海底挖沟铺管装置、潜水器、水下实验室和海洋机械手及机器人等作一综合简介,介绍几种常见新型水下机械的用途和型号规格,并对我国研制生产的海洋开发机械设备现况和展望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20.
“WASP”号新型潜水器是由英国DHB建造公司研制的常压式乘座一人的最新型“WASP”号潜水器。该潜水器能下潜最大深度为610米的海区作业。“WASP”号选用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和铝金属材料制造成的。并且可以由地上送电开动。推进装置除了分别装有2只水平和2只垂直的推进器外,同时还装有2只作水平用的加速推进器。该潜水器操纵简便,用脚踏板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