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卫城油田卫22块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孔隙度渗透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做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砂岩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孔喉结构为中孔细喉;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层内渗透率大部分为反韵律序列,各小层内部渗透率的差异性很大,表现为严重非均质型;纵向上各小层砂岩密度相差很大,但各井垂向上渗透率差异不大,以非均质型居多;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平面分布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沉积非均质性较弱,前缘沙席表现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从储层岩性、成岩作用、隔夹层研究等方面入手,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隔夹层参数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对桩74块低渗油藏进行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Es_3下Ⅱ油组储层为中孔、特低渗的湖底扇碎屑岩,渗透率与主流孔喉半径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成岩作用的差异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差异的一个因素。自下而上层内非均质性逐渐加强。夹层不甚发育,对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不大。层间非均质较强,隔层发育,对储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F油田Asmari组油藏储层复杂,包括碳酸盐岩、砂岩和混积岩,储层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复杂。综合静态资料和动态数据,从储层特征,隔夹层分布,微裂缝发育情况,地层压力变化和见水规律多方面,对F油田储层连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smari组隔夹层岩性多样,含量最多的为以白云岩为主的物性隔夹层;其次为泥岩、砂质白云岩、泥质砂岩、云质砂岩及灰岩。隔夹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且由于微裂缝发育,改善了储层连通性。地层压力变化和见水规律表明Asmari组储层层内和层间、纵向和平面具有连通性,但储层非均质性造成连通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十分发育,非均质性强。以地震、钻井、测井和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为基础,深入分析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明确裂缝性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从叠后地震资料出发,采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2种地震方法,优选方差体属性、振幅包络属性和频率衰减属性,对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孔洞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进行平面和空间预测,最终结合构造、烃源岩等控制埕海潜山油气成藏的因素,确定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探索火山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充分利用岩芯、薄片、实验等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实际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的地层和沉积特征,对比了陆域邻区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中生界的储层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期为进一步油气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及勘探方向的优选提供依据。分析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储层类型多,主要包括砂岩储层、风化壳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其中以砂岩储层为主;中生界储层储集条件好,白垩系总体上优于侏罗系,但非均质性非常强。砂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环境,主要分布在河流、扇三角洲、滨岸等相带;风化壳储层、火山碎屑岩储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高部位凸起区是其重要的潜在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其储集层具有岩石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使用传统方法预测其初始产量比较困难。因此从基础资料入手,分析储层特征,并通过研究储层流体性质的响应特征,提出了运用含油指示参数OID与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m的交会面积方法来预测初始产量。该方法由于综合了影响该地区储层产量的孔隙度、泥质含量、厚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预测精度和直观性有很大的提高,较好实现对那读组致密储层产量的快速预测,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常规岩相控制建模方法体现不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及强度,同时传统的三维沉积微相控建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相带反映了储层的物性变化,但反映不了同一种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试验区块为例,在岩相模型的基础之上,统计各沉积微相建模所需参数,以基于目标的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地质模型。在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精细表征不同成因砂体间岩性、物性差异之后,建立起研究区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地质知识库。继而在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内部模拟沉积微相-岩石相模型,最后以该模型约束建立起高精度属性模型,该属性模型可精细刻画不同沉积微相以及同一沉积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对研究区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微相类型、层内韵律特征、隔层分布特征、砂体的几何形态、钻遇率、孔渗特征等研究,定量或半定量表征了该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揭示了研究区主力含油层段受沉积微相所控制,具有较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油田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油藏在近年取得了勘探新突破,如LF15-1油藏的成功评价,极大地鼓舞了区域碳酸盐岩勘探。由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受古地形、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叠合影响,储层评价困难。笔者在前人研究的碳酸盐岩地层速度和储层孔隙度呈线性关系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潜地震资料计算碳酸盐岩地层速度对研究区储层发育区进行宏观分析,结合叠前叠后联合相控反演进行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刻画,在研究区评价出3个有利储层发育区,识别出有利储层Ⅰ区是一个规模超过12km2的岩性圈闭,为区域后续勘探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火山岩储层地质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油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要求不断有效地寻找勘探新领域、新地区和新类型。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类型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末期,石油地质学中出现了一门生命力很强的边缘学科——火山岩储层地质学,其任务是深入研究火山岩油气储层的宏观展布、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分布、孔隙结构等特征以及在火山岩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服务。其研究内容包括储层地质特征、储层物理性质及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类型与空隙结构、孔隙演化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储层地质模型、储层敏感性、储层预测与储层综合评价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普罗尼变换的非线性滤波方法避开了基于常规滤波技术的属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利用该方法得到地震数据在不同频带的衰减异常和变异特征,可以研究储层非均质性,预测其裂缝、孔隙发育程度,识别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在TBM气田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和含气识别预测应用中,高频带滤波衰减异常反映了裂缝、孔隙发育程度;在不同频带滤波结果的变异特征,反映了储层的含气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三维模式识别的方法及在古生界潜山油藏预测中的应用。三维模式识别是在二维模式识别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 ,能有效地解决测线交点处预测结果不闭合等问题 ,客观地展现储层的横向变化 ,避免了人为解释的主观片面性和多解性 ,尤其对非均质性很强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效果明显。在胜利探区 CG2 0潜山 ,针对复杂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首次尝试性使用三维模式识别技术预测储层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Shwebo盆地勘探多年来,储层是影响勘探成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Shwebo盆地白垩系—古近系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及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原生孔隙和微裂隙溶蚀孔隙。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以及低孔、低渗是储层的主要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盆地西部岛弧带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火山活动及成岩作用;影响Shwebo盆地内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并指出了盆地有利储层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3DMove裂缝预测技术在埕北30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 《海岸工程》2007,26(3):55-60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性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由于裂缝性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致密低渗透性,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很多,因此裂缝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的难度非常大,给裂缝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应用3DMove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古生界潜山顶和太古界顶两套地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并从应力场的角度对裂缝的开启性作出分析。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潜山,通过与已钻井资料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井的裂缝发育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渗油藏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油藏类型之一,黑46断块为低孔特低渗碎屑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非均质性强,因此开发难度较大。针对黑46地区复杂油藏特征,以岩心观察、室内分析实验结果和测井解释资料为基础,对青一段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沉积相带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明确其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黑46断块青一段严重非均质性储层因注入水推进不均匀,易导致剩余油富集;单一反韵律砂体油层中上部岩性粒度粗,渗透率高,吸水指数大,动用程度高;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注入水沿高渗透率突进,致使渗透率较差的区域成为剩余油分布集中地带。该研究结果与油田试油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对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后期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沉积微相研究和测井精细解释数据统计分析,开展了涠西南凹陷W区古近系始新统流沙港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W区储层为流一段和流三段,沉积微相研究表明,流沙港组主要为正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夹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主要成因为分流水道间、水下分流河道与砂坝、砂坝与砂坝、辫流坝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的泥质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生物礁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具有丰度大、产能高的特点,一直以来是油气勘探重点探索的目标。南海北部大部分的油气发现均位于新近系,生物礁油气田也是该区勘探发现最大的亮点。其中东沙隆起区LH11生物礁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同类型油气田。但其作为复杂的一类岩性油气藏,其非均质性和隐蔽性,使得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往往难以识别。本研究从地震频域属性角度出发,通过提取地震剖面频域图谱并结合测井孔隙度数据,分析生物礁储层频域特征,并结合正演模拟加以验证,认为研究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总体偏薄,导致了频率和衰减的异常,另外也证实薄层调谐效应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层厚。  相似文献   

19.
低渗油藏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油藏类型之一,黑46断块为低孔特低渗碎屑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非均质性强,因此开发难度较大。针对黑46地区复杂油藏特征,以岩心观察、室内分析实验结果和测井解释资料为基础,对青一段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沉积相带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明确其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黑46断块青一段严重非均质性储层因注入水推进不均匀,易导致剩余油富集;单一反韵律砂体油层中上部岩性粒度粗,渗透率高,吸水指数大,动用程度高;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注入水沿高渗透率突进,致使渗透率较差的区域成为剩余油分布集中地带。该研究结果与油田试油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对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后期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沉积储层识别与精细描述是深水区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及难点。针对深水沉积砂体内部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多期叠置切割、非均质性强等储层预测及评价难题,提出了利用地震甜点/梯度融合属性定性识别沉积体,高精度频谱成像精细雕刻沉积体内幕,多相约束随机地质建模实现储层精细描述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储层定性分析向半定量评价转变,解决了深水沉积体识别与储层精细评价难题,对加快复杂深水碎屑岩油气藏勘探步伐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