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弄清太阳变化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我们积极地参与了各式各样的正在和即将进行的研究项目。本文对这些项目作了综述 ,并介绍了我们有关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2.
国内太阳数据VO化初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深入、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的积累,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利用全世界不同时间、地点、波段的太阳相关数据、历史数据去对很多悬而未解的科学问题寻求答案,同时使研究者容易的去检索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这就是虚拟太阳天文台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什么虚拟太阳天文台项目得到了全世界有关天文台、研究所和大学的积极响应和运作。本文介绍了国内应如何面对虚拟天文台的发展及国内太阳数据VO化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太阳活动区δ黑子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几乎所有大耀斑都产生在δ黑子中,近30多年来对δ黑子的观测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证实。在本文中总结了30多年来对δ黑子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δ黑子的形成,发展和衰亡,以及与耀斑的关系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尤建圻 《天文学进展》1996,14(2):94-104
对近年来的紫外空间观测仪器(包括在研项目)作了扼要介绍,并对一些关键问题如烃基污染致使仪器灵敏度迅速下降,镜面紫外反射率低下及改进,探测器换代的必要性和困难等作了评述,文中还介绍了目前取得的紫外观测结果对宁静太阳及太阳活动区物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色球和日冕加热,太阳风的加速,色球和过渡区中的物质流以及耀斑触发和能量传输方面所提供的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索太阳对流区的物理性质 ,我们利用高精度N的日震观测数据来研究太阳内部扰动磁场对低阶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对于一个时间相关的MHD湍流源 ,我们给出了导致频率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如果只考虑磁扰动的贡献 ,不同值的振动模的频率变化仅只是涨落磁场能谱的函数。我们发现频率的变化随着太阳内部磁场强度增加而变大 ,并且和太阳活动周期密切相关。我们的计算表明太阳磁活动导致的频率变化可达 0 .3μΗz。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个耀斑事件。这2个耀斑事件都具有双带结构,并伴有耀斑环顶部位置的硬X射线(HXR)辐射,这个辐射源我们称为环顶源。在文章中,通过求亮度重心的方法,我们对耀斑双带的相对运动,以及HXR环顶源的高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耀斑相偶亮核间距离的时间曲线,与HXR亮度曲线具有相反的相关性,亮核间距离在HXR流量上升阶段会减少;与此同时,HXR环顶源的高度会下降。而通常的相偶亮核的分离运动以及环顶源的上升运动发生在极大相之后。  相似文献   

7.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8.
叶式煇 《天文学进展》1994,12(4):295-306
首先叙述日面磁场中目前仪器分辨不出的精细结构存在的主要证据和这种结构对矢量磁场测量造成的巨大困难,并论述斯托克斯偏振量度学对克服这个困难所能发挥的作用,其次,我们全面介绍这门新兴学科的核心内容,即探测磁元右磁流管的性质和物理参数的各种诊断技术,在“结束语”中,我们讨论这些技术目前的局限性,困难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研究中,反演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现代计算方法都被用于这一领域。本文回顾了日震学中反演方法的发展,并对其中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得到这样的结核:日震反演方法对于求解太阳内部和太阳外层问题都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一个含有丰富快速精细结构的射电大爆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文台0.6~1.5GHz太阳射电快速动态频谱仪,在2001年6月24日的射电爆发中观测到大量尖峰。由于观测仪器有相当高的频率分辨率,使我们可以对尖峰的绝对带宽进行更精细的统计分析。由于尖峰数量很大,特别编制了识别尖峰并测量其带宽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结果发现76%的尖峰的绝对带宽达到仪器频率分辨率1.4MHz,其相对带宽达到0.1%。这比以前关于尖峰辐射带宽的统计结果要小很多。统计结果支持用ECM机制解释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12.
我们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小行星的搜寻和定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小行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在小行星搜寻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侧重与ASTROD项目有关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小行星定轨有关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们使用密云“4×16”复合干涉仪跟踪观测太阳(中天前后各三小时),以确定Ⅰ型源的二维位置并分析它的自行。 460 MHz Ⅰ型源通常位于相应黑子群的径向延长线上,偏差不超过0′.5。 我们发现,多数Ⅰ型源不时处于缓慢运动之中,速率为10~5—10~6厘米/秒。凡有自行的Ⅰ型源对应的活动区具有较剧烈的耀斑活动。而无自行的Ⅰ型源对应的活动区,在以源存在日为中心,前后各一天(共三天)内,不出现一级以上耀斑。 我们认为,Ⅰ型源的自行,反映了磁力线管的运动,磁场位形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与耀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汪景璓 《天文学进展》1994,12(2):115-125
假定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对太阳磁场的高分辨率观测,则从内禀磁场强度,尺度谱,面积填充因子,成穴分布趋势,双极分布特征和演化时标等多方面,为类太阳恒星磁场测量提供了一个基本标度,本文综述了与恒星磁场测量有关的,太阳磁场若干观测特征,与类太阳恒星测量结果对比表明,类太阳恒星磁场的内禀强度与太阳磁场接近,但面积填充因子大1-2个数量级,这可能真实地反映了恒星磁场的内禀强度成太阳磁场接近,但面积填充因子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近年来对太阳射电爆发与高能质子观测的基础上指出,既非II型也非米波IV型而是强微波爆发几乎总是同高能质子共生的;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长期所持的观点。同高能质子共生的微波爆发可分成两类:强脉冲型和强微波IV型,前者共生的被俘质子或相互作用质子要多于逃逸质子,后者则常共生有更多的逃逸质子.作者对每种情况中质子的有效加速过程进行了考虑,并对强微波爆发为何几乎总是有高能质子共生的缘由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黄光力 《天文学进展》2002,20(4):384-384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点项目“太阳射电爆发频谱及其物理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子课题“太阳高能粒子的起源与输出”等研究为背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自1979年以来云南天文台太阳射电天文仪器,技术和方法以及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用口径为10cm的全日面磁场望远镜,我们获得了光球的全日面视向磁场观测资料,与35cm磁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比对,发现日面上各活动区磁场的形态以及强度都吻合较好,说明全日面磁场望远镜得到的观测资料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太阳射电Ⅱ型爆发中一种独特的精细结构现象──频率分裂,并对它的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做了总结。最后,还对现存众多的理论模型逐一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