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由于中微子不可见、不带电,而目几乎没有质量,因此几乎处于无法探测的境地。科学家一般认为,理论上有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三种形态,其中只有前两者能被观测到。与光子和其他高能粒子不同,中微子可毫无阻碍地穿过行星和恒星,穿越星际空间广袤的磁场,甚至可以穿透整个星系。科学家们花费了大半个世纪,才摸清太阳能量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李政道把宇宙中的暗物质列为21世纪的重大物理问题之一。目前,一些科学家对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暗物质有如下基本共识:一类是由普通物质(重子)组成的大多存在于星系晕中的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MACHO),如不发光的木星状大小的天体、核燃料用尽了的死星和很大质量的天体(VMO)如黑洞等,而大多数暗物质是看不见的奇异型式非重子的亚原子粒子,包括中微子、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及轴子(Axion)。 198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的科尔布(Edward Kolb)等三人,在超弦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23日,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发现了速度可能比光速更快的中微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光速为宇宙中一切物体的最快运动速度。而超光速中微子的发现一旦被证实,将对先前的理论提出严重挑战,甚至是引起物理  相似文献   

4.
Neupert效应的定性描述是耀斑中脉冲分量(硬X射线、微波暴)与渐变分量(软X射线发射)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即耀斑最初的能量是以加速粒子的形式释放,加速的电子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非热硬X射线轫致辐射,并加热大气,耀斑软X射线发射是高能粒子注入大气的响应.根据经典Neupert效应的定量描述,硬X射线发射(表征非热电子注入)结束时软X射线应该立刻达到极大,但以往的观测发现一些耀斑软X射线峰值时间(t2)明显晚于硬X射线结束时间(t1)(τ=t2–t1,τ 0),热与非热辐射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情况.为了研究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事件,在2002—2015年间的RHESSI (Reuven 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和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耀斑列表中,按照在25–50 keV范围内光变较简单、软X射线有对应发射峰等判据,共选择276个耀斑样本,统计了这些耀斑的τ分布、环长d (用双足点源之间的距离来表征)与τ的关系.结果显示:(1)有227个耀斑τ 0,即有约82%的耀斑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2)τ与d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即环越长,软X射线极大的时间越延后;(3)似乎存在一个临界距离,当环长小于临界距离时,经典Neupert效应成立.这些结果印证了修正Neupert效应的必要性,并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8):15-15
7月中旬,“心宿二”(ANTARES)中微子望远镜顺利安装完成,它将在地中海水下2.5千米处的基地探寻难于捕捉的粒子——中微子。“心宿二”的服役期约为5年,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将在它的设计基础上研制个头更大的版本,足以与体积1立万千米的南极“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天文台相媲美。两大望远镜计划互为补充,透过地球观测太空的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6.
很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测定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反应中产生的亚原子是像光子那样纯能量的,还是像电子那样是能量和物质的合成。经过14.5天的一个实验,一个国际专家组证实中微子有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由超新星和其他过程在太阳核心产生亚原子中微子粒子的天体物理学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附近一个新的中微子天文台(SNO)首战告捷。该天文台自1999年4月启动以来,一天记录大约10个中微子。在萨德伯里工作的物理学家霍尔曼说分析这些信号要花些时间,这是我们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中微子质量不为零可能导致的一种新天体——中微子天体(记作NAO)。探讨了这种天体的形成机制和它与星系形成间的关系,确定了其内所含e,p,He~4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的存在可以给出一系列观察效应.NAO是尺度在100 pc量级、中微子总质量在10~(14)Me量级、其内所含e、p、He~4等物质的质量在10~9M。量级的一种特殊天体,具有丰富的新性质。  相似文献   

9.
文中从中微子物理学、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标准太阳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各为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测量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以及不同类探测器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文中分别对这两个研究领域中提取的企图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模型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大质量中微子晕的存在,必然会对晕内星系中的恒星运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用广义相对论讨论了有中微子晕的星系中恒星的谱线频率移动的分布,得到了与经典开普勒运动不同的分布。这一结果为证实中微子晕的可能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观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岳川 《天文学报》2020,61(5):59
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和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是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两个重大研究课题. 自1912年V. Hess发现宇宙线开始, 人类对宇宙线的观测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 传统理论模型预言``膝''区以下能段的宇宙线能谱应服从单一幂率分布, 而近些年的空间和高空气球实验表明10 GeV--100 TeV的宇宙线质子能谱可能存在偏离单一幂律谱分布的重要结构, 这对研究银河系内宇宙线的起源、传播和加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 得益于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能段的拓宽, 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暗物质粒子可能会发生湮灭或衰变产生稳定的普通高能粒子, 包括正负电子对、正反质子对、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 进而在宇宙线或伽马射线留下可探测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OnJulyof1 998,NanjingAstronomicalInstrumentResearchCenter (NAIRC)ofChineseA cademyofSciences,hasprovidedaUniversalBirefringentFilter (UBF)toTokyoMeiseiUniver sitythroughNikonCorporationofJapan .1 Opticalscheme (Fig 1 )TheUBFiscomposedofsixtunableLyotelementsL1 L6,…  相似文献   

13.
大质量中微子晕内相对论性开普勒环的谱线轮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致密天体(例如星系核和黑洞)周围存在大质量的对光线透明的中微子晕,则晕内的强引力场对处于其中的发光开普勒环的谱线轮廓可能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给出由可见物质核与中微子组成的核晕结构中的开普勒环的谱线轮廓的精确解,并与无晕情形进行了对比,文中还给出了典型情况下晕内中微子质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1986年3月号曾登载了李泽清编译的文章《“复仇女神”——死星》。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又有两位科学家认为,这个“复仇女神”可能是由看不见的镜像物质(Mirror matter)组成的死星(Dead star)。 1983年,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劳普(David Raup)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里,每隔2.6千万年就有规则地、周期性地发生大量生物灭绝。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瓦雷茨(L.W.Alvarez)曾发现,大约在恐龙灭绝的同一时期,来自空间的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了地球。把两人的发现结合在一起,劳普等人提出了有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70年到1979年的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和质子事件)的数据作最大熵谱分析,并求其互相关函数和初相,得到: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均有11年的长周期;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质子事件还有共同的近3年、2年和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中微子流的3年周期占支配地位,质子事件中的3年周期亦占有重要地位。二级以上的耀斑事件亦有近两年的周期。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和初相表明:太阳中微子流与太阳活动有正相关;对近11年周期的数据,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相对于太阳中微子均有延迟时间47个月,对质子事件有延迟时间41个月。对于约3年的周期,质子的延迟时间为10个月。结合他人的太阳半径和太阳磁场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得到一个符合标准太阳模型中物理过程的太阳中微子流变化与太阳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斯修正法,研究了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对核素的Gamow-Teller(G-T)共振跃迁能级分布的高斯修正使中微子能量损失率增加.在低能跃迁电子俘获过程为主导地位的反应中,高斯修正对中微子能量损失的影响很小,而对高能G-T共振跃迁为主要的电子俘获过程的中微子能量损失的影响将大大增加.如核素~(56)Fe在密度ρ_7=100(ρ_7以10~7 mol·cm~(-3)为单位),高斯函数半宽度△=14.3,18.3,22.3 Mev时,修正差异大约达2个数量级,核素~(56)Ni在△=6.3,18.3Mev差异分别达60%和40%.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于自校正和CLEAN算法的现代VLBI混合成图技术,对Pearson等人于1976年观测得到的类星体3C286在18cm波段上的VLBI数据重新作了自理。由此得到的图像要大大好于最初的自理结果,也获得了更多的有用信息。用几个Gauss模型去拟合校正后的UV数据,发现中央亮区可以被分解为两个致密结构,这与后来的高辨率观测相一致。与不同历元的VLBI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这两个致密结构间的距离不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有静质量中微子对宇宙早期的Jeans不稳定性阶段的成团过程的影响。把早期宇宙作为两成分流体处理,一种成分是退耦后的中微子,另一种成分是物质及辐射,二者之间仅通过引力相耦合。主要的结论是:(1)有静质量中微子将引起复合时期之前的物质成团过程;(2)这种先复合期的物质成团的质量主要处于星系团的范围;(3)存在优先的成团尺度,它的Jeans不稳定的起始时间最早;(4)如果中微子静质量太小,则对早期的物质成团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自校正和CLEAN算法的现代VLBI混合成图技术,对Pearson等人于1976年观测得到的类星体 3C 286在 18 cm波段上的 VLBI数据重新作了处理.由此得到的图像要大大好于最初的处理结果,也获得了更多的有用信息.用几个Gauss模型去拟合校正后的UV数据,发现中央亮区可以被分解为两个致密结构,这与后来的高分辨率观测相一致.与不同历元的VLBI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这两个致密结构间的距离不但在同一时间随观测频率变化,而且很有可能在同一观测频率上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期, Sloan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对一个天区成功进行了反响映射观测,目的在于检验已被广泛应用的R-L关系. R为宽线区的响应权重半径, L为5100?A处的单色光度.在第1年的数据中获得了两方面结果:(1)高吸积率AGN(Active Galactic Nucleus)具有远远短于R-L关系的时间延迟,证实了丽江2.4 m望远镜反响映射观测结果;(2)一些较低吸积率的AGN也具有很短的时间延迟.较低吸积率AGN的时间延迟变短是由于黑洞反向吸积过程导致.这个结果从观测上证实了Wang等人2014年的理论预言.反向吸积黑洞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类星体中黑洞的宇宙学演化是通过随机吸积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