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了牙鲆养殖过程中发生的体表溃烂综合症的病理组织变化。该病的病原有盾纤类纤毛虫指状拟舟虫和致病菌兔莫拉氏菌。指状拟舟虫不仅寄生于牙鲆体表皮肤、鳍 ,亦可侵入腹腔、肾脏、肌肉、心脏甚至脑。兔莫拉氏菌大量寄生于心脏血液中 ,随血液循环至各组织器官 ,引起牙鲆肝脏、肾脏及脾脏组织病变。指状拟舟虫和兔莫拉氏菌共同导致牙鲆死亡。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体内寄生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斌  牟仁仆 《海洋科学》1984,8(2):47-48
微孢子虫(Microspridians)属原生动物,广泛地寄生于昆虫、鱼类及甲壳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在虾类中,已知野生的桃仁对虾(Penaeus duorarum)、褐对虾(Penaeus agtecus)、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等体内都发现过微孢子虫寄生,人工养殖的虾中也偶尔有发现。它们多通过捕食被微孢子虫寄生的其他动物后而被感染。微孢子虫在虾体肌  相似文献   

3.
人工越冬对虾拟阿脑虫病病理组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纤毛虫-旋毛蟹栖拟阿脑虫引起中国对虾越冬亲虾疾病的病理组织变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系列报道的第二部分记述了黄渤海区共栖于对虾体表的3属15种缘毛类纤毛虫,其中包括8种国内新记录及聚缩虫属的一新种——拟钩虾聚缩虫。文中对所涉种类的形态学特征做了概括性描述及图示,以期为对虾养殖中病原的调查鉴定及进一步的动物区系研究提供一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取自中国对虾Penaeaschinensis养成池人工挂片上的微型污着生物、单胞藻、蛋白胨和几种化学治疗药物在室内水族箱中对中国对虾进行试验,以验证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实验表明:中国对虾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与加入蛋白胨有关,而与由挂片引入的微型污着生物关系不明显,说明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主要原因是水环境中的有机物浓度增高。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可作为钟虫Vorticellasp.、聚缩虫Zoothamniumsp.、壶鞘虫Lagotiasp.等附着性纤毛虫的食物,但实验中其他几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Chactoceros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蓝藻Synechococcussp.盐藻Dunaliellasp.)则不能;福尔马林、硫酸铜、孔雀绿、制霉菌素和茶粕均可刺激对虾蜕皮,但以目前推荐给现场使用的药物浓度均难以杀死附着性纤毛虫;在实验的几种药物中,茶粕是刺激中国对虾蜕皮、减少体表微型生物污着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于1991年3 - 9月和1992年3 - 9月,在中国沿海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等9个省市的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长毛对虾3种对虾标本,运用显微和亚显微观察方法,对养殖对虾的微型生物污着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患该症的对虾其体表污着生物群落通常由微型生物组成,包括各种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主要类群是具柄的缘毛美纤毛虫;其他观察到的常见类群包括丝状和非丝状的细菌、附着性藻类和吸管虫类;在养成期偶尔发现有营薛虫和藤壶等大型污着生物。对育苗期和养成期中国对虾体表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某些对虾体表,污着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虾体表的不同污着程度与其体表污着群落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关。据此,认为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症可能是一种慢性的疾病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报道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表溃烂组织分离的一种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扫描电镜、蛋白银染色法、银浸法,对其形态学及纤毛图式做了研究。经鉴定,该纤毛虫为指状拟舟虫(Paralembus digitiformis Kahl,1933),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拟舟虫属。这是指状拟舟虫在牙鲆上兼性寄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用取自中国对虾养成池人工挂片上的微型污着生物,单胞藻,蛋白胨和几种化学治疗药物在室内水族箱中对中国对虾进行试验,以验证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实验表明:中国对虾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与加入蛋白胨有关,而与由挂片引入的微型污着生物关系不明显,说明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主要原因是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增高,等鞭金藻可作为钟虫、聚缩虫、壶鞘虫等附着性纤毛虫的食物,但实验中其他几种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  相似文献   

11.
提出1、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镰刀菌病在鳃、甲壳和附肢上的症状;2、在肌肉、中肠腺等组织器官形成的病灶;3、切片的染色观察。指出镰刀菌寄生在鳃组织破坏虾的呼吸功能,是镰刀菌病引起中国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应用载玻片浸挂法对对虾育苗期和养成期水中固着性纤毛虫的数量进行监测的结果。文中还探讨了控制纤毛虫的措施,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沿海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损失惨重。本文报道该病的特点、症状及危害,并在患病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的中肠、肝胰腺的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及腹肌纤维间质中发现大量具有囊膜的杆状病毒。通过病毒引起宿主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无包涵体等特性分析,认为该病毒属于有囊膜杆状病毒科C亚群,不同于已知的对虾所有杆状病毒,为对虾的一类新致病病毒。文中还分析了主要致病原因,通过调查和试验提出8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大磊  董洵  卢毅 《海岸工程》2006,25(2):107-114
近年来,对虾病毒病的爆发,使我国养殖对虾的年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对虾细胞培养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中国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报导我们在浙江省舟山市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发现肝胰腺坏死杆状病毒和弧菌并发感染是引起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岛市即墨金口养虾场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 ,计算了虾病暴发前期 ( 1994年 5月~ 7月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 9.53~ 4 80 .0 0 mg Cm-3,生产量的变化范围为 1.16~ 2 3.73mg C/ m2 d。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 - a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虾池的生物量虽然相差较大 ,但有着相近的生产量。生产量是评价浮游动物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养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