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细胞培养及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虾病毒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建立连续性的对虾细胞系来揭示对虾病毒致病机理等关键问题。文章介绍了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组织。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包括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等。用于培养的对虾组织包括甲壳下表皮、心脏、肝胰腺、鳃、肠上皮、淋巴、血淋巴、卵巢、神经、肌肉、造血组织等。同时重点介绍了离散细胞的方法和培养的方式,温度、pH、渗透压的选择,目前对虾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及促生长添加物,以及如何控制污染。探讨了目前在对虾细胞培养及建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为对虾与其它甲壳类动物细胞培养及细胞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此外还介绍了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鉴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和海捕中国对虾肌肉煮熟后的失水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以及虾肉脂质中所含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下列结果:(1)两类对虾鲜样煮熟后失水率相差6%以上;(2)海捕对虾肌肉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比养殖对虾的高,两者有显著差别;(3)养殖对虾肌肉所含C18:2ω6为17.3±1.5%,海捕对虾为2.0±0.8%。从以上结果本文推荐以脂肪酸C18:2ω6含量来鉴别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域已报道的约90种对虾中,半数具有经济价值。其中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无论在捕捞还是在养殖业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3种虾的形态非常相近,特别是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它们的幼体和仔虾很难区分,因而给对虾种群补充、预报和其它有关研究造成困难。尤其在热带海域,对虾生殖季节重叠,幼体和仔虾的鉴别更加重要,各期仔虾的数量统计需以严格的形态鉴别作为依据。作者对三种对虾的幼体的形态,区别已有专文报道(Liu and Liu,1994)。本文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仔虾的发育形态学,并进行了比较,使3种对虾的仔虾得以区别,并为今后的对虾生态学研究及资源管理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RAPD鉴定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比较了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发现有3条引物(OPX-12,OPX-14和OPX-17)可扩增出重复稳定的图谱;3种对虾各有特定的RAPD标记:凡纳对虾有OPX-14^0940,OPX-17^1080,OPX-12^0760,细角对虾有OPX-14^1350,OPX-17^0850,OPX-12^1490,斑节对虾有OPX-14^0690,OPX-17^2260,OPX-12^0810。这些可作为3种对虾的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厚余、研究员施奠族带领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对虾养成期系列预混料配方”,可有效控制对虾弧菌病。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养虾单位和虾农急需要能使对虾生长快、防病效果好、投饵系数低、价格适宜的高质量配合饵料。为此,该课题组于1989年受中国饵料工业  相似文献   

6.
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维生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6~9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然中国对虾与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养殖对虾体内的维生素含量进行了定期系统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腹部的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比后者平均高出81.9%;随着天然对虾体长的增加,其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也不断上升,而自8月10日以后,养殖对虾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却随体长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二者体内的B1、B2、B6、菸酸(NAc)、菸酰胺(NAm)和叶酸(FAc)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维生素C可能是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7年对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实验观察;于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交配盛期,雌雄5:1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为2.6次,而21两个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只有1.13和1.43次,说明较多可供选择的雌对虾的存在,对雄对虾在一定时期内的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可能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产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全球最大的对虾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对虾养殖和出口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最强.国际需求市场的饱和、人民币升值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将使中国对虾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内需仍将是中国对虾产业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
梭鱼与对虾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鱼与对虾属于两个不同的纲目和属科。梭鱼为鱼纲,鲻科;对虾为甲壳纲,对虾科。它们都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和广盐广食性等共同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江苏省赣榆县水产养殖场在有关科研单位协助下,进行了梭鱼与对虾混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球最大的对虾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对虾养殖和出口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最强。国际需求市场的饱和、人民币升值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将使中国对虾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内需仍将是中国对虾产业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2.
叶昌臣 《海洋科学》1983,7(4):40-42
1981年11月18—2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伟斯特(Key West,Florida)召开了对虾渔业管理科学基础专题讨论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15个国家45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现根据会议的论文、报告,并考虑到我国这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虾渔业和资源 关于世界对虾渔业和对虾资源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对虾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的疾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发现的养殖对虾的疾病和疾病综合症有30种左右,皆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病因引起。最重要的感染性的病原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其中对虾病毒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和资料,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虾养殖净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对虾养殖净收益直接影响对虾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虾养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文章以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对虾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对虾养殖净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对虾养殖净收益的3个主要因素是:①每年对虾养殖的造数;②是否参加对虾养殖农业合作社;③对虾出塘的销售价格。对虾养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混养其他品种生物,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对对虾养殖净收益影响不显著。基于回归结果,笔者提出完善对虾养殖基础设施;发展对虾养殖农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建立稳定的对虾市场价格调控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易于开展遗传改良工作,但选种和配种技术对选育进展和可持续性影响大。以规模化家系为基础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是支撑当前对虾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对虾生长、抗性、饲料转化效率、繁殖力等经济性状的测试与遗传评估方法,并对其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和选择反应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选择,间接遗传效应分析等方法的最新结果,以期为精准、高效和可持续对虾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和日本对虾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利用高新技术,如实行生殖和遗传操作进行对虾品种改良的设想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加紧实施,但对虾遗传和生殖学研究尚欠深入,限制了这项研究的进展。其中对虾染色体知识的贫乏和研究技术的短缺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对虾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病害的发生主要由病原体、对虾的身体状态和生态环境三大因素决定的。病原体入侵虾体是对虾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但仅有病原体的存在对虾并不一定发病,对虾发病与否还要看病原体存在的状  相似文献   

18.
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岷  戴继勋 《海洋通报》1999,18(5):76-85
对虾病毒性疾病造成了全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对虾病毒的种类,对虾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白斑综合症的主要病原。对虾白斑综合症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中国台湾地区发生,1994年扩展到整个亚洲的对虾养殖地区。1995年11月,西半球首先发现该病毒,1999年美国中部和南部也有类似的报道。2001年欧洲和澳洲都检测到了WSSV。短短10余年,对虾白斑综合症席卷了全球的对虾养殖地区,给世界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6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肌肉为材料,研究了机体内含有的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醇脱氢酶的相对活性和它们的绝对含量.通过对两种对虾这6种同工酶的比较,初步探讨了日本对虾耐干旱的能力比中国对虾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