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中国对虾原肠期胚胎为材料,采用整体低渗法和管渗法均制备了染色体。通过比较发现,管渗法制备的染色体比整体低渗法的形态好。本文对制备中国对虾染色体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作者的观察,了解到中国对虾染色体徐正常特征外,还存在较特别的形态特征,如主缢痕增强,次缢痕变化,同源配对等。并对产生这些形态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高温处理中国对虾受精卵对性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受精卵,在育种方面主要是进行多倍体诱导,以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这在海产动物特别是贝类中,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应用温度刺激来处理受精卵的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染色体的倍数,对某些种类动物的性别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如蛙类、鳄鱼以及其他动物等。在进行对虾雌性化的研究中,我们应用热冲击(Thermal shock)方法处理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4.
T-E染色法用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现场快速诊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T-E染色法可对该病进行现场快速诊断。取发病对虾的胃上皮区组织 或鳃组织,用T-E染液进行压片染色,可观察到上皮细胞核和结缔组织细胞核的病 毒性病理变化:细胞核质被挤到核的边沿,核内空泡化。发病严重的对虾胞核显著 膨大,核内呈嗜伊红着色。用这一染色法在现场仅需10min就可掌握对虾的细胞病 理变化,诊断结果与组织切片的H-E染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精子和卵子受精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73年,Clark等以褐对虾(Punaeuus aztecus)为实验材料,将解剖的卵子和精子混合,首次在非鞭毛型不动精子的人工授精研究中获得受精卵,受精率为10%[2]。1986年,Min-NanLin等在雌虾产卵时,将精子滴入产卵池中使卵子受精,孵化率高达63.11[4]。关于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精子和卵子受精能力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精卵的受精能力直接决定受精率,而受精率的高低影响苗种生产。因此.进行对虾精子和卵子受精能力的研究有利于对受精过程的进一步了解,以使更好…  相似文献   
6.
于1995年7月在青岛晨阳对虾养殖场采集患当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样品,提纯HHNBV并研制了一组地高辛标记的HHNBV核酸探针。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了此组核酸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此组探针检测HHNBVDNA的灵敏度为62.5pg,对469ng病虾胃中的病毒可以检出;此组探针与3.75μg健康对虾组织和2ng健康对虾DNA均无交叉反应,1997年,应用此组特异性核酸探针检测了发病虾池对虾及  相似文献   
7.
一种养殖水质改良剂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对虾养殖防病新模式,并进行了小规模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在4个30~40m^2的露天水泥池中,各放入3cm的大苗500~700尾(每亩约10000尾),经90余天的养殖,对虾成活率80%左右,个体10cm,平均体重80尾/kg,饵料系数约1.5。新模式的立足点是防病,特点是设置一蓄水沉淀池,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配备充气增氧设施,选择优质配饵,合理投喂,使各种水质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尽量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成环境中水溶性硫化物的分布及其对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实验模拟的方式探讨了对虾养成环境中的水溶性硫化物的数量、分布和随时间变化以及与溶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仅在水质严重恶化时,在有机物污染程度高的旧池底层水中产生一硫化物薄层;2.对虾养成水体中是否产生硫化物不仅与溶氧量有关,而且与有机物污染程度有关;3.底泥间隙水中硫化物含量并非随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增高而增大;在整个对虾养成期间,水溶性硫化物对对虾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7年对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实验观察;于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交配盛期,雌雄5:1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为2.6次,而21两个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只有1.13和1.43次,说明较多可供选择的雌对虾的存在,对雄对虾在一定时期内的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可能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