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虾池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观测了虾池底质和海水中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投放有益微生物的试验池与未投放有益微生物的对照池相比,底质硫化物含量波动较小,增高的速度较慢、增幅较小.在养殖后期试验池底质硫化物含量只增高了 68%,而对照池的增高了 252%.养殖过程中海水硫化物浓度呈阶段式和波浪式增高,在试验池中其浓度多数时间比对照池中的低.有益微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和底质中硫化物的积累,但对老化虾池效果较差.由于节水型养殖模式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采用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营养盐,使养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兵  纪伟尚  徐怀恕  石杰 《海洋学报》1993,15(1):98-106
本研究证实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和坎贝氏弧菌,可引起养成期中国对虾暴发红腿病.该病系病原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是病虾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有机污染提高对虾对病原菌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95年5~11月,以人工合成饵料作为有机污染源,取体长8、10和12cm以上中国对虾,在0.9m3水族箱中,分批进行有机污染提高对虾对病原体易感性试验.对虾在上述环境中培育2~3周后,测定其对付溶血性孤菌易感性及体内与抗病有关一些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对病原菌易感性提高1~3倍;体内SOD、PO及溶菌酶活性分别下降约22%、50%和28%~86%.血细胞数量减少50%左右.这与人工合成饵料在水环境中经分解后,产生一些对对虾有害物质,其中以氨氮产生和DO减少尤为显着有关.  相似文献   

4.
虾藻混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我们在对虾养成池中筏养藻类。根据藻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而对虾的代谢物又可间接被藻类吸收,能够起到净化水质作用的原理;提出了虾藻混养试验。这样做,可使二者互利,达到增产效益。1984年试验的结  相似文献   

5.
用取自中国对虾养成池人工挂片上的微型污着生物,单胞藻,蛋白胨和几种化学治疗药物在室内水族箱中对中国对虾进行试验,以验证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实验表明:中国对虾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与加入蛋白胨有关,而与由挂片引入的微型污着生物关系不明显,说明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主要原因是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增高,等鞭金藻可作为钟虫、聚缩虫、壶鞘虫等附着性纤毛虫的食物,但实验中其他几种单  相似文献   

6.
对虾亲虾的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氧的存在是对虾进行呼吸的前提,而呼吸又是对虾生命活动的基础。溶氧量高则促进其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低则成了限制因子。因此,对虾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不仅在对虾的生理和繁殖的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亲虾育苗与越冬过程中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借此计算亲虾运输、暂养、饲养、越冬等的放养密度,也可以为深入研究虾在氧不同分压下的呼吸、代谢以及窒息等情况,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尤其对当前如何强化培育越冬亲虾,如何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海捕亲虾,提高产卵率,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更有其现实的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资料的报道,所以对此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虾池水体中溶氧量的变化与对虾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目前国内外对于池水中溶氧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是根据养虾实践和我们开展的“虾藻混养”、“增氧船”两项试验总结的资料,仅就虾池水体溶解氧的来源、周日变化情况与对虾生长的关系,以及虾池缺氧的预防措施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寿光县对虾养殖期间(5~9月)水环境和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养殖虾池;分别将水样和底泥环境中的弧菌、异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据对虾养殖期5个月的数据分析,不同的养殖虾池有不同的菌数波动范围。底泥与水环境中的菌数分布各有不同。异养菌在水样中的分布最高值为736×10~2个/ml,最低值为268.1×10~2个/ml;湿泥样中的最高值为372.7×10~4个/g最低值为125.9×10~4个/g。弧菌在水样中的最高值为12.33×10~2个/ml,最低值为0.5×10~4个/ml。据综合资料分析,对虾养殖池中的各种细菌分布,底泥高于水样,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底泥和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含量与细菌数的分布成正比。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是底泥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根据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质(如对虾饵料)的投放量等。  相似文献   

9.
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94,自引:3,他引:91  
1996年5月24日-6月14日,8月1-19日,分别在青岛的两个养殖场采集海捕产卵后中国对虾亲虾和养殖中国对虾,采用人工添加氨氮并检测对虾和抗菌有关因子的活力的方法,进行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氮浓度较高的实验组,对虾血细胞数目减少,其结构也有变化;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溶菌和抗菌活力都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对病原菌的易感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于1991年3 - 9月和1992年3 - 9月,在中国沿海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等9个省市的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长毛对虾3种对虾标本,运用显微和亚显微观察方法,对养殖对虾的微型生物污着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患该症的对虾其体表污着生物群落通常由微型生物组成,包括各种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主要类群是具柄的缘毛美纤毛虫;其他观察到的常见类群包括丝状和非丝状的细菌、附着性藻类和吸管虫类;在养成期偶尔发现有营薛虫和藤壶等大型污着生物。对育苗期和养成期中国对虾体表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某些对虾体表,污着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虾体表的不同污着程度与其体表污着群落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关。据此,认为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症可能是一种慢性的疾病综合症。  相似文献   

11.
用取自中国对虾Penaeaschinensis养成池人工挂片上的微型污着生物、单胞藻、蛋白胨和几种化学治疗药物在室内水族箱中对中国对虾进行试验,以验证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实验表明:中国对虾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与加入蛋白胨有关,而与由挂片引入的微型污着生物关系不明显,说明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的主要原因是水环境中的有机物浓度增高。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可作为钟虫Vorticellasp.、聚缩虫Zoothamniumsp.、壶鞘虫Lagotiasp.等附着性纤毛虫的食物,但实验中其他几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Chactoceros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蓝藻Synechococcussp.盐藻Dunaliellasp.)则不能;福尔马林、硫酸铜、孔雀绿、制霉菌素和茶粕均可刺激对虾蜕皮,但以目前推荐给现场使用的药物浓度均难以杀死附着性纤毛虫;在实验的几种药物中,茶粕是刺激中国对虾蜕皮、减少体表微型生物污着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对虾池底硫化氢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乃禹 《海洋科学》1985,9(6):60-60
硫化氢是毒性很强的气体。据茂野帮彦(1975年)报道,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为O.1—2ppm时,日本对虾失去平衡;4ppm时对虾立即死亡。 养虾两年以上的虾池,如底质不改善,对虾规格和产量则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池底产生的硫化氢与日俱增所致。硫化氢不仅对虾类有毒害作用,而且由于它的氧化,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在缺氧条件下更加导致了氨氮和硫化氢的产生。因此,分析硫化氢的成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养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臧维玲 《海洋科学》1983,7(4):38-39
海水中溶解氧是海水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因此人们早就注意研究海水溶氧量问题。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要求对海水溶氧量的测试工作尽量仪器化,以简化操作,提高测试精度。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都研制了测试水中溶氧量的电子仪器——溶氧仪。我国目前生产的溶氧仪一般都是用于测试淡水的溶氧量,如用于测试海水,所得结果会偏高;但这个问题在溶氧仪的使用中往往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来,在美国的一个研究所协会已经研究出一套与美国的商业机会与约束相一致的新的对虾养殖技术。在美国,土地和劳动力是很贵的,环境保护规则是很严格并且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市场要求高质量产品的稳定供应。在美国已经建立海捕健康亲虾及遗传改良的健康亲虾培育系统。并建立起先进的对虾病害诊断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例如新的对虾饲料及对虾养殖技术。但是近年来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控制不住的传播,要求人们把病害排除在对虾养殖过程之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并使虾场暴露在进水中已存在致病的情况。使用高质量的对虾种苗及优质饲料,有证据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减少换水量,甚至不换水。文中介绍了支持生物安全性的不换水对虾性成熟与繁殖及育苗与养殖的对虾养殖技术概念的一些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5.
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维生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6~9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然中国对虾与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养殖对虾体内的维生素含量进行了定期系统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对虾与养殖对虾腹部的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比后者平均高出81.9%;随着天然对虾体长的增加,其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也不断上升,而自8月10日以后,养殖对虾头胸部的维生素C含量却随体长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二者体内的B1、B2、B6、菸酸(NAc)、菸酰胺(NAm)和叶酸(FAc)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维生素C可能是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梭鱼与对虾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鱼与对虾属于两个不同的纲目和属科。梭鱼为鱼纲,鲻科;对虾为甲壳纲,对虾科。它们都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和广盐广食性等共同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江苏省赣榆县水产养殖场在有关科研单位协助下,进行了梭鱼与对虾混养。  相似文献   

17.
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是衡量对虾饵料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对对虾饵料在海水中损失机理的探讨,提出了一个测定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的新方法,并对方法中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经实际应用,本方法6次测定精密度(RSD)为1.24%。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19.
改善虾池环境增强中国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氨氮是养虾池中普遍存在的毒性物质。Chen等1989年报道,在虾池中氨氮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延续会不断升高,即使在常换水的情况下也是这样,这是因为残饵、虾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在海水中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大量氨氮,另一方面也与氨是甲壳类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有关。Wickens1976年,Chen等1990年报道,氨氮不仅在高浓度时对虾体有致死作用,Chen和Lin1992年、Chen和Nan1992年、Chen和Cheng1993年报道,即使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虾体的生理功能也有显著影响,如增加对虾…  相似文献   

20.
光合细菌净化对虾养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文华  倪纯治 《台湾海峡》1997,16(4):455-457
养殖水体中大量氨氮,硫化物的产生以及溶解氮的降低严重影响了对虾的正常生长。本文报道了光合细菌在实验室环境中净化水质的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参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H2S含量,并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