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西南地区近代地震的震中烈度与有感半径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近代破坏性地震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清理,按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特点进行了地震区域分区;全面收集不同区域内既有仪器测定震级,又有宏观烈度调查资料的地震;分别统计得到西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震中烈度与震级、有感半径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并与几个已有统计关系进行了对比。本文统计结果可应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与快速评估的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震震级与烈度区面积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地震地质分区,同时考虑7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四川为鲜水河、松潘—龙门山及马边地震带等几个区带,对四川1900年以来既有仪器测定参数、又有宏观烈度考查的33个地震资料,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统计拟合出了震级与不同烈度区面积、烈度值、震源深度之间的多组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相关系数R大都在0.90左右,用部分地震检验的结果表明,震级误差一般小于0.3,震源深度误差一般小于5公里,基本消除了离散情况,笔者用求得的关系式对1900年以前的有三条以上等震线的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进行了标定,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廖建裕 《华南地震》1990,10(1):63-66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发现10次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地震。文中列出了各次地震的发震时间、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烈度;记述了各次地震的影响及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华南地区1970年以来18次M≤4(1/2)级弱震资料,研究了该类地震的宏观特征,发现这些地震的震级、震中烈度、社会效应三者关系失调,即震级小,烈度高、社会效应大。文中还讨论了震级、烈度、社会效应失调的原因和由此得到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震级的大小与震源断层长度有关,决定着烈度等震线所围成的面积。本文对山西历史资料中,给出等震线图的中强震,进行了测定计算,并求出烈度圈长轴与震级的关系式:logL_1=0.21M_s+0.52,以利地震监视预报中估算震级和估计破坏区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介绍了1913年8月19日冕宁小盐井6级地震的碑刻资料,并结合调查资料.考证了过去一些文献资料对本次地震灾害描述的诸多不实之处。重新圈定了地震等烈度线图,确认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冕宁小盐井,震中烈度Ⅷ度,震级6级,宏观震源深度5.5千米。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震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有感区地动位移和震级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利用Ⅳ度有感区等效圆半径估算宏观震级的方法,初步解释了它的物理基础。同极震区烈度估算震级的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提高历史地震震级厘定的置信度。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震级试算的结果表明,现行历史地震目录中强震震级值可能存在偏高估计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地震资料汇编将于1990年8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本书详尽收录了历史文献中有关河北省地震的历史资料和宏观调查及仪器记录资料,最早始于公元前231年,止于1985年。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为便于研究者分析使用资料,1949年以前的地震不作地震学分析,保持资料原貌。为适应建设中低烈度的需要,1949年以后的地震,震级下限取至Ms4.0级,并附地震参数和宏观调查资料摘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1913年至1981年华北地区29次地震的171组烈度线资料,进行回归统计,求出烈度衰减公式为I=e~1.511+0.192Ms(a~2+h~2)~(-0.112)I=e~1.486+0.193Ms(b~2+h~2)~(-0.116)依此可以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确定的不同烈度区的长轴半径(a)、短轴半径(b)的长度(km),结合该地区的正常震源深度(h)标度历史地震的震级.用近代仪器测定的100次地震震级,检验以烈度衰减公式标度的震级,其相关系数为0.97,而标准离差仅为0.22级.本文对华北地区明清时期的46次历史地震震级作了重新标度.  相似文献   

10.
福建及邻区水平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福建及邻区内既有仪器测定震级又有宏观烈度调查资料的28次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烈度等效处理、近远场补点、数据加权处理,加强对大震近场与远场的控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最新得出的美国西部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转换方法建立了本区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并与华南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更加符合该区近代地震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所得结果可应用于该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损失快速评估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代仪器地震记录和烈度资料,我们建立了用于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的烈度衰减模型和分析方法,并对我国西南川滇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了重新分析.利用20世纪以来该地区十四个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9≤Ms≤8.0)及相应的烈度数据,对其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建立了用于震中和震级估算的烈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当震级一定时,川滇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60%).在衰减模型基础之上,发展了确定震中区域和震级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786年康定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1913年峨山地震和1970年通海地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杨  马干  史保平  张健  杨勇 《地震学报》2009,31(3):290-306
利用地震烈度资料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中区域和震级的方法是由Bakun和Wentworth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该方法定量程度高,对烈度数据较少或发生在近海的历史地震的定位和震级估算尤为有效.按照Baku和Wentworth给出的思路,笔者尝试了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初步分析.首先,选取20世纪以来发生在该地区的10次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3le;MSle;7.8),对该地区的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给出了烈度衰减模型,表明华北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约50%).在此衰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震级和震中区域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圈定震中区域和烈度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最后,讨论了计算震中区域等值线时所引进的权因子Wi及其中参数b对震中区域等值线圈闭性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发生在1668年莒县——郯城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以及1966年隆尧地震和1969年渤海地震进行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也可推广应用于我国其它历史地震资料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我国历次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 ,皆将此次地震审定为M5 ,宏观震中为41 8°N ,1 2 3 4°E ,震中烈度为Ⅶ度。为进一步核实此次地震的参数 ,笔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有关资料 ,调阅了辽宁省档案馆 3 0卷历史档案 ,以确定文献中提供的破坏点的具体位置 ,统计了近、现代中强地震的烈度分布和人员伤亡情况 ,咨询了有关专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 ,历次出版物对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震中烈度的认定是合适的 ,但Ⅶ度区范围较笼统。我们依据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原则 ,确定了各破坏点的烈度 ,圈定了Ⅶ度区的范围 ,宏观震中在Ⅶ度区内 ,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沈阳市区 ;根据极震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极震区长轴尺度、现代中强地震的震中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 ,并考虑到确定历史地震的误差 ,震级取M5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文中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区的烈度划分原则、烈度分布范围、烈度异常情况,给出了宏观地震参数(h=11.2km,震级5.8M_L),指出宏观调查的烈度值与强震仪记录的强余震加速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1.引言中国地震记载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无烈度和震级量度,仅有文字的直观叙述,如何根据历史记录资料来确定震级,以便进而研究地震分布及其活动规律,这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库地震烈度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地震由于具有震源浅、震级小但破坏较同等级的天然地震重的特点,其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在水库地震灾害预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由于水库地震事件数量少,历史震例往往缺乏地面烈度调查资料,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文中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丰富的天然地震中选择可与水库地震灾害类比的震例,把其烈度资料引入衰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天然地震的烈度衰减进行比较,证明了这种方法具有合理性,所得到的水库地震烈度在近场普遍比天然地震烈度高,但由于加入了天然地震资料使得结果比已有水库地震烈度衰减慢且震中烈度稍低  相似文献   

17.
吴清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13,29(4):411-423
以1995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 世纪~ 公元1911 年)》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中国历史强震烈度点数量的总体分布情况,然后对历史强震烈度点数量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历史强震的烈度点资料普遍偏少。在时间和强度上,公元1500 年以前,受条件所限很多历史大震没有记载或者有些记载没能流传至今,而流传下来的历史地震也仅有少数烈度点;公元元年以前,史料记载过于简单且有缺漏,导致估定的最大震级记录不超过7 级;公元1500 年以后才开始出现8 级以上大震记录。在空间上,中国东部地区地震记载点明显较西部地区更为翔实。本文对单烈度记载点历史强震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将既有仪器记录又有宏观考察的现代地震按照历史地震参数获取方法进行处理,以讨论烈度点稀缺对确定历史地震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929年杭州地震普遍使用的地震参数为:震级5级,烈度Ⅵ度,其依据为《吴越备史》中所记载的"有坏庐舍者"。现有的关于929年杭州地震的历史资料有4条,其中有"庐舍倾圮甚多,王开仓赈之"及"居民庐舍倾圮,复开仓赈之"的记载。本文对这些历史地震史料的基本情况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将929年杭州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Ⅶ度、震级定为5(1/4)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7年9月三水4.4级地震影响场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起浩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8,18(1):135-142
1997年9月26日广东三水ML4.4级地震以震级小、烈度高、破坏性大为其显著特征;震中位于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对这次地震进行了现场宏观烈度和震害调查,结果表明,极震区呈近东西走向,震中烈度达Ⅵ度。这次地震是东西向断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