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隆措沟富银铅锌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北段火山—沉积盆地内。矿体产出受层间破碎带和断裂控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拉纳山组浅变质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少量砷黝铜矿、磁黄铁矿等。其矿化特征与呷村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相似,属同一成矿系列。该富银铅锌矿的发现与勘查,进一步丰富了该区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为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拓宽了思路,扩大了找矿范围和远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上铁坑钼铅锌多金属矿区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从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矿床类型属中―高温岩浆热液充填(蚀变)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中酸性岩体为成矿提供主要物质来源,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断裂构造中。且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指出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吉林中部地区南天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天门金矿床受区域弧形构造控制,成矿与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有关,矿床类型为低质量分数脉状含金蚀变破碎带型。矿体蚀变破碎强烈,规模可观,彰显良好的找矿潜力。对该矿床成矿规律及地质特征总结和分析,旨在更深入开展区内找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克特贡玛地区银多金属矿位于昆中断裂北侧,夹于那更康切尔与哈日扎两个大型银矿之间,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15条银铅锌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笔者通过对该地区地质背景、物化探特征及矿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对研究区的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含矿带展布总体受NW向断层控制,矿体定位直接受控于北西构造与环形构造(火山口、环状和放射状岩脉)叠合部位、岩体接触带,矿体的形成是构造—岩浆活动的双重作用的结果。目前,初步研究认为区内银多金属矿具有矽卡岩型、浅层低温热液型两种矿床类型。最后,对该区中部及南东部等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探讨,对深部成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桂北地区临桂-龙胜县铅锌成矿带是广西境内主要的铅锌产地之一,区内的铅锌矿床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主要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产出,大多规模小、变化大。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典型铅锌矿床进行剖析,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进而为研究区内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并总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深沟金锑矿床位于青海省中祁连成矿带西段,地层划分属于中祁连-太白地层小区.在野外工作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不同地层、岩性特征、构造条件、岩浆岩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矿,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汽水热液与地下水合物.矿体产状受到构造破碎带与岩体的双重控制.由于多期次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区内成矿元素受到了多次分异、富集,部分地段矿体品位较富,是一处具有找矿潜力的金锑矿床.  相似文献   

7.
对义敦银锡多金属矿资源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成矿与昌多阔-哈嘎拉构造岩浆岩带形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同矿床组合显示了一个较完整岩浆热液成矿亚系列;该区找矿主攻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热液型两大类,主攻矿种为银、锡、铅、锌、铜。根据夏塞、措莫隆等典型矿床的矿化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找矿靶区优选建议,以期实现该区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麻子沟铅银矿床为次火岩—中低温热液矿床。次火山岩侵入活动过程中的热液,是成矿的主要热液来源。热液沿断裂破碎带溶解地层中的成矿物,使其在热液中富集,在成矿有利部充填、交代围岩形成矿体或矿化。通过对成矿条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蚀变特征及矿体赋存位置分析,建立理想成矿模式,明确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坑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夏地块北部,武夷山成矿带西北部。含矿地层主要为林田组和西溪组,断裂和矿体走向以NNE或NE向为主,矿(化)点及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均位于断裂带上。断裂破碎带上发育黄铁矿化和硅化的地段或闪长玢岩脉的外接触带,均是Au元素富集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黄铁矿主要成矿有三期:①早期,黄铁矿常与石英脉呈宽窄不一或碎裂状充填于裂隙中;②主成矿期,黄铁矿和其他多金属矿物共生或黄铁矿以自形—半自形单独产出;③晚期,黄铁矿与碳酸盐共生,呈细脉状和斑点状充填于裂隙中。通过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黄铁矿形成主要与岩浆热液有关。金成色显示,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特点。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初步认为金坑金矿床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19,(4):550-555
铜厂坡铜铁矿位于会理岔河锡铁铜银矿集区内。矿体产于前震旦系会理群力马河组二段褐灰色石英片岩构造破碎带或层间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产状与控矿构造基本一致。矿石主要为含铜菱铁矿、含铜褐铁矿。矿床属于构造热液型。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找矿标志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潜力的铜金矿集区。该矿集区现已查明多不杂、波龙、拿若和铁格隆南4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并新发现地堡那木岗和拿顿矿点。文章对上述矿床(点)脉体、蚀变、矿化和流体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多不杂、波龙和拿若矿床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同时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广泛发育,而铁格隆南矿床除上述蚀变类型外,还叠加有高级泥化蚀变,并发育与之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根据脉体特征对比和流体包裹体温压计算推测,上述4个矿床矿化类型的差异可能由剥蚀深度的差异所引起(前三者剥蚀深度约为2~3 km,后者约为1~1.5 km)。此外,地堡那木岗矿点蚀变类型以绢英岩化、泥化为主,该矿点发育与斑岩型金矿中类似的深色条带状石英脉,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拿顿矿点为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铜金矿体赋存于角砾岩筒中。野外地质调查表明,上述矿点地表蚀变岩盖(Lithocaps)发育,并且蚀变岩盖空间分布位置与下伏铜金矿体表现出良好的匹配关系,可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流体包裹体实验进一步表明,铜金元素在斑岩型矿化中的沉淀可能与温度降低和氧逸度的变化有关,而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中的沉淀则受控于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最后,在前人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构建了该地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时空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矿床形成深度与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摘要: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The physics of the ore formation process is discussed using three parageneses of gold, viz., quartz, carbon, and pyrite, as examples. It is inferred that paragenetic associations in ore deposits are formed on a physical bas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s of nuclides and electrons.  相似文献   

16.
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特征分析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系统的实地观测,对岩石节理特征、性质、方位的详细分析,探讨了节理系统发育的特征,发现该矿段三个方位岩石节理优势组:第一组300°~340°∠70°~85°,第二组120°~170°∠50°~65°,第三组250°~280°∠35°~55°,分别占节理总数的55%、23%和18%。对各优势节理组中脉状硫化矿以及氧化矿观察采样,分析测试主要成矿元素Cu、Pb、Sn、Ag、As、Mn,研究了节理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第三组节理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第二组次之,第一组节理虽发育广泛,但含矿性较差,这可能与NE向断裂主要起导矿作用,而矿液最终充填于控矿构造EW向小断裂中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岩石与矿物地球化学数据常用于判别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事实上它们也可以用于判别岩石成矿专属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通过对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与含铬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全岩主量、铂族元素和铬铁矿尖晶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铜镍矿的m/f值主要集中在1.5~8.5,铬铁矿主要集中在6.5~12.5,有一定重叠,因此通过m/f值确定是否成矿具有不确定因素;利用全岩主量元素的二元图解进行判别也存在重叠区域,不利于成矿专属性的判别。2)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高的w(PPGE)/w(IPGE)值(0.06~343.75,平均16),w(Pd)/w(Ir)1;铂族元素具有左倾的原始地幔配分模式;铬铁矿尖晶石高w(TiO_2)、Fe~#值,Cr~#、Mg~#值变化范围较大。3)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低的w(PPGE)/w(IPGE)值(0.000 4~20.34,平均0.55),w(Pd)/w(Ir)1,铂族元素具有右倾的原始地幔配分模式;铬铁矿尖晶石低w(TiO2),Fe~#、Mg~#值,高Cr~#值。因此,利用基性-超基性岩的铂族元素与铬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值能有效指示成矿专属性,可成为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与铜镍矿的勘查工具。  相似文献   

19.
郭健 《矿产与地质》2006,20(4):423-426
通过对陕西秦岭、云南滇东北等地区铅锌矿、金矿的二十多年勘查研究找矿经验的分析,论述了该区金属矿产的控矿条件调查与找矿、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找矿、矿床成矿模式研究与找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  相似文献   

20.
湾地沟金矿床主成矿期为印支—燕山期,属于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金矿床,构造控矿作用明显,通过对湾地沟区金矿体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地质找矿标志,并证明该区有很大的找矿空间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