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rc GIS平台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采用OGRE图形引擎从底层研发地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运用云计算技术设计基于T-C-V(终端—云端—虚拟端)架构模式的三维城市地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统一入库标准、专业的分析算例、通用的服务接口、完备的服务体系,构建集城市工程钻孔管理、多源数据融合、区域信息服务、三维地质建模、地质成果输出与共享、地质资料检索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以服务的形式实现平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达到提高三维城市地质数据的应用能力和增强地质信息的共享水平的目的。依据笔者方法建立了原型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证实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谢赣南 《湖南地质》2002,21(1):73-76
数字摄影测量,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 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理论与方法,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其产品与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较之常规的(传统的)数字产品的主要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成果多样化等优点。两次作业和两次内业,是1:500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作业流程,第二次外业调绘作为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外业工作是常规调绘方法有一定的区别。1:500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适合于大面积数字化测图。  相似文献   

3.
数字摄影测量,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理论与方法,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其产品与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较之常规的(传统的)数字产品的生产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成果多样化等优点。两次外业和两次内业,是∶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作业流程,第二次外业调绘作为1500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外业工作与常规调绘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适合于1500大面积数字化测图。  相似文献   

4.
专题地质填图是揭示造山带结构、组成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与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本专题坚持“以块体和基质作为混杂岩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以及“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并重”的地质填图理念,开展并完成了祁连造山带拉脊山蛇绿岩—增生杂岩1∶25 000专题地质填图。通过专题地质图,精细刻画了拉脊山混杂岩的结构与组成、成因类型和时空配置关系,重建了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板块地层序列,划分了大地构造相,揭示了原特提斯洋沟—弧—盆体系演化历史。拉脊山昂思多蛇绿岩—增生杂岩专题地质图、混杂岩填图方法和系列填图成果彰显了基础地质调查是解决关键地质科学问题和提升基础地质理论认识的最佳途径,也体现了专题地质填图是加快地调科研融合与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南川隧道为例,采用BIM技术,融合地质调绘、勘探、地质剖面等多源地质信息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快速生成构造物三维模型,实现公路BIM模型融入三维地质勘察信息,全方位展现公路地质信息,弥补了公路工程建设BIM应用的短板。结果表明,采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地质可视化成果与公路专业进行协同工作,可以全方位、立体展现构筑物场地地质环境,更加准确把握地质风险,为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的工程地质工作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工程地质钻孔密布,每一块土地,可谓千疮百孔了。如今上海的十几个工程地质勘察单位,还是沿袭解放以来的老套法:根据设计意图布置勘探工作量,根据室内外测试成果,提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常规工作流程。随着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大量积累,人们对上海地区区段性工程地质条件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工程地质勘察顺序和要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二十年以后的上海工程地质工作方法将出现一个飞跃。可仿效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所采用标准图纸的方法,舍弃大量而繁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质数据质量管理技术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静平  王徽  王义梅 《安徽地质》2016,26(4):306-310
数字地质数据是地质调(勘)查的成果表达,属于信息资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关决策的正确性和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如何把好质量关,文章进行了疎浅的分析与探索,罗列了数字地质数据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和评审验收时质量控制方法,为保障地质数据质量提供一条参考、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历时7年建立了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图表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部分组成。其中图表数据库涵盖67086个地质钻孔的基本信息,以“三图一表”的形式进行表达,属性数据库包含8537个地质钻孔,包括钻孔工程信息、钻孔地质信息、样品测试数据等相关数据项。钻孔数据已在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展示平台上集成与展示。在该数据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结构分析及可视化处理功能,实现了对成果的统计分析,并对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重大工程选址、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进行了模拟,在应用场景模拟中,通过数据清洗与挖掘、三维地质建模、地质三维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地质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了四川省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增强了地质数据的社会显示度。  相似文献   

9.
机载高分辨率In SA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及灾害监测等方面。机载In SAR影像不同于光学航空摄影,原有的像片调绘方法已不适用于地物的定性和定位。依据机载SAR成像机理,探讨了形状、色调、阴影等SAR影像直观特征对地物空间的对应关系及判读方法,并对地形起伏、地物高度、叠掩、阴影等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准确定位的措施。在某40km2的外业调绘项目中,其调绘成果经后期实测数据的精度验证,调绘成果定位中误差为0.87m,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缓慢。通过引入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模式,开发工程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勘察成果的有效利用,推动了岩土工程经验评价体系发展,增强了行业的活力和效益。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和相关标准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平台开发的意义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全要素地质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议如下:(1)加强全要素地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探索;(2)引入欧美国家广泛应用的AGS格式,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开发;(3)解放工程勘察行业长期以来的保守和封闭思想;(4)引入风投资本有效保障平台持续开发的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1.
在某应用SmartPlant平台进行数字化交付的项目中,需要将SmartPlant PID中PipeRun的工程数据导入到数据库。成功导入的前提是正确构建属性映射。本文使用Excel_VBA实现了Excel与SmartPlant PID的协同,提取了符合期望的PipeRun对象属性,构建了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属性表模板,并实现了传统设计文件管道特性表到符合导入模板格式的PipeRun属性数据表的自动化转换。  相似文献   

12.
2023年8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合华接受《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访。朱院士围绕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深刻见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正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在城市建设由地上向地下空间发展、注重品质和内涵的背景下,地质工作则应由“广”向“深”、由“有”向“优”发展。服务韧性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城市地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带来了机遇。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定位应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数字化、标准化的地质信息和模型支撑和构建开放共享的地质数字化平台。“采集数据难”“提取信息难”“形成知识难”是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瓶颈。从地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入手,形成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服务的地质工程数字赋能范式是突破瓶颈的路径,新型的地质感知技术与装备、地质信息的智能提取、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交叉融合是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突破方向。在这样背景下,上海地面沉降防治需要通过建设多视角、高密度的地面沉降监测体系,构建城市数字孪生模型和开展动态的仿真分析来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继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沉积岩发育区成矿远景区带1:5万区调有效的综合方法与合理的工作程序研究”成果本成果系“七五”计划期间地矿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物化探应用和方法研究”(860-16-01)的第I-4专题研究成果.其任务是在沉积岩发育区成矿远景区带1:5万区调中开展有效的综合方法与合理的工作程序研究.探索如何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有效的综合方法,解决沉积岩区1:5万区调中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问题,总结合理的工作程序,从而达到提高1:5万区调工作质量和效率并节省投资的目的.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市地矿局组成的联合区调队.历经3年多的艰苦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与室内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成果已于1990年5月在北京由地矿部科技司组织、地矿部勘查技术司和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其鉴定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煤层气井产量普遍较低,煤层气行业地质研究与工程脱节较严重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工程决策。提出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的理论构想,规划设计平台的业务架构与功能架构,集成Petrel地质建模、Compass钻完井设计、MFrac压裂设计、CBM-SIM储层数值模拟等各类专业软件工具,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共享数据库、产气贡献监测平台和智能排采远程控制平台,固化标准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工作流程,并建立相应的专业知识库。通过平台的建设打通煤层气勘探开发上下游的专业壁垒,实现全流程数据与成果共享,打造集煤层气开发的地质评价、工程设计优化、数据共享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以煤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地质及煤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对钻井、固井、压裂、排采等工程作业方案进行设计及动态优化,集成气井产气贡献监测和智能排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可以减少重复工作量,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效率和气井产量,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质与矿产》为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学学术刊物 (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 ,以报道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科研与地调成果为主要任务 ,以促进学术和科技信息交流为目的。本刊栏目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环境地质、同位素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测试方法与技术、矿产品开发和利用 ,以及综合评述和动态报道等。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炼。每篇论文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 3— 8个 )、中国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质与矿产》为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学学术刊物 (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 ,以反映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科研与地调成果为主要任务 ,以促进学术和科技信息交流为目的。本刊栏目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环境地质、同位素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测试方法与技术、矿产品开发和利用 ,以及综合评述和动态报道等。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炼。每篇论文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3— 8个 )、中国图书资料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CAD和“3S”的数字化地质填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辽宁区测一队、长春地质学院、沈阳地矿所协同对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成果中由长春地质学院所承担的岩石地层学专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刘志英、何起祥、杨珊珊及辽宁区测一队岩矿室参加室内外工作,孟祥化及王东坡老师对工作给予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