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四川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北川老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北川新县城选址与建设中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北川老县城所遭受的地震地质灾害及北川新县城地质条件的分析,在地质考察、地质钻探、断层探测等基础上,对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认为北川新县城不会发生断裂地表破裂、砂土液化等灾害;在新县城南部可能发生局部崩塌;新县城南东侧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局部可能发生轻微滑坡灾害。建议在规划和建设中对上述灾害引起注意,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质调查局决定采纳有关诸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新标准和术语,以用于向政府官员和公众发布灾害的正式通告。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佩克(D.L.Peck)说:“美国地质调查局所作的这些修改,目的在于使正式通告集中在近期对公众构成很大危胁的地质灾害上。”《美国联邦政府纪事》1984年1月31日发表了这些修改。这种新的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政府官员的正式通报(称为灾害警报);二是在常规的基础上,不断地向  相似文献   

3.
简文彬 《地震学刊》2009,(6):709-714
在对5·12汶川地震灾区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点,探讨了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相一致,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灾后重建必须注重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科学规划选址,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对重点高陡边坡灾害须进行必要的岩土工程加固,山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要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预防工程诱发灾害。研究结果可为灾区岩土工程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堵河溃坝等链生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的统计、分析,震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地震响应显著,地质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增加明显,空间分布上由震前的零星散点状分布转为震后的集中分布,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危害程度也显著增高,主导诱发因素由震前的斜坡卸荷、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转为地震振动为主导诱发因素;震后地质灾害活动发展趋势将随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长期影响、玉树灾区重建工作以及地质环境容量问题而将持续加剧,持续时间评估在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地震滑坡是最常见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不仅带来环境恶化,通常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备受关注。为了解地震滑坡研究发展趋势,凝练地震滑坡定量评估科学问题,文章对区域地震滑坡定量评估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50多年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2)地震滑坡是地震动力、地质特征和地貌条件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地震滑坡现象只有考虑成因机理与动力过程方可解释,地震滑坡成因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强震条件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3)地震滑坡发育特征、成因机理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基础研究推动了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包括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易损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危害性定量评估等内容。(4)在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形成的系统性和时空分布规律性、改进和完善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开拓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防治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6.
地震海啸的灾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百年来,平均每年在世界上约发生一次破坏性海啸。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破坏性海啸。破坏性海啸造成严重的灾害是:淹没滨海居民,破坏房屋和工程设施,造成经济产业的损失。为防备海啸的袭击,国际上建立了海啸监测和警报组织系统,一些国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在大力开发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的今天,开展地震海啸的灾害和对策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号召,切实加强和提高对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及科学研究与普及工作,努力开创华南沿海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研究与对策的新局面,为保障华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和海  相似文献   

8.
地震及其灾害是人们共同关心的、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下面仅以“中国的地震活动和减轻灾害的工作”为题,谈谈地震活动与灾害;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及其工作体系;地震预报工作及其进展;减轻地震灾害的五年计划及其发展战略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岳尚华 《地球》2013,(5):40-43
正雅安地震发生后,"松而未滑、摇而未掉"的山体极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警预报,同样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汛期将至,雅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怎样进行?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近几年获得了怎样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周平根。《地球》:据悉,自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区域活动构造及动力学背景、新构造运动特征和地震活动等资料分析了昭通地区的地震构造背景;以2014年鲁甸M_S6.5和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为例,在分析其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房屋结构,特别是简易结构房屋特点等因素厘定该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可能面临的灾害,如地震地质灾害、房屋建筑破坏和人员伤亡等;并着重讨论了活动构造的性质及运动方式等与震害特别是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最后,从房屋建筑选址及质量、地质灾害防范、公共安全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对昭通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地球》2011,(4):152-154
3月11日发生的9级强烈地震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并产生了大面积的核泄漏,人员和财产损失惊人,再次给人类敲响了抵御重大地质灾难的警钟。天灾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全球地质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的中国,多年来十分重视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预防,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和相关措施,构建了一条抵御地质灾害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2.
地震释放的能量可以使地质体变形或产生破坏,破坏性地震往往产生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文章以柳林输气管线为例,通过研究管线沿线地貌、地层分布特征,以及管线附近的断裂空间展布及活动性,对管线未来运行期可能遇到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分析,认为局部陡崖具有产生地震崩塌、滑坡地震地质灾害条件,离石断裂对拟建工程场地不会产生断错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20,(5)
正地球最大的特点是圈层结构。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产生外力地质作用。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产生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由自然资源部负责防治和灾害评估;内力地质作用造成地震地质灾害,由中国地震局负责安全性评价。中国的地理特征是三大台阶。北京地处第二大台阶与第三大台阶的过渡地带,地貌单元分为西山、北山、盆地和平原,地质环境复杂。北京市总面积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所有工业发展国家关于安全以及居民、地区、国民经济工程设施对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没有地理和民族界限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人口学和生态研究问题。因此,建立与地震安全性保障有关的国家科技课题是极为重要的。在哈萨克斯坦,研究人员拓展了地震监测系统构思,在其基础上制定了优先问题的计划:——研究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方法学和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震区划图以作为进行建设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文件。——研究地震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预报的方法,建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的地震监测系统。——研究监测的方法学,对有…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由于特定的地质和地理环境,是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多发省区之一,尤以地震灾害为甚。这是因为强震多发生在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一系列盆地中,加之震源浅,所以在地表造成的灾害严重。文中得出山西省地震灾害的分布范围、遭受不同烈度值的面积、地震时发生地质灾害现象的分区特点、人员死亡总数,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大都伴随次生灾害发生,常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现状,特别详细地讨论了次生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山地地质灾害和海啸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地震次生灾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地震重灾区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以某地震灾区为例,在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次泥石流总量及流量确定其危险度,并引入易损性指数,确定各评价单元次生山地灾害的易损性大小,设置评价指标;结合研究区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实验以次生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产生的灾害风险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研究方法可在有效确定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纵向地震造成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分析了汶川地区区域地质概况、主要构造带的分布性状,以及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大型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室内外综合研究,从遥感宏观分析角度通过对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以及与地震、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利用证据权重法对区域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空间性做出定量的综合评价,并依此提出对研究区的灾害治理进行分级,随后给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是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及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但不同地区发育程度不一,以中国大陆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最为严重,形成一个NNE向的高危险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与一般地质灾害基本相同,但其激发因素为地震.震级5级以上、...  相似文献   

20.
由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和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会及广东省地理学会地貌专委会等四个学会的五个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及其对策研讨会》于1991年9月10至14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阳江市政府予以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