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各河段的径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代球  赵敏秀 《水文》1997,(3):54-56
辽河各河段的径流特性曾代球1赵毓秀2黄庆莲1(1—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水量平衡计算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而对河流径流特性的研究是正确地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的前提。本文依据辽河流域30多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9,(6)
开展河流健康研究是维护水域水量、水质、水生态,防止水源枯竭、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恶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前提。根据玛曲、小川、兰州、安宁渡水文站1980-2015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分析计算河流径流年际变差倾向率、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和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得出黄河干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结论,探讨黄河干流出现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维护河流健康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水体入流和出流不等的条件下,提出了水体交换周期的计算模型和相应的数值算法.并选取黄河上游兰州-下河沿、下河沿-石嘴山、石嘴山-头道拐三河段,在天然径流状态下和有水库调节作用下分汛期和非汛期分别计算了历年各河段水体的交换周期.结果表明:(1)在天然径流状态下,三河段非汛期历年的交换周期几乎均长于相应汛期的交换周期,而在水库调蓄作用下,则没有表现出这一特点;(2)无论汛期还是非汛期,在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下各河段水体的交换周期普遍长于天然径流状态下的交换周期,即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使得下游河段水体的交换周期普遍延长,从而减缓了该河段的水量循环速率,对相应河段的水资源的可再生量产生了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兰州至河口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协调、耦合和控制技术,通过数据实时传递与反馈实现水量水质的同步耦合,以河段取水量、断面下泄流量和水功能区水质指标为辨识参数实现调配目标的在线辨识与过程控制,建立具有循环迭代、在线反馈和滚动修正功能的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模型。以1956-2000年天然径流为输入,以2020水平年黄河上游需水和排污为例,通过优化提出河段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对取水量及其过程、污染物入河量与过程的协调控制,2020年水平河口镇以上河段地表耗水量125.2亿m3,低于黄河分水指标,COD和氨氮入河量控减率分别为50.6%和65.7%,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模型可实现河段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  相似文献   

5.
为实施黄河水量精细调度,建立符合实际的水量调度数学模型,需要通过水量平衡计算。提供不同区段的水流传播时间和河道径流损耗等水文资料。通过对河道径流损耗量的分析计算,探讨了在水量平衡计算中影响河道径流损耗量的误差源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对各项误差源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6,他引:16  
利用1993年5 ̄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然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 ̄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的水力学与栖息地模型,以黄河干流兰州-石嘴山河段为研究样区及该河段的关键鱼种黄河鲤鱼为对象物种,以流速及水深二水力学因子进行研究,推求该研究样区兰州、安宁渡、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五断面对象物种的流量与权重可使用面积的关系。通过对上述各断面1975-1985年汛前共11年生态、水文及断面资料的分析计算,归纳出研究断面汛前适合的生态流量分别为195、220、220、220、175 m3/s,计算结果在Tennant法界定的生态流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径流还原计算的综合修正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承新 《水文》1999,(2):46-48
依据区域径流的水文特性和水量平衡原理,借助微机和计算技术,提出了推求受水利化影响地区天然径流量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东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贡献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56~2009年实测径流、天然径流和面降水的月系列,选用集中度和不均匀系数,分析东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时空变异规律。通过对比降水和径流年内分配特征指标的阶段变化差异,量化分解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利工程水量调节和用水消耗等主要因素对东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东江实测径流的集中度和不均匀系数年变化过程均有显著下降趋势,且1973年为时序变点。降水及天然径流的年内集中程度阶段变化较小,但2000~2009年降水及天然径流的年内不均匀性要明显大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降水及天然径流的年内集中度和不均匀系数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显示集水面积越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集中程度和不均匀性越大。水利工程水量调节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降低了径流的年内集中程度和不均匀性,而用水消耗和气候变化增加了径流的年内集中程度和不均匀性。水利工程水量调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用水消耗和气候变化,对东江径流分配特征的影响贡献率分别约为-33.5%、-9.0%、4.5%和1.0%,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的影响贡献率分别约为-21%、-10%和-2%,且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用水消耗的影响贡献有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崔泰昌 《水文》2001,21(3):34-36
以汾河上游静乐水文站 1975-1976年冰期河槽结冰储存量计算为例,论述了如何运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一航河流冰期结冰存储量、受结冰影响减少径流天数和期间平均减少流量,以期更好地为采用天然河道输水的供引水工程冰期调度服务。  相似文献   

11.
金铁鑫  唐国田  夏万年 《水文》2000,20(3):53-54
松花江站上下游存在着水量不平衡问题,尤其在枯水季节问题比较突出,且该站资料有偏大现象.通过对松花江站流量测验资料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了水量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熊立华  万民 《水文》2011,31(5):35-41
简要介绍了8种月水量平衡模型,并从模型结构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东江、赣江和汉江流域的51个子流域为代表,对所选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andewiele水量平衡模型(VWBM)、ABCD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PWB)、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RPWB)、改进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MTPWB)、动态水量平衡模型(DWBM)模拟效果较好,Thornthwaite-Mather水量平衡模型(TMWB)、澳大利亚水量平衡模型(AWBM)模拟效果相对较差。DWBM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模型结构简洁稳健,物理概念明确,可应用于无资料地区的径流预测。  相似文献   

13.
王丽君 《地下水》2013,(3):115-118
在查清兰州新区现状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利用水量平衡方法,研究兰州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得出:兰州新区2020年总需水量3.93亿m3,可供水总量4.17亿m3,配置水量3.93亿m3,2030年总需水量5.00亿m3,可供水总量4.58亿m3,配置水量5.00亿m3。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1)
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导致入渗、蒸发等水平衡要素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径流系数发生改变,用于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序列失去了一致性。为了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准确性,对各主要水文站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很有必要。选用水文站在水量还原计算的基础上,对其同步期逐年天然河川径流量进行系列一致性分析,最终得出甘肃黄河流域各主要水文站径流的修正值做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杨静波  文宏展  杨岚 《水文》2024,44(1):37-43
无实测资料河流逐月水量估算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重要支撑。基于流域水文相似性原理和水量平衡原理,选用径流模数法、径流系数法、区域水量平衡法,研究提出其逐月水量估算适用范围和估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标准。以现有水文站为假设断面,采用参证水文站资料进行假设断面水量估算,对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估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标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模数法适用于集水面积相差不超过20%情形和考虑区间蓄泄水变量情况的集水面积相差在20%至1倍之间情形;径流系数法适用于集水面积相差在20%至1.5倍之间且估算时段有洪水过程情形;区间水量平衡法适用于上下游参证水文站面积比在3倍以内情形;“两种方法相对偏差小于18%”的估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标准可行。  相似文献   

16.
黄河壶口瀑布变迁考证和相应径流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和 《水科学进展》1995,6(3):218-223
通过黄河壶口瀑布河段实地考察和测算,得出了瀑布近4000年来不同时期的溯源侵蚀速度.以现代实测水量与瀑布形成的石槽宽度之比为基础,推算出黄河壶口4200年径流系列,提出了黄河壶口以上流域的古水量变化过程,其丰、枯、峰、谷,与古气候的暖冷湿干,及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进退沿黄河两岸古土壤的形成与中断等千年尺度综合的分析对照.这个水量过程的确立与深入研究,将促进水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宁夏河段引黄耗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双彦  张萍  张春岚  马志瑾 《水文》2015,35(6):82-86
对1999~2012年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期间宁夏河段引水和退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引排比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引退水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了宁夏河段的引黄耗水量。结果表明:引退水法平均耗水量为32.64×10~8m~3,年际变化相对比较平缓;水量平衡法平均耗水量为39.37×10~8m~3,年际变化非常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实际引退水口门的数量核实和引退水的监测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顾冉浩  王文  郭富雄  武晶 《水文》2021,41(2):38-44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过程普遍发生显著变化,而大量水资源分析计算工作必须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与水文模型法相结合的流域天然径流量综合还原法,即采用分项调查法对主要水文站控制集水区的实测径流数据做还原计算,利用还原后的径流数据构建以子流域为单元的SWAT降雨径流模型,进而通过参数移用,利用该模型模拟得到全研究区不同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主要控制站及无径流观测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均具有较高准确性。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有资料流域的详实观测数据,又可以解决无资料区对天然径流数据的需求,可以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北内陆流域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近50 a来各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不断萎缩。以石羊河流域、艾丁湖流域为研究区,针对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问题,基于农田面积、出山地表径流量及灌溉引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入下游区地表径流量调查统计、潜水埋深及包气带水理指标原位监测和地下水水位统测,以及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覆盖度和NDVI指数等遥感解译获得的资料,应用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均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和地学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近50 a来,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严重退化的根源是天然水资源匮乏,主因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上、中游区拦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大。(2)灌溉耕地不断扩大是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萎缩的主要驱动因素,每增加1.0 km2灌溉耕地导致石羊河流域下游、艾丁湖流域平原区的天然绿洲面积分别减少1.35~2.07 km2和1.57~3.83 km2;气候越干旱、上游出山年径流水量越少,灌溉引用出山径流水量占当年总径流量的比率越大,流入下游区地表径流水量越少,由此造成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减少越大。(3)西北内陆流域天然绿洲退化可控,但是由于水资源不足,制约了天然绿洲退化的可控性。在水资源匮乏背景下,现状人口数量驱动的农田用水规模难以继续调减,需要有序促进经济社会用水规模与天然绿洲修复供水规模之间的和谐程度。因此,本研究成果为西北内陆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天然绿洲退化修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叶泽纲  黄祖发  秦远清 《水文》2007,27(4):80-82
洞庭湖区河湖水网密布,纵横交错,各水量之间交换关系复杂,为准确评价该区水资源量,根据水量平衡的原理,依据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将湖区下垫面分为水面、水田、不透水面和陆面等4部分,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产水量计算方法。建立了具有一定物理概念的产水计算模型,并在湖南省洞庭湖纯湖区的3个四级区套县的各部分天然年产水量计算中得到应用,对于水网地区的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