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宋史·岳飞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由马家渡过江占领建康(今江苏南京),金兀术率金兵继续南下。“兀术趋杭州,飞要南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钟村,军无现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四年(1130),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琶称屯”。“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兀术趋建康,飞设牛头山”(今江宁南40里),大败金兵。接着龙湾、新城大捷,金兀术北撤,建康收复。而湖州在地理位置上正位于南京与杭州的往来的必经之地。因此,湖州也因成为岳飞抗金的主…  相似文献   

2.
刘罡 《中国地名》2012,(8):69-70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一孤簪花得句负奚奴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附近设立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此即北宋官窑。据南宋顾文荐《负杂录》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有关北宋官窑的最  相似文献   

3.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乾道元年(1165),升鼎州为常德府。《宋史·地理志》:“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军节度……。政和七年,升为军。”自此,常德之名,始见国史、地志。  相似文献   

4.
北宋路域耕地面积重建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凡能  李美娇  刘浩龙 《地理学报》2016,71(11):1967-1978
基于垦田和户口史料及耕地分布影响因子的分析,本文建立了北宋册载垦田数据的订正方法以及路域耕地分布倾向模型和分配模型,重建了北宋4个时点的路域耕地面积。结果表明:①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至道三年(997年)、治平三年(1066年)和元丰元年(1078年)的耕地总量分别为468.27×106今亩、495.53×106今亩、697.65×106今亩和731.94×106今亩,百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约2.64亿今亩;垦殖率从开宝九年(976年)的10.8%,增加至元丰元年(1078年)的16.9%,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而人均耕地面积由15.7今亩降至8.4今亩。② 从空间变化特征看,东南地区是北宋土地垦殖发展最快的地区,土地垦殖率增加了约12.0%,北宋中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局部地区垦殖率高达40%;其次是北方地区,土地垦殖率增加了5.2%,北宋中期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垦殖率也超过了20%;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土地垦殖率仅增加1.2%,除成都府路外,各路垦殖率均低于6%。③ 从评估结果看,本文所构建的路域耕地分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0%的路域占总路数的84.2%,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北宋时期路域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游寿,号介眉穴1906-1994雪,福建省霞蒲县人。游家世代书香、家学渊源,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是其高祖游光绎的受业弟子。游寿是游学诚的独生女,自幼聪颖且在家学的熏陶下又能背诵很多的古诗文。1920年,进“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文章、书法得到严师邓仪中先生穴邓拓之父雪的规范和提高。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就读。1934年,又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成为国学大师胡小石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央博物院”穴现南京博物院雪工作。解放后,又在“南京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7年,5l岁的游寿为支援边疆建设来…  相似文献   

6.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伊洛冲积平原边缘。地当“天下之中”,是我国古代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西控函谷,东有虎牢;四面群山环绕,中为冲积平原。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洛阳城自古有三座:周代洛阳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一、周代的洛邑历史上第一个建都洛阳的是东周。周本都于镐京(今西安西南)。周灭商后,尤其平定武庚叛乱之后,以武王为首的统治集团,认识到今山西、湖北、山东、河南等南朝控制的旧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的残余势力较集中,且有变异之心,对周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严加防范。但都城在偏西的镐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8.
邓辉  卜凡 《地理学报》2020,75(11):2332-2345
“塘泺”是北宋时期分布在冀中平原中部的巨大湖泊群,由大小数十个湖泊组成,东西绵延260 km,今天的白洋淀、文安洼、东淀、团泊洼、北大港,均属于“塘泺”的残余。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历史文献记载、大比例尺地形图、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土壤调查数据、古地图数据,系统复原了北宋“塘泺”的空间分布范围与内部水系结构。研究表明,北宋“塘泺”的自然地理基础是分布在冀中凹陷带上以白洋淀、文安洼、团泊洼为代表的三大洼地,以及分布在这些洼地内的天然湖泊和河流。北宋朝廷出于军事防御目的,利用这些洼地和湖泊,开挖渠道,修筑堤坝,开辟水口,导引水源,调控水位,把位于今大清河以南的各条河流几乎全部导入了各区湖泊,把原有湖泊的水面尽量扩大,并将其串联成为相互连通的湖泊水面,从而形成了历史上冀中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系统。  相似文献   

9.
西塘胜迹     
王宅(种福堂)“种福堂”是南宋王渊子孙的宅院。相传玉渊是宋高宗赵构南渡时,护驾随行到江南的。元朝末年,其子孙为了躲避战乱而定居嘉兴,后来,又移居到了西塘镇。“种福堂”建于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共有八进,沿河临街进门。第一进就是“门厅”;第二进厅”轿厅”;第三进就是‘种福堂’;厅堂中央悬挂着海宁陈邦彦题写的“种福堂’匾额。由一条长弄连通整个宅院教后。传说那户王姓人家,元末之时迁居西通,经商为业,在环秀侨丽源买了一片任宅,正厅定名为尊闻堂。一天,尊闻堂老相公在堂上打瞌唾,帐房禀报来了几船胡椒,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0.
苇韦 《中国地名》2014,(8):49-50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甲骨四堂之一。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抗金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堂,始于明弘冶年间,嘉站壬子年毁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冶之东,今旧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王国维对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相似文献   

11.
肇庆三楼     
广东省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肇庆众多的古建筑之中,著名的丽谯楼、披云楼和阅江楼,被中外旅游者称为“肇庆三楼”。 丽谯楼 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城中路、始建于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的丽谯楼,红墙绿瓦,形状似天安门而略小,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红楼”  相似文献   

12.
《白蛇传》最早依据冯梦龙整理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人们提起这则故事自然会联想到杭州西湖的断桥、雷峰塔以及镇江的金山寺等景点。但是,据史学家新的探源考证,提出了《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今河南鹤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的新说法。  相似文献   

13.
宋代统治中国长达320年,在此期间,国家军力衰弱,饱受外敌欺凌,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阳称帝后逃至南方,后定都杭州,取名临安。南北两宋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可谓一脉相承,然而在陵墓布局上却差异很大。与论者所说的南宋六陵在布局上完全继承北宋的堪舆思想相去甚远,南北宋陵在整个陵园的布局所遵循的堪舆思想不同,在兆域内的布局也大相径庭,皇家丧葬文化在南北宋有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还影响到了明清皇陵布局。揭示南宋皇陵布局及堪舆思想的演变,还原历史,是该文写作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12):21-23
丹东市,原名安东市。“安东”一名源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 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唐朝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辽建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属婆速府路(今振安区九连城镇)管辖,元朝时沿袭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历史中,有的地方名称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方并不一样。这种“同名异地”的现象,在阅读古书时要特别留意。东汉以河南洛阳为都城,当时人们称洛阳为“东京”,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就是以洛阳为描述对象的。到了北宋,以河南开封为都城,也称为“东京”。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追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况之作。曾经风靡港澳及内地的电视剧《包青天》有《五鼠闹东京》,其中的”东京”也是指北宋的都城开封。可见,东汉和北宋都有“东京”之地名,而所指之处有异…  相似文献   

16.
张显运 《地理学报》2013,68(6):868-869
张祥云博士所著的《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一书已于2012年11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万字,除序言、绪论、余论、参考文献、后记外,共8章。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北宋西京河南府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北宋时期西京河南府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都城历史的悠久和时代环境的特殊,逐渐成为衣冠渊薮和娱乐休闲中心,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北宋西京河南府洛阳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与不足之处,如西京河南府的行政制度、经济状况、水陆交通等就是其中的一些薄弱点。尽管有一批与西  相似文献   

17.
杼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十三公里穴即今妙西镇驻地妙西西南侧宝积山雪。唐大历八年颜真卿刺湖州后,对此名山倍为留连,在杼山留下主要实绩有四,即立三癸亭子山之东南;讨论及编次《韵海镜源》;撰、书《杼山妙喜寺碑铭》并立碑于寺中;撰、刻《石柱记》,立石于杼山。1.筑一代名亭———三癸亭三癸亭筑于大历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亭址在杼山妙喜寺的东南。筑亭的动因是为迎接时为浙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的袁高巡视湖州。筑亭的主持者是刺史颜真卿。茶圣陆羽参与筑亭,并筹划亭名“三癸”。以上结论,从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铭》中得到佐证。碑铭记…  相似文献   

18.
香港秦代隶属番禺县.汉代改属博罗县。东晋中叶至唐肃宗时香港始归属宝安县,治南头(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唐中叶至明代,香港属东芜县,治到涌(今东莞市莞城)。明神宗时,以“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义,取名新安设县,治南头,香港属之。清初曾一度撤新安县,后又恢复,仍辖香港地区。一、香港中文地名的留存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的南丫岛和大屿山就有人类活动。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50年)香港就有畲族人“刀耕火褥”在这块土地上。香港菠萝路就是昔日畲人种菠萝的地。古越族称山间小平原为洞,后来人聚落于洞田…  相似文献   

19.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政府根据不平等的《东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在奉天(沈阳)修建了火车站(今沈阳站北货场),同时把铁路两侧(东起今徊平大街,西至兴工街东侧,北起北七马路,南至南八马路)约6平方公里土地,划分“铁路用地”,归俄人管理。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名,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都是一个密集体。城市的发展给地名工作带来新的情况,并提出了新的课题。 “上海”简称“沪”,“沪”是由“沪渎”演化而来。“沪”这个字又是由“扈”演变而来。“扈”是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是一定生产力的反映。“沪渎”这个名称能够长期存在并延续下来,就是反映了当时上海地区靠海、水网密布的一种地理特征和生产方式,“沪”这个地名地因此成为历史的活化石。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在现在的南市老城厢设立了收酒税的“上海务”。“上海”这个名称开始出现。她说明当时这个地区已经形成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