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2.
SCI、SSCI收录人文地理学期刊介绍及投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地理科学》2010,30(4):636-642
在对SCI、SSCI收录期刊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检索出62种人文地理学相关期刊,其中SCI收录期刊4种,SSCI收录期刊60种,2种期刊同时被SCI、SSCI收录。并按照研究内容将SSCI收录的60种期刊分成9类,列出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与发表中国作者论文数量较多的期刊,同时对这些期刊的内容、侧重点、特征、影响因子加以分析;对4种SCI期刊着重分析了特征。并就目前国内人文地理学者发表SCI、SSCI文章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目前发文量低的原因主要有过分重视SCI,相对轻视SSCI,SSCI收录国内期刊少,对SSCI期刊缺乏了解3个方面。针对SSCI论文写作和投稿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总量、文献类型、成长趋势、关键词、作者、国家与机构等方面,对1900-2012年SSCI收录的73种人文地理期刊的144719条文献记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包括:构建作者评价指标体系以分析作者对人文地理研究的学术贡献,利用网络图分析各阶段作者、国家与机构之间合作的网络关系等。研究表明:1百年来,人文地理发文量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占SSCI发文总量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2英美一直引领全球人文地理研究及其发展;3人文地理学有明显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地方性、迁移、性别、旅游、规划等,研究注重地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GIS和R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采借;研究热点区域集中在英、美两国,尤以其特大城市为重点,中国的部分城市近十年来也受到较多关注;4人文地理学作者分布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并形成了以Johnston R J、Thrift N、Sayer A、Jackson P、Harvey D等为中心的学术高产核心作者群。本研究对揭示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有较好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定量分析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当代人文地理学的跨学科特点出发,以2000年以来美国科学情报机构156个SSCI人文地理学期刊的10万余篇论文为基础数据,通过文献计量法从期刊的分类、发文总量、高引用率、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和明星学者的分布、热门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果显示:①21世纪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中国人文地理学者在国际SSCI期刊的发文总量、高引用率、世界一流机构和明星学者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世界排名第6)。②当前,中西方人文地理的学科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文地理学有着很强的“发展主义”和“实证主义”属性,发文期刊多以规划与发展、遥感、景观等领域为主;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学偏向非常明显,社会公平、制度和文化嵌入性是西方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在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主流期刊中占主导地位。③最后,文章呼吁中国人文地理学应加强在创新研究、社会网络、区域治理、社会正义等方面的理论创新以及与西方理论学派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的空间转向背景下,“家”是承载着物质、社会与情感要素的多元空间综合体。运用CiteSpace和Bibliometric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oS核心合集和CNKI中文核心期刊中“家”的地理学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研究学者、研究主题、重要成果、最新进展的分析,全面梳理总结国际与国内“家”的地理学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研究进展。发现:国际“家”的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文献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形成了一批稳定的高校研究机构和团队,国内“家”的地理学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际“家”的地理学主要发文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但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家”的地理学发文期刊的主办单位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主,相关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关注话题方面,国际“家”的地理学研究话题丰富,流动性、跨国移民、性别与家等话题是传统的关注热点,近年来研究热点不断增多,更迭速度加快,并注重与国际时事相结合;国内重点关注流动性、商业的家、空间实践等话题,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热点延续性,同时注重立足国情发展需要,但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家...  相似文献   

6.
基于CNKI中文数据库,以1990~2017年为时间轴线,围绕"邮轮"、"邮轮旅游"、"邮轮产业"等关键词检索涉及邮轮旅游研究的主要文献,梳理、筛选、统计期刊载文量、刊文作者信息、发文机构单位,以及邮轮旅游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内容。主要结论如下:《世界海运》、《水运工程》、《旅游学刊》、《特区经济》和《旅游论坛》五大期刊是中国邮轮旅游研究的主要发文期刊;中国邮轮旅游研究的科研团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上海和山东两地的高校或科研所研究成果最为醒目;邮轮旅游基础设施、邮轮旅游产业经济、邮轮旅游市场研究、邮轮旅游体验感知、以及邮轮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五大类别是目前中国邮轮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最后,针对中国邮轮旅游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邮轮旅游研究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计量的新世纪中国自然地理学国际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美国科学情报机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方法从总发文趋势、文章引用率、一流学术机构、核心作者分布、发文热门期刊以及关键词等方面,对中国自然地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发展情况、学术地位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世纪中国自然地理学在国际领域发展迅速,在自然地理学领域能够发挥特长并贡献力量,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文献成果方面,至2016年底,中国在自然地理学权威机构的发文量占比达18.96%,位居世界第二。高质量文章占有率增长十余个百分点,文献累计被引量从0次跃升至2万余次,研究成果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研究力量上,研究机构数量(排名第八)与学者数量(第四)均位居世界前列且发展趋势良好,中国自然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于多方面表现出了质和量的突破;从国际形势看来,中国自然地理学者通过多年不断努力,能够紧跟研究潮流,把握研究热点方向,但在理论创新及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范广兵 《地理学报》2013,68(9):1292-1297
依据美国科技信息所(ISI) 2013 年6 月19 日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公布的影响因子等期刊主要指标的分布情况,选择12 种中国地理学英文版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5 种综合类期刊的SCI收录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由此展现了期刊报道的学科分布,以及期刊发文的学科集中程度。研究结果为探讨中国地理学英文版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地理学期刊的刊载质量及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广西两省区是我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主要陆路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地缘优势。以“一带一路”建设前(2013年)和建设期间(2017年)的数据作为时间截面,采用旅游开放度、旅游经济联系量和社会网络联系等指标,分别对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的旅游经济联系和社会网络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开放度、旅游经济联系量均有很大提升,但与排名靠前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云南与东盟的社会网络联系高于广西,并向较高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结构方向演化;云南、广西两省区欲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辐射中心”或“面向东盟的国际通道”,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与东盟各国的跨境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贫事业具有世界意义。回溯中国贫困地理研究特征和学术贡献,归纳其学科范式,对今后地理学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相对贫困问题,具有重要学科价值。基于CiteSpace 6.1.R2对1988—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的中国贫困地理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和区域减贫实践促进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机构、作者和发文数量逐渐增长,反映贫困地理研究的需求导向性;(2)城乡减贫政策差异和异构形成了中国乡村贫困地理和城市贫困地理研究分异格局,反映贫困地理研究的城乡二元性;(3)减贫政策调整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学科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贫困地理研究的范式演进性;(4)在地理学学科范式框架下,发展地理学和贫困地理学以贫困地理研究为共同领域,发展地理学旨在建构减贫过程、方法和决策,而贫困地理学重在解构贫困过程、方法和决策,代表了两个“学科”共同的研究基础和不同的学术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1.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91~2015年CNKI数据库中的人居环境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并绘制出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量总体上不断增长,但也存在波动情况;(2)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群体总体上处于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状态,已经形成了一批学术代表;(3)中国人居环境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研究机构之间共现关系薄弱,相互之间少有合作;(4)"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GIS"、"农村人居环境"等是近年来人居环境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人居环境研究大致沿着3个方向发展,研究焦点较为集中;在新的国内形势下,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创新研究与方法创新研究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增加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环境移民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以及人口学方面的研究热点。以SCIE和SSCI数据库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稳态增长趋势;美国及其主要机构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和机构层面,中国及中国科学院发文量较多,且近年来研究较为活跃,但研究水平、影响力有待提高;美国、德国、英国在国际合作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及其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合作研究关系较弱;研究主题主要关注生态保护、扶贫性移民、移民迁出地和安置区、移民社会学及其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理科学进展》自1997年由《地理译报》改版以来,在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发表了相当数量的高影响力论文,为中国地理学各领域研究和学术交流发挥了作用,也为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2014年本刊发表论文被引频次前30名排行榜见表1,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的最新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7-2014年高被引文章主要分布在土地利用(占33%)、水文水资源(17%)、生态/灾害(13%)和旅游(10%)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CiteSpace对1984—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中干旱区城镇化研究的2703篇文献进行分析,利用发文时间分布、作者与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检测分析了干旱区城镇化研究的发文趋势、阶段划分、核心作者与机构网络、主题演变与历史热点.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先升后降,可以划分出萌芽、快速、蓬勃、成熟4个时期.涌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是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研究重点领域。在中国步入高铁网络时代之际,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9-2017年期间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首先从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机构地域分布等方面归纳分析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研究进展的总体特征;其次从城市可达性的高铁效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铁效应、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等4个方面深入系统梳理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最后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学科等3个角度展望高铁网络化时代城市地理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宁越敏 《地理科学》2008,28(1):124-130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历程,然后评述了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转变、特点和主要学派。依据对相关文献的考察,把西方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四大部分:(1)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意义(2)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模式(3)城市空间与制度框架(4)城市场景中的特殊行为,并对此进行了综述概括。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的意义和研究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创新问题日益受到西方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选择WOS(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搜索引擎,选取在创新主题下刊发文章最多的500本期刊中的14本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地理学期刊作为文献来源,以1982-2015年共2048篇英语创新主题文献记录作为数据源,基于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绘制了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实现了本领域热点主题、知识基础和演进轨迹的可视化。研究发现:西方创新地理研究近30年来发文量和新兴关键词数量增长显著,研究者分布形成西欧、北美两大核心地区,近期研究指向热点关键词技术、溢出、集聚、研发、企业家精神;拥有较为明显的演进主体,研究内容宽广,主题尚不集中,全球城市、全球蜂鸣、空间化模式、产业、生命周期、剑桥地区(或剑桥现象)、知识、产业发展、区域创新战略是建立在32篇高被引文献之上的9个热点主题;经济地理学导向明显,尤其受新区域主义、转向潮流、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影响显著,具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将CNKI数据库1992~2017年中CSSCI、核心期刊、CSCD作为数据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期刊发文量方面,建筑学和规划学期刊暂时领先,地理期刊紧随其后,地理核心期刊中《经济地理》发文量最多;(2)发文作者方面,团队相互之间合作紧密度不强,团队影响力也有待提升;(3)核心关键词方面,以传统村落为基础上向保护、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继续拓展延伸;(4)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主要研究内容,3者之间呈现不断递进又相互交融的关系;(5)传统村落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传统村落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基础,今后需要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0—2020年中国与东盟科研合作产出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探究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网络特征,并借助知识图谱法探究中国—东盟科研合作主题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产出增长较快,网络结构呈现低密度和小世界网络特征,国家间合作关系的紧密性有待加强。(2)从国家节点特征来看,东盟各国所处网络位置差异明显,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的中心性排名最高,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此外,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是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网络的重要参与者。(3)从合作主题演化特征来看,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的主题不断延伸。在材料科学交叉学科等领域,中国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具有明显的主题共线特征,且中国—东盟科研合作的部分主题随时间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突现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在北极旅游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系统性文献综述法,通过系统展现国外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期刊、作者及其机构、被引频次等数量变化和网络关系,提炼出“北极旅游行为模式研究构成北极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等6个主要的研究内容,评价了北极旅游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启示。研究表明,(1)近年来国外关于北极旅游发文量及被引频次较多的期刊包括Arctic, Polar Geograph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主要关键词包括北极、旅游、气候变化等,主要作者包括Stewart E J, Dawson J, Grimwood B S R等,主要研究机构包括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芬兰奥卢大学、挪威北极大学等。(2)北极旅游行为模式研究构成北极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极旅游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辩证共存;旅游管理是北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北极旅游发展政策措施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北极旅游的可持续性;体验稀缺与独特是北极旅游显著而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北极社区面临着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系统等多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