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大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城市社会地理学逐渐成为西方研究的热点。而中国城市地学界一直重经济而轻社会、文化,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亟须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整体把握其研究框架与趋势,为中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该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总结1990s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趋势,归纳西方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城市管制等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社会地理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学是中国地理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南京大学社会地理学研究成果的梳理,把握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提供有益借鉴。南京大学社会地理学的发展紧跟国际社会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具有强烈的学科开拓性与创新性,一直以来其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地理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初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地理学性质与内容的研究上,近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城市社会地理学、乡村社会地理学及相关社会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人口分布规律、人口统计与表达方法、流动人口、女性地理学、城市空间、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管治、城市贫困、乡村经济、乡村城市化、乡村聚落、乡村土地利用以及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等多个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地理研究者对具有空间地域特征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吸收国外社会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逐步建立中国式的社会地理学,这是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3.
曾文  张小林 《地理研究》2014,33(8):1542-1556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梳理和分析该时期中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对了解当前国内本学科的现状和指导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社会地理学的发展进行简要介绍,探讨了社会地理学的研究主题。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著作的梳理,在对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总体分析基础上,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与乡村社会地理学两方面对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对中国社会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与研究中,中国社会地理学应积极合理地借鉴西方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优秀成果,继续拓展并深化已有的研究内容,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理论框架,同时发挥社会地理学问题指向性优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0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西方服务业研究的核心内容,地理学研究凭借其对于空间 属性的关注成为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动力、在城市和区域发展 中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空间行为、全球城市框架下的生 产性服务业几方面,对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西方生产性服务业 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提出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社会收入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程丽辉  王兴中 《地理科学》2004,24(1):115-121
城市社会地理学目标性命题就是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当前西方国家对其探讨已转向社会空间评价方面,其核心方向之一集中在城市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空间结构与社区布局规律上[1] 。城市社会收入空间是构成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基本方面之一,通过对国外有关城市社会收入空间理论进行概括,结合中国大城市西安的实际,首次全面探讨其社会收入空间的结构与模式。研究方法上采用行为抽样调查并借用居住空间与收入空间互拟等行为地理学相关原理,力图揭示西安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评述与本土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振杰  陈晓亮 《地理科学》2019,39(12):1938-1945
近20 a来,西方教育地理学受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联,从多维度进一步认识教育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机制。对西方教育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两大视角,总结和归纳当前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内容。教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发展迅猛的人文地理学分支,但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发展尚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阶段,强势的西方话语体系还未充分涉及和理解非西方国家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当前是非西方国家建构自身教育地理学理论特色,并与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展开理论和实践对话的重要机遇和窗口。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群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塑造了教育空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之,加深教育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增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中西对话,构建中国化的教育地理学研究体系,使教育空间成为考察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视角,是中国教育地理学研究未来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城市转型的空间实践困境,迫切需要用空间权力的理论范式和空间正义的价值思维去反思、重构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其空间治理。城市政治地理学是以政治地理学的空间权力思维为学科基础,论文借鉴城市政治学和城市社会学对“城市政治”和“城市权力”开展研究,拓展了城市空间的政治属性。然后,基于中国国情与城市实践,从现实层面阐释了中国城市政治地理学的“政治”意涵、“空间”表达与价值取向。最后,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落脚于现实层面,提出应关注的5个重要优先议题:城市空间协调博弈原理、城市制度安排的空间公平研究、基于价值的城市生活空间研究、基于权力的城市生产空间研究及基于责任的城市生态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现象的研究历来就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相应的研究较为成熟,成果很多。伴随城市发展。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诸如郊区化、老城区陷落、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新的城市二元社会空间结构等很多新的城市空间现象,亟待学术界研究解释。本文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梳理.通过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揭示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现象的研究在研究范式、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视角上存的差异,以期为国内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市空间现象催生出的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社会空间景观形态演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于形体空间而言 ,社会空间是一个更深层面的城市空间领域 ,在城市形体空间日新月异的嬗变中 ,社会空间内涵的演化显得更为缓慢和深刻。以广州市为例 ,探讨这种景观形态演化的特性及其对现代城市形象建设和个性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功能的转移扩散。通过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带动城市空间扩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空间的规模扩张和功能扩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地域空间上,再造城市空间形态、形成金州城市新区和布局十大产业功能园区;(2)经济空间上,加快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进出口贸易,引领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3)社会空间上,增加就业比重,建设人才强区,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加快原有社会空间的分异和新社会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支撑下,形成了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经典研究范式。而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活动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范式显得静态和片面,难以反映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问题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出发探讨社会空间分异问题。国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该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将已有研究总结为基于活动空间的群体分异与交往、个体活动空间的时空分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态变化三种类型;并以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基于人的空间研究范式出发,构建“人群—活动空间—社会空间”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框架;尝试推进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在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新人本主义"发展观思潮下,学术界需要对城市女性这样一个重要的亚群体单元加以关注,以提高城市中女性群体生活质量。女性地理学在西方国家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从以人为本、重视差异的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在理论以及实践上都趋于成熟。尝试性从女性地理学视角回顾目前中国多元化社会、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城市女性居民社会-生活空间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分别从城市女性家庭行为空间、城市女性工作行为空间、城市女性购物行为空间、城市女性休闲娱乐空间4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has led to essential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Behavioral geography provides a new effectiv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behavior patterns in cities. In recent years, behavior approach has become an influential analytical paradigm in Chinese urban geograph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behavioral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rogress in behavior analysis. It is argued that behavioral approach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ing China’s urban socio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address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micro scale. Although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still lags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i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of classical socio-spatial behavior theories.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new trends in Chinese behavioral geography that has started to apply the behavioral approach to urban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social dimensions of behavior should be addressed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rigorously by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cities and research the crit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cities.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has led to essential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Behavioral geography provides a new effectiv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behavior patterns in cities. In recent years, behavior approach has become an influential analytical paradigm in Chinese urban geograph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behavioral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rogress in behavior analysis. It is argued that behavioral approach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ing China's urban socio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address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micro scale. Although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still lags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i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of classical socio-spatial behavior theories.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new trends in Chinese behavioral geography that has started to apply the behavioral approach to urban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social dimensions of behavior should be addressed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rigorously by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cities and research the crit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cities.  相似文献   

15.
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及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英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从以下几方面对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展开综述:环境议题的兴起;城市环境议题的主要研究主题和进展;城市环境议题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地理学视角研究的述评.研究发现:城市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性、尺度性、综合性,城市-自然/环境二元观被现有研究打破,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问题具有特殊性且一度被忽略;城市地理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借助技术方法革新和学科交叉的机遇参与和推动上述研究;未来环境议题将成长为城市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整理,我们认为目前学术界对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空间组织与空间布局成果较多,但现代物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成果并不多。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中,在研究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时对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的简单提及。本文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的表现和机理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物流业主要通过经济和政府两个视角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其空间布局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展,改变了城市用地结构及功能。最后,文章提出了关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方面介绍了西方和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和领域作了综述。在总结社会空间结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重点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和研究热点。认为今后要借鉴多学科的综合进行理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规划研究将成为热点;要重视居住空间分异与调控的研究;活动空间、感应空间及生活环境质量的研究将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8.
丘陵山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特征——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正永  白永平 《山地学报》2007,25(2):142-147
运用分形理论,对赣州市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认为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均衡;(2)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性特征,城镇的空间关联程度不够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不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赣州市城镇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可以从整体上、宏观上反映和把握城市社会空间变迁规律,是城市规划、城市管治重要的科学依据。从研究理论、内容、方法3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典模型,发现国内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理论、方法)上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即国内仍缺乏学科理论整体框架的建树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探索性的提出中国今后应以(1)按城市规模分析、建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综合模型;(2)在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城市管理制度以及市民行为等因素变迁过程中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构建与特征分析;(3)根据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实证研究,探讨建国以来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阶段模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作为国内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