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朝与扬子板的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质论评》2001,47(1):57-63
本文强调了要从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综合运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资料来对比及鉴别不同板块的特征。综合运用结晶基底的形成时间,某些元素的含量、某些元素的比值,铅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地幔包体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特征,古地古界是变质的还是沉积的,晋宁事件的存在与否,震旦纪冰碛层的特征,早寒武纪含磷岩系与黑色页岩系的存在与否,400Ma前后的沉积间断,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发育特征,板块运移距离的大小,岩石圈的厚度,平均P波速度与剪切波速度的差异、壳内低阻层的存在与否等特征就可鉴别中朝与扬子板块。认识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弄清东亚地区其他小地块(如朝鲜半岛南部地块,Hida地块,柴达木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等)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矿区地层、岩石、矿石和矿物中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分配,矿床原生晕的特征,矿石中流、铅同位素的组成以及反映环境特点的元素对比值等方面,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综合论述了该矿床成岩、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后期热液改造元素的活动特点.确认该矿床应属沉积富集为主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浅谈湖泊沉积环境演变中元素地球化学的应用及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比值及分布特征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介绍了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分析,有机质中特征元素含量及比值分析,同位素分布特征,稀土元素模式分析几个方法.利用常量元素和有机质特征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的升高或降低来指示沉积时期湖泊流域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变化并建立湖泊演变的气候干湿波动曲线,也可以获得沉积时期元素迁移变化的过程;利用同位素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模式分析来测定沉积速率和建立演化年序,也可以判断湖泊演化过程和水源补给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东亚西太平洋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地幔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介寿 《地学前缘》2007,14(3):1-20
欧亚大陆及其边缘海地区是由约30多块尺度不同、形成时代和性质各异的板块或地块拼合而成。这些岩石圈板块或地块经过长时间的漂移,多次聚合与分离,碰撞与增生,在新生代最后形成现代的拼合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及其边缘海的板块或地块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前寒武纪巨型克拉通地块及地盾;(2)前寒武纪小型克拉通地块及板块;(3)显生宙造山带及汇聚地块;(4)陆陆碰撞型地块及造山带;(5)新生代边缘海海盆;(6)大陆裂谷盆地及增生地块。高分辨率地震面波层析成像,显示同一类型的板块或地块的岩石圈和软流圈的速度结构十分相似,呈现出其独有的速度分布特征。不同类型板块或地块的速度结构有重大差异。直到400km深度,各个板块和地块的横向差异才逐渐减小。一般而言,前寒武纪克拉通板块及地块的岩石圈巨厚具有高速性质、软流圈很薄或不存在;边缘海、造山带等区域岩石圈较薄和速度较低,软流圈发育。根据欧亚大陆及边缘海地区天然地震层析成像,人工地震剖面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建立了欧亚大陆及其边缘海岩石圈模型。  相似文献   

5.
五素火山岩位于哀牢山蛇绿岩带西侧,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思茅地块。火山岩整合产于早石炭世地层中,厚约800m,具双峰式特征。野外见4层流纹岩和英安岩,且均与玄武岩呈互层产出。与N-MORB比较,五素玄武岩的Ti含量偏高,Ti/V、Zr/Y比值和LREE丰度较高,具有E-MORB的特征,说明五素玄武岩的原始岩浆可能类似OIB的特征,指示其产于板块拉张环境而非岛弧环境。五素玄武岩的Th>Ta,暗示玄武岩经历了陆壳混染作用。综合野外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五素双峰式火山岩应当属于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产于板块被动陆缘拉张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块西南部地球化学异常层与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裘愉卓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7,17(4):369-375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层与本区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后太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同时,在正常沉积地层中,元素的富集和亏损程度是有限的,只有在那些与地壳发展演化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的层段中,某些元素才有可能高度富集而成为重要的矿源层。这对应用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正确认识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万天丰 《地学前缘》2006,13(6):30-42
中国大陆早古生代(中寒武世—早泥盆世)构造期以发生一系列各具特征、分布局限、准同时的构造事件为特征。它们与苏格兰—阿帕拉契亚的加里东事件完全不同,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西域板块完成拼合,华夏板块构成统一结晶基底,南扬子板块广泛发育板内褶皱,此时还形成了阿尔泰—额尔古纳碰撞带等重要构造事件,而以中朝和北扬子板块为代表的其他板块则主要表现为稳定沉积,地块运移,并呈离散状态。阿尔泰—额尔古纳带、西域板块、华夏板块以及南扬子板块存在板块汇聚、碰撞或地壳缩短的特征,而中朝、北扬子、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等地块则以稳定、离散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板块基本上保持孤立和离散的状态,这是早古生代中国大陆各个地块构造演化特征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海涛  郭巧玲  任燕 《新疆地质》2012,30(Z1):45-48
莫托萨拉铁锰矿床发育于新疆西天山,位于准噶尔板块巴伦台离散地块内,属火山沉积型铁锰矿床,规模达中型.通过对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造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进行探讨,建立该类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新疆托克赛铅锌矿床位于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赛里木地块,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温泉群碳酸盐岩中,含矿层延伸稳定,矿体呈层状顺层产出,矿石主要呈条带状、纹层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分析认为其成因类型属碳酸盐岩容矿的沉积-变质型铅锌矿床。矿区处于1∶20万水系沉积物及金属量测量异常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内圈出了Pb-Zn-Ag综合异常,主成矿元素Pb、Zn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套合较好,与地表铅锌矿化体对应极好。激电扫面圈出的中低电阻、高极化率异常反映了地表及浅部铅锌矿化体分布范围,瞬变电磁测量高磁变率异常可以较好地指示中深部富矿体的存在。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昆  周立发  曹欣  王海江  胡朋 《中国地质》2007,34(3):497-505
香山群自建群以来,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把香山群地质时代限定为中晚寒武世。为深入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硅质岩SiO2含量为82.44%~98.13%,Al/(Fe Mn Al)比值为0.46~0.69,Al2O3/(Al2O3 Fe2O3)比值为0.53~0.77;LREE/HREE为3.57~8.45,轻重稀土分异作用强,LaN/CeN值0.66~1.15,Ce/Ce*值0.66~0.93,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成岩过程包含热水沉积和正常沉积作用。同时,硅质岩建造中碎屑岩和产出的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碎屑岩沉积背景也属被动大陆边缘区,辉绿岩属于伸展作用构造背景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综合地质资料认为,在中晚寒武世,阿拉善地块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具有离散型大陆边缘性质。  相似文献   

11.
朱小辉  陈丹玲  王超  王红  刘良 《地质学报》2015,89(2):234-251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山北部晚古生代岩浆事件的性质对该地区这一时期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北山哈珠地区石炭纪白山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白山组主要由玄武安山质、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325.6±1.4 Ma、313.5±3.4 Ma、314.7±1.7 Ma,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火山岩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组成极性",区域上由北至南从中性火山岩(钙碱性系列)→酸性火山岩(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化,K2O含量与K2O/Na2O比值也呈相应的增加趋势,其中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具有高Al2O3、低TiO2以及低的Ni、Cr含量,所有样品普遍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上特征指示白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洋壳向南俯冲过程中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另外,白山组中安山岩具有高的εHf(t)值(+7.0~+14.1)和年轻的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DMC(437~891 Ma),接近上地幔的Rb/Sr比值(0.01~0.15),Nb/Ta比值(12.59~18.80)处于地壳平均值和地幔平均值之间;流纹岩具有相对较低的εHf(t)值(4.3~8.2)和偏老的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DMC(804~1 054 Ma),Rb/Sr比值(0.80~1.73)远大于地壳平均值,Nb/Ta比值(10.66~13.08)接近地壳平均值反映岩浆源区向洋侧以新生地壳和地幔物质为主,向内陆一侧逐渐演化为更多陆壳(较老地壳)物质的加入.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北山哈珠地区晚古生代石炭纪白山组火山岩是红石山洋向南侧马鬃山-旱山地块俯冲过程中活动陆缘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陕西安康的瓦房店、紫阳、岚皋、镇坪和湖北竹溪一带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出露具双峰式岩浆岩组合的岩墙群。本文通过紫阳高滩辉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其侵位年龄为410±4.5 Ma。高滩辉长岩具有类似OIB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配特征,Th/Nb比值小于0.11,Nb/Zr大于0.15,显示其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富集地幔源区。Nb/U、Ce/Pb比值及U、Th、Pb和Ni含量特征显示岩浆演化早期经历橄榄石和辉石的弱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上升过程中几乎未受到地壳物质混染作用。高滩辉长岩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特征表明,早古生代晚期扬子陆块北缘地幔柱作用使得该区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扬子板块北缘陆内裂解,引发紫阳、岚皋一带早古生代晚期的基性岩浆作用。由于地幔深部热动力条件制约,这次大陆裂解事件未能持续。高滩辉长岩锆石年龄是对扬子板块北缘陆内裂解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resulted from accretion during the Paleozoic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The Xilinhot area in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subduction zone of the central-eastern CAOB and outcropped a large number of late Paleozoic mafic intrus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 sour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mafic intrusions and their response to the closure process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This study presents LA-ICPMS zircon U-Pb ages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mafic intrusions in the Xilinhot area to constrain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The mafic intrusions consist of gabbro, hornblende gabbro, and diabase. Their intrusion tim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326–321 Ma, 276 Ma and 254 Ma by zircon U-Pb ages. The first two stages of the 326–276 Ma intrusions mostly originated from subduction-modified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sources that underwent a variable degree partial melting(5–30%), recording the subduction of oceanic crust. The third stage of the 254 Ma mafic rocks also show arc-related features. The primary magma compositions calculated by PRIMELT2 modeling on three samples of ~326 Ma and two samples of ~254 Ma show that these mafic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variable range in SiO_2(47.51–51.47 wt%), Al_2O_3(11.46–15.55 wt%), ΣFeO(8.27–9.61 wt%), MgO(13.01–15.18 wt%) and CaO(9.13–11.67 wt%), consisting with the features between enriched mantle an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The source mantle melting of mafic intrusions occurred under temperatures of 1302–1351°C and pressures of 0.92–1.30 GPa. The magmatic processes occurred near the crust-mantle boundary at about 33–45 km underground.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326–275 Ma)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ic crus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afic magmatism in the Baolidao arc zone. The whole region had entered the collision environment at ~254 Ma, but with subduction-related environments locally. The fin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 South Mongolian microcontinent may have lasted until ca. 230 Ma.  相似文献   

15.
冀北三面井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由石英闪长岩组成。为了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演化历史,采用LA--MC--ICP--MS 锆石U--Pb 定年法,获得石英闪长岩206Pb /238U 年龄为471 ± 2 Ma,时代为中奥陶世。岩石为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Nb、P、Ti、Y、Yb 亏损,Rb、Th、K、 Ba、Sr 等元素富集,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锆石Hf 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 ( t) 值为+ 8. 3 ~ + 10. 1,单阶段模式年龄为679 ~ 753 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807 ~ 921 Ma,其TDM1、TDM2 与岩体形成时间相差较大,岩体源于亏损地幔或从亏损地幔中新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新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三面井岩体的形成可能与早古生代温都尔庙洋壳向华北克拉通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现今的地幔是由软流圈地幔(热的,主元素饱满、微量元素亏损的,塑性流变性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地幔1,冷的,主元素贫瘠、微量元素富集的,刚性的,以方辉橄榄岩为代表)以及现今的岩石圈地幔(地幔2,主元素饱满、微量元素亏损,以二辉橄榄岩为代表,可能包括多时期形成的)组成。古老岩石圈地幔与地幔2样品的共存、100~4·3Ma在地幔内部持续发生的古老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相互作用以及上述作用的时空不均一性,都表明了岩石圈减薄是软流圈呈“蘑菇云状”大规模上涌的结果。上述事件发生于100Ma以后。软流圈来源的玄武岩大范围喷发并伴随了岩石圈的强烈拉伸是事件发生的主要标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深部地质过程,不像是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大别山北缘构造属性,对定远组地层组成、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定远组主要由一套变火山岩及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浅粒岩、板岩等组成,其中变火山岩包括变玄武岩与变流纹质火山岩,并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此外,还含有早古生代构造地层单位.运用LA-ICP-MS对酸性火山岩锆石进行U-Pb定年,获得725.7±1.4 Ma、736.6±5.4 Ma的年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变玄武岩分为低Ti(TiO2=1.19%)和高Ti(TiO2平均含量为3.11%)两种类型.低Ti玄武岩稀土总量较低(低于N-MORB),岩浆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高Ti玄武岩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富集Nb、Ta等元素,不相容元素的比值接近大陆裂谷玄武岩;另一种类型亏损Nb、Ta、Th、U等元素,岩浆可能来源于被下地壳或蚀变大洋地壳改造的地幔,其Th/Ta为1.6,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相当.总之,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很大差别,是地幔源区不均一的反映.变酸性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主体εHf(t)值为-3.0~-1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Hf)为1 630~2 258 Ma,揭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定远组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并非岛弧构造背景.定远组双峰式火山岩及广泛分布的同时代岩浆岩,揭示了扬子陆块北缘在新元古代(800~611 Ma)时期一次重要的大陆边缘裂解-岩浆事件,是Rodinia超级古大陆裂解作用深部地球动力学的地表响应.   相似文献   

18.
钱程  汪岩  陆露  秦涛  李林川  崔天日  陈会军  杨柳 《地球科学》2019,44(10):3193-3208
扎兰屯地区位于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发育叠加韧性变形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可较好地记录这一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但其研究程度较低.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扎兰屯头道沟花岗质糜棱岩中的斜长角闪岩构造透镜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岩、变质及构造意义.头道沟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安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73.0±2.6 Ma,相当于大民山组火山岩.该岩石属钠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原位εHf(t)为+5.39~+10.06,类似兴安岛弧的Hf同位素特征.上述特征暗示其原岩可能起源于蚀变洋壳流体交代亏损地幔演化而来的年轻下地壳,形成于板块消减带之上的前弧盆地.晚泥盆世在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东南缘发育弧后、弧间和弧前盆地.斜长角闪岩变质年龄为~241.5±9.6 Ma,该变质可能与天山-兴蒙造山带演化晚期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西南缘铁克里克地区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本文对其中布雅岩体及其暗色包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寄主石英二长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32.6±2.5 Ma(MSWD=1.5),暗色包体结晶年龄为432.4±6.4 Ma(MSWD=0.031),二者形成时代相同,均为志留纪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布雅暗色包体应来源于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寄主岩石岩浆具有壳源岩浆的性质并经历了幔源岩浆不均匀的混合。野外及岩相学特征均显示暗色包体为铁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的,是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形成的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它们是塔里木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兴安地块上,该区出露大面积晚古生代花岗岩。其锆石的 LA-ICP-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335 ± 5 Ma,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3 ± 3 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20 ± 1 Ma,表明塔尔气地区花岗岩为晚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质岩浆的就位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中洋壳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花岗闪长岩的176Hf /177Hf 为0. 282 833 ~ 0. 282 951,εHf ( t) 为+ 1. 1 ~ + 5. 6,TDM2 为525 ~ 752 Ma,暗示花岗岩的源岩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亏损地幔来源的基性下地壳物质。结合目前已发表的花岗岩Sr --Nd 和锆石Hf 同位素资料,认为兴安地块可能从中元古代就开始地壳增生,峰期集中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