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占用部分耕地,某种程度上是在做耕地“减法”。土地管理如果缺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这个环节,不努力做好耕地“加法”,不能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无疑会加剧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严峻国情。  相似文献   

2.
《河北国土资源》2005,(11):29-30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全市土地总面积412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7.23万亩,人口308万,人均耕地仅0.39亩,基本农田面积104.07万亩。福建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莆田又是福建人均耕地最少的地级市,吃饭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耕地保护任务尤为艰巨。面对如此特殊的资源特点,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确定的国土资源管理以及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确立“在保护中求发展”的发展观,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2002年年底,全省人均耕地仅0.6亩,经济发展较快的闽东南沿海五地(市)人均只有0.41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实现福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坚持保护求发展。我们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4.
《河北国土资源》2005,(11):36-38
我省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少、瘦、薄、碎”的特点。“少”就是人均耕地少,特别是人均旱涝保收耕地少,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资源弥足珍贵;“瘦”就是耕地肥力低,保肥供肥能力差,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薄”就是土层脊薄,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大和石漠化程度高;“碎”就是土地破碎,山地面积占61.7%,丘陵地面积占30.8%,山间平地占7.5%。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23日正式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龙 《今日国土》2009,(8):40-41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有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1.59亩、人均林地2.79亩、人均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少、瘦、薄、碎”的特点。“少”就是人均耕地少,特别是人均旱涝保收耕地少,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资源弥足珍贵;“瘦”就是耕地肥力低,保肥供肥能力差,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薄”就是土层瘠薄,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大和石漠化程度高;“碎”就是土地破碎,山地面积占61.7%,丘陵地面积占30.8%,山间平地占7.5%。集中连片耕地更少,万亩以上平坝耕地仅占全省耕地总量的1.7%。而25度以上坡耕地1347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水利、交通、能源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实施,对土地的需求迅速增长,人多地少的国情又决定了必须保护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吃饭”与“建设”的两难局面,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江苏,素有我国“东部粮仓”之美誉。“苏湖熟,天下足”,江苏以占全国3.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4.4%的棉花和5.1%的油料。可江苏人多地少,土地总面积仅占全国的1.06%,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各省之首,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的省份之一,加之土地利用率较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一直很大。面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难题,近年来,江苏省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方针,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控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占用部分耕地,某种程度上是在做耕地"减法"。土地管理如果缺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这个环节,不努力做好耕地"加法",不能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无疑会加剧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严峻国情。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通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作出全新部署。这项部署是什么背景下作出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实施的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确立了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经过10年的发展与完善,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带有浓厚计划体制色彩的耕地保护政策同我国当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土地资源管理在任何国家都不能是完全市场化的,必须进行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考虑耕地的生产性,也要考虑耕地的生产要素性质。  相似文献   

13.
宣化区地处冀西北山间盆地宣化盆地北缘,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宣化区为明代九重镇之一,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张家口市的工业中心。全区土地总面积27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6364.1亩,人口29万人,农业人口53915人,人均耕地0.37亩。工业用地占城区总面积的36%。全区未利用地比率为30.49%,  相似文献   

14.
刘兵 《国土资源通讯》2005,(14):i004-i00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对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土地主管部门,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在治理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又要切实保护好耕地,结合永川城市建设实际,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并重之路。一、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贯彻“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持舆论先行,正面导向为主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三宣传”、“三到位”,即向领导宣传,向工作人员宣传,向群众宣传:从上到下形成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国土资源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好。二、正确处理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面落实“五个不准”和“六个不报批”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不占用耕地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项目用地报批程序上,做到先进行用地预审,再立项、选址,不能先斩后奏。重大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也必须在调整规划后再用。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门户”,人均耕地只有0.7亩,面对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状况,全市各级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变一家管为大家管,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各项政策措施,在全国走出了一条节地型发展新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长沙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01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31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但现有耕地仅6173.9万亩,人均3.24亩,耕地后备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强化耕地保护,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做法是: 一、认真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以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为契机,加大对土地国情、国策、国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使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耕地、依法用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姜芸  王军  杨继文 《测绘工程》2023,(1):1-7+13
黑土是公认的肥沃土壤,但我国黑土耕地质量由于连年耕种导致土质严重退化。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落实黑土保护的重要手段,准确快速地获取耕地质量信息也是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遥感作为一种新方法,为大范围、短周期获取黑土区耕地质量信息提供可能。文中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归纳整理了常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和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耕地质量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从耕地质量指标定量反演方面,分别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化学指标定量反演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基于遥感技术在地形特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息提取方法与数据基础;从耕地质量间接监测方面,分析了基于植被特征指数的耕地质量间接监测的研究现状。针对研究现状中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鹰手营子矿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一个名的工矿区。在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突出的就是山多、人多、矿井多。少得可怜的土地,早已被几家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和乡镇煤矿瓜分殆尽,全区人均耕地仅有0.13亩,早已跌破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最低警戒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缺少土地,往往为了一尺之墙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纠纷不断。土地在老百姓眼里就像命根子一样。“八山一水一分田,十年柳河九年干。满目疮痍塌陷地,何日绿我好家园。”这就是十年前营子矿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耕地供需动态平衡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人口对耕地的需求与耕地的供给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诠释了粮食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