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采用3S技术提取通榆县地区2002年与2013年两个时期影像不同程度沙漠化的土地数据,分析沙漠化动态变化的趋势,结合通榆县近十几年的气象数据、经济社会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分析影响通榆县沙漠化的气候驱动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以上因素,得出近年来通榆县沙漠化朝着逆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陕甘宁地区为研究区、2001—2015年的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MODIS像元的植被丰度提出了累积曲线梯度变化法,通过提取沙漠化界线确定了用植被丰度表达的界线指标,讨论了陕甘宁地区的沙漠化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累积曲线梯度变化法,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为沙漠化的定量分析与动态监测提供了新方法;(2)以植被丰度15%为指标作为陕甘宁地区的沙漠化界线,发现在这15年间,陕甘宁地区的沙漠化呈现在波动中不断改善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野外沙漠化调查的定位数据和ETM+ 遥感数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化程度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沙漠化与植被指数(NDVI)、地表辐射温度(LST)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反映沙漠化土地生物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指数——沙漠化遥感监测差值指数(DDI),为沙漠化遥感监测提供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是流域规划和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三期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为基础,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通过分类体系划分、遥感解译、生态模型构建,实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多源、多类型监测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随着累计输水量的逐渐增加,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中、高植被覆盖度面积也逐渐增加,非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面积扩大,而中度沙漠化面积缩小,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5.
根据遥感调查结果,论述塔里木南部地区策勒县荒漠化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在揭示规律之前,利用地面控制点对1977年,1990年,1998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MSS,HRV,TM)进行精确配准,并对多源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复合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应用PCI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编制了策勒地区不同年代的土地分类及土地类型动态变化图;通过不同时期遥感图像中荒漠化环境要素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策勒县周围地区近21年的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荒漠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使用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提取土地沙漠化信息,通过遥感影像所表现的不同信息,可以判断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及其发展程度等。针对EO-1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成像的特点,探讨高光谱Hyperion影像的预处理和土地沙漠化的计算方法,研究中采用像元二分法从高光谱EO-1 Hyperion影像反演了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7.
以宝鸡市为研究区域,选取宝鸡地区2014年、2017年、2020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利用ENVI5.3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BSI) 4个指标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宝鸡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初始生态环境指数(RSEI0)从0.76增长为0.81,标志着宝鸡市近7 a生态环境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GPS测量中的大气路径延迟订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洪滨  吕达仁 《测绘学报》1996,25(2):127-132
根据上海和北京两站1992~1993两年的气象探空资料,分别计算了GPS伪距测量中的干项和湿项订正值。在此资料样本上,用最小二乘回归拟合得到了干、湿项订正的算式。分析大气球面分层的计算结果可见,干、湿项订正值随卫星天项角(≤75°)的变化可以很好地用Secant律来表示。该算式的精度优于其他模型;不同气候地区要采用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建立起的订正算式  相似文献   

9.
在影像数据融合、动态变化监测等遥感影像集成分析和应用中,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获取的影像高精度快速配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配准的全自动方法,并实际用于SPOT(全色)和TM(多波段)影像的配准,其精度、可靠性和效率等均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地形地貌特征复杂、观测站点分布稀疏不均匀的四川省为研究区,引入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和植被指数,采用顾及空间关系非平稳性的(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mixed)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Kriging,(m)GWRK)进行月尺度平均气温插值方法及精度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将(m)GWRK插值结果与基于全局回归的回归克里格(regression Kriging,RK)插值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K、GWRK、mGWRK回归关系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5、0.922、0.91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3℃、0.64℃、0.55℃,表明GWRK、mGWRK对目标变量的解释能力以及插值精度都优于RK;GWRK、mGWRK相对于RK对月平均气温插值的改进具有季节与地区差异,冬半年的改进大于夏半年,在地形地貌变化大的地区改进大于地形地貌变化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地荒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发生、发展及其逆转是气候、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荒漠化信息的提取技术研究是荒漠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根据土地荒漠化的遥感探测机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利用了TM卫星遥感数据中的可见光、热红外和植被指数(NDVI)数据,建立了相应的BP神经网络的土地荒漠化信息的自动提取模型.实验应用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土地荒漠化发生的地点和范围等信息,其精度可达到84%.因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区,其中因流水造成的水蚀荒漠化已成为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监测云贵高原核心区云贵两省近30年水蚀荒漠化的现状与时空变化,并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关键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异规律,提出一种多指标规则分类算法用于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遥感监测,并选用植被面积、GDP及降水3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区域水蚀荒漠化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云贵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为滇桂黔区、川滇交界地区、滇西边境区及蒙自地区。②近30年研究区水蚀荒漠化变化趋势可分为1989—2010年、2010—2013年及2013—2016年3个阶段,1989—2010年该区域的荒漠化呈现波动增长状态;2010—2013年荒漠化面积快速扩展;2013—2016年荒漠化快速扩展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③3个关键影响因子与水蚀荒漠化关系呈现数值大小不同、正负效应和因子组合效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其水蚀荒漠化。本文研究成果将为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的精细化防控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DEM 辅助下的河道细小线性水体自适应迭代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河道细小线性水体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综合应用了空间知识、光谱计算和全局--局部迭代模型算法。首先,利用全球30米ASTER DEM数据,生成流域的水系分布矢量图;然后,以DEM水系分布图作为先验知识,通过空间分析形成信息提取目标区,为后续信息提取提供了目标靶区;再次,通过水体光谱指数计算和NDWI全局阈值分割,得到靶区水体分布的初步信息;最后,在水体指数全域分割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水体指数物理特征分析、自适应阈值选择和迭代计算,实现局部河道水体精确提取。试验采用ETM+数据对伊犁河上游的支流河道进行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大流域范围内的河道水系制图,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细小河道水体识别中背景光谱信息混杂的干扰,提高了遥感信息提取的针对性和计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格尔木土地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以TM/ETM为主要信息源,在沙漠地区提取专题信息的方法。对TM5/TM7波段进行密度分割,结合DEM数据生成的模板提取水体及盐漠信息;利用NDVI提取植被信息;通过光谱角分类法(SAM)提取沙化土地和盐渍化土地信息。将综合分类结果输入地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996~2000年间,研究区内荒漠化土地明显增加;2000~2002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较小。考虑到研究区地处沙漠环境,人类活动影响较弱,因此地表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而这些自然因素短期内变化不大,所以监测周期至少定为5 a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对三峡库区内水蚀荒漠化进行了监测。通过对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前和2009年蓄水至175 m后两期航空遥感正射影像的解译,提取出了工作区水蚀荒漠化信息,总结出期间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蚀荒漠化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 m后,区内水蚀荒漠化整体上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不同程度的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都在减少,其中,中度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最多,从改善程度来看,以轻度水蚀荒漠化的改善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17.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介绍了以TM数据为信息源,基于GIS系统平台的矢量化石漠化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原理、方法、步骤及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pObjects的阜新市荒漠化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阜新地区荒漠化土地详查数据,采用VB编程语言和MapObjects组件开发了阜新市荒漠化土地信息系统。文中对该系统的开发环境与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主体结构等作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为荒漠化土地监测和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19.
In past decades, remote sensing studies on water quality mapping mainly focused on lakes using medium resolution imagery. Little research utilizes hyperspectral images to assess river water quality.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capability of using Airborne Real-time Cueing Hyperspectral Enhanced Reconnaissance (ARCHER)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mapping and to characterize spatial patterns of turbidity and chlorophyll in the Blue Earth River (BER) system of Minnesota. The BER was characterized by both hyperspectral imagery (HSI)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synchronously collected water quality data. The optimal bands for water quality mapping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method based on hyperspectral profiles and derivative analysi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odelling, we mapped continuous surface water turbid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ratio of HSI band 17 to band 9 effectively determined turbidity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urbidity and chlorophyll in the river generally increases downstr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