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希勣 《地质论评》1949,14(Z2):163-170
甲地层 (一)前寒武纪地层有下震旦纪之昆阳系板岩及上震旦纪灯影石灰岩,前者出现於普渡河以西各背斜轴中,尤以罗次城边之东山较为  相似文献   

2.
杨志华 《地质论评》1958,18(5):386-388
浙西的倒水坞层,王曰伦先生在所著“中国震旦纪冰碛层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是震旦纪冰碛层。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的浙西地层表中,把它划入前震旦纪。根据作者最近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结果,也认为此层应属于震旦纪,但可能不是冰碛层。  相似文献   

3.
贺伟建 《地质论评》1964,22(3):192-197
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燕山准地槽内,区内地层主要由含铁矿的震旦纪沉积及中生代火山岩系组成,间有早寒武世地层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岩系在矿区以北普遍分布。震旦系层位及岩性可与华北标准剖面对比,其自下而上的分层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孝 《地质论评》1963,21(1):15-16
区域地层简介阜新煤田地堑两侧有广泛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出露,震旦纪地层以不整合关系复于其上。地堑中心递次迭置着早侏罗世义县火山岩、中晚侏罗世吐呼鲁角砾岩、沙海页岩、阜新含煤层。早白垩世孙家湾砾岩,晚白垩世大凌河火山岩和第三纪玄武岩。  相似文献   

5.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概要介绍了四川西部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修订后的四川西部地层区划和岩石地层序列。该成果主要进展是系统修订了全部岩石地层单位,全面理顺和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在构造结合带上建立了特殊的岩石地层层序。新建了前震旦纪的下喀莎组,确定了盐井群的地质时代为早震旦世,并提出将九顶山地层小区归属于扬子地层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1934年高振西、熊永先、高平等曾详细研究我国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奠定了震旦纪地层的分层基础。其后,随着地质工作的发展和实际资料的积累,许多研究者都发表过有关震旦纪地层划分的论著。特别是近几年来,同一性质的论文,更屡见於各种地质文献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争论症结主要是震旦系上限问题,多数作者主张把上部震旦纪下马岭层及景儿峪层划入下寒武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关于辽南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及对比问题尚未取得统一认识,主要是关于鞍山群、辽河群、辽东群之间的层位关系问题意见不一。这些分歧意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认为鞍山群是区域中最古老的地层,相当于太古界,其上被辽河群所不整复,并  相似文献   

10.
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参考有关研究资料,建立了该区前震旦纪4个微古组合,对各微古组合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并对所属地层时代提出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概要介绍了四川西部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修订后的四川西部地层区划和岩石地层序列,该成果主要进展是系统修订了全部岩石地层单位,全面理顺和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在构造结合带上建立了特殊的岩石地层层序。新建了前震旦纪的下喀莎组,确定了盐井群的地质时代为早震旦世,并提出将九项山地层小区归属于气气扬子地层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浅谈粤西镇安地区震旦纪变质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区调成果,镇安地区前泥盆纪地层为一套受NW向构造控制,典型的局部无序、总体有痛的构造地层单位系统,自下往上可划分为托洞岩组和汶岩组,并主伙前人在区内划分,建立的“震旦纪大绀山组和活道组”值得商榷,它们在镇安地区继续使用是不合适的,有必要且必须根据镇安地区前泥盆纪(震旦纪)变质地层的实际情况建立构造地层单位,托洞岩组和汶岩组不仅适用于镇安地区,甚至在整个云开地区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兰花嶺矿区所出露的地层大部份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仅于局部高山地带见有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成不整合复盖于前震旦纪岩层之上,并见有3—4公尺厚的基底砾岩。厚层千枚岩多出露在矿区的东部,向西逐渐递变为千枚岩、,大理岩、角闪片岩互层岩石组,至矿区之西部则以厚层大理岩为主。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  相似文献   

14.
南岭地区前震旦纪基底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贡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岭地区是我国很重要的铀矿产地,该区是否存在前震旦纪基底一直的是研究的热点。本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了南岭地区前震旦纪基底的存在,详细论述了前震旦纪基底地层——寻乌岩组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寻乌岩组成岩环境及其对铀成矿的贡献,为南岭地区富大铀矿的寻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江西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的工作,确立了我省正式岩石地层单位200个,其中震旦纪19个,包括群级单位2个,组级单位17个,本文总结了震旦纪地层研究工作新进展和主要成果,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以来的区域构造演化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三个构造旋回。其中震旦纪—中泥盆世构造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阶段和志留纪—中泥盆世弧后前陆盆地阶段,其层序地层的划分及特征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7.
卢衍豪 《地质论评》1943,8(Z1):148-149
大巴山西段南郑、褒城、沔县、宁羌等地,出露地层以震旦前纪花岗岩片岩等为最古,不整合覆於其上者为震旦纪石灰岩,再上为下寒武纪地层,下寒式纪在此区内岩相变化颇剧,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云南中东部的峨山花岗岩是康滇地轴南段最大的一个岩体。它出露于峨山县南西,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包括过去习称的坡脚、万和村以及孤零分布的九道湾等岩体,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图1)。岩体附近主要分布前震旦纪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并与其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其次是震旦纪地层,自下而上分两部:下统澄江组砂岩,上统南沱组冰碛岩、页岩  相似文献   

19.
四川会理—小关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呈南北向延伸的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中段、EW向会理—东川坳拉槽的西端。区域上,前震旦纪成矿作用受东西向会理—东川坳拉槽控制,震旦纪以后的成矿作用受南北向攀西裂谷构造制约。由于研究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区内地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米仓山的前震旦纪地层,前人已作过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地层层序、组成、划分及对比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多年来,在本区工作的各地质队,在其各自的工作范围内,自立系统,各持己见,不能取得统一的认识。又鉴于米仓山(与鄂西神农架)之前震旦纪地层的展布,横亘东西,是所谓中国南、北震旦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