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子建  吴淑才 《贵州地质》1993,10(4):335-344
水库地震是人类开发水力资源的工程活动中,有些水库蓄水后会出现诱发的地震现象。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一座高原峡谷型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蓄水后5个月就有频繁的地震活动,主要有三个震区,至今延续时间已达13年,目前的这种地震活动势态仍在继续。本文就水电站工程及地质背景、震情与震害、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机制等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水库地震是当今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军昌 《地下水》2023,(6):187-189
为研究宕昌县城区饮用水源地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文章主要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地质现象、区域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对库区渗漏、水库浸没与库岸稳定、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问题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水库不存在向邻谷的渗漏问题;库区岩性完整,无区域性的活动断层通过,水库蓄水后,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研究可为下一步水库坝址、坝型及枢纽建筑物的选型、布置等提供技术指导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库地震是因水库蓄水作用导致库区地质环境和区域应力变化,引起库区附近地震的现象。"触发地震"和"诱发地震"是根据成因机制的区别而对水库地震的分类。本文梳理和总结了自水库地震的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于水库地震成因机制的分析,并就触发地震和诱发地震的不同分类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国内水库地震关于坝高、库容、岩性和震级方面的特征发现,无论是触发地震还是诱发地震,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不同水库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区域应力状态,各类成因机制在不同类型的水库地震中占比也不同。最后,作者对现今水库触发地震和诱发地震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提出应结合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震一同分析。  相似文献   

4.
探讨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远征  马瑾  马文涛 《地学前缘》2014,21(1):150-160
汶川MS8.0级地震位于紫坪铺水库库尾附近。2002年紫坪铺水库开始截流,2005年10月正式开始蓄水后,库区先后发生不少小震群。2006—2008年迅速增多的水磨震群与主震相距不足5km。因此,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出发有过很多讨论。文中以汶川MS8.0级地震前的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以及库区小震的时空演化,研究水库附近流体压力扩散过程,得到以下认识:(1)紫坪铺水库所在区域存在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断裂,水库位于碳酸盐岩地层上,存在渗漏的地质背景。伴随水位波动升高,回水逐渐向西南淹没,地震分布范围也逐渐由大坝向南西扩展,二者关系密切。根据地震随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水压力的扩散过程,拟合得到水压力的宏观扩散系数为0.7m2/s。该扩散系数较好地勾画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和地震活动过程。扩散过程既与河流纵断面形态关系密切,也与地下流体孔隙压力扩散、水位变化有关。(2)紫坪铺水库蓄水前龙门山断裂带汶川段已处于高应力状态,库区正好位于汶川段西南区的闭锁部位。蓄水后龙门山断裂带有过三次地震增强和地震活动范围沿断裂扩展的过程,均发生在水位升高后。已有实验结果表明,在亚失稳应力状态下断层在失稳前的活动存在协同化过程。其作用是降低断层上弱部位的强度和扩大弱部位的总长度以提高断层协同化程度,从而增加断层强部位的应力。研究认为,3次高水位后地震活动的增强正反映了在强区域构造应力背景下库水渗透到部分闭锁断层段并使之弱化引起的连锁反应。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区域应力和水体的共同作用下,多次高水位起了弱化断层闭锁段的作用,使断层上协同化程度达到临界水平,在强部位的应力作用下造成了较长断层段的快速失稳错动。此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事实和论据。  相似文献   

5.
水库库区地形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复杂,蓄水后受降雨和库水位变动影响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水库安全运行和附近居民安全. 本文依托层次分析法,以某蓄水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其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灾点密度、地灾点面积、降雨、库水变动幅度和地震强度等9个致滑因子,构建评价矩阵和滑坡危险性计算评价方法. 依据评价成果划分4个滑坡危险性等级,借助MapGIS软件生成库区潜在滑坡危险性分区图. 该分区图与遥感解译的库区滑坡体分布点高度吻合,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7月温州珊溪水库首次发生地震后,其地震活动持续至今,但目前人们对水库地震成因了解较少.基于对库区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形地貌、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分析,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库区主要断层的地质特征,并评价了其渗透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库地震时间序列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珊溪水库地震活动与库区岩性、断层(尤其是库区内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及库水特征关系密切.水库地震主要发生在侏罗系凝灰岩夹砂岩、泥岩等隔水性好的层状岩层中,而渗透性较好的双溪-焦溪垟断层结构面则更利于库水下渗,这种岩体结构面组合方式一方面使库水容易沿断层结构面向深部渗透,另一方面断层结构面上的孔隙压力容易升高,因此降低了断层结构面上的正应力,应力平衡被打破,进而诱发地震.在水的渗透和地震活动的相互作用下,水库地震沿双溪-焦溪垟断层(尤其是第三分支断层)从SE向NW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   

7.
硬梁包水电站地震地质背景复杂,闸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基岩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260cm/s2。金蝉坡滑坡位于库区左岸,近坝约1.4km,水库蓄水后将淹没其坡脚,受库水消落及掏蚀等作用下,在水库蓄水和地震等工况下存在复活失稳可能,对大坝及其对岸移民安置点存在较大影响。本文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位于近坝库区的茨菇滑坡,在水库正常蓄水后有近1/3坡体浸没于水位面以下,蓄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对工程影响很大。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成因机制为弯曲折断-滑移的地质力学模式。本文进行了对滑坡区扰动样滑带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剪切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聚力与含水量相关性好,而摩擦系数则变化不大。结合极限平衡及有限元数值计算,对茨菇滑坡在蓄水前后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以后,天然工况及暴雨工况下滑坡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1.0以下,滑坡可能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9.
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县境内。1959年水库蓄水后连续发生地震,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强震,十几年来记录到1级以上测定参数的地震二万多次。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研究,探讨该区发生地震的应力场和地壳变形。  相似文献   

10.
水库诱发地震(简称水库地震)属诱发地震中的重要类型,是水库蓄水而引起水库区及其邻区(库水能影响的范围)内的地震现象,或由蓄水而造成原有地震活动性的加剧或减弱。  相似文献   

11.
红水河梯级水电站的百龙滩、岩滩等库区,由于岩溶地下河系统的存在,在水电站蓄水以前,每逢大雨,就会造成库区谷地的浸没内涝,在水库蓄水以后,由于地下河出口水位的提高,使得库区内涝灾害加重,为了研究库区洼地水库蓄水前、后浸没内涝灾害的规律,根据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组装了物理模型。采用物理(数学)模拟的方法对红水河百龙滩水电站库区的地苏地下河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库区凤翔、镇兴、南江谷地在不同的大气降水、不同的地下河出口水位条件下,谷地的内涝水位的变化规律,建立起3个谷地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降雨类型进行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12.
新丰江水库蓄水后发生了频繁而强烈的地震,多个部门进行了地震、地质及抗震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国内外多次会议上发表了论文。在上述资料基础上,本文就水库蓄水与地震关系,整理一些资料,供有关同志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万家寨水库凌情特点及初始封河期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家寨水库蓄水运用以后已渡过 2个凌汛期,这 2个凌汛期各具代表性.通过对库区河道进行凌期实地查勘,根据 2个凌汛期的实际资料和水库运用情况,对库区河道的凌汛特点、冰塞冰坝形成及溃决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力学原理研制了初始封河期水库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历来受业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三峡工程蓄水10多年来,在蓄水过程中,三峡库区较蓄水前地震明显增多。本文选择了三峡库区既有活动断裂,又有可溶岩和煤层分布的近坝库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库区地震活动与水位的关系和诱发地震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有可溶岩和含煤地层部位的塌陷型地震占总数的90%,而非可溶岩和不含煤地层中只占总数的10%;近坝库段地震主要发生在仙女山断层北端,且有地震呈丛集活动的特征;九湾溪断层上盘远离长江部位地震零星分布,距长江较近地段地震相对增多,下盘地震极少。地震与水位的对应关系十分密切,三峡水位上升,长江两岸发生的小地震较多,当水位蓄至175m时,地震主要发生在仙女山断裂的北端和九湾溪断裂的上盘及北端。  相似文献   

15.
以澜沧江上游苗尾水电站某倾倒变形岸坡为例,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库区岸坡结构特征以及水库蓄水影响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库区边坡的稳定性在水库蓄水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借助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倾倒变形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在水库蓄水后,岩体强度明显降低,破坏模式由滑动破坏变为崩塌破坏,但边坡应力场变化不大。最后以二维极限平衡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结果作参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在库区6.7km范围内发育有11条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频率较低。本文主要通过对库区各石流沟的危险性、堵江可能性及对水电站工程设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综合分析库区泥石流的工程影响。其中3条沟距离坝址较近,危险性较大,会对坝址区水工建筑及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库区泥石流不会造成严重的堵江问题。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堆积区急剧后退,对水库正常运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王玉宝  颜新荣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55-359
文章根据水库诱发地震机制,从库区附近活动断裂的应力状态,应力积累程度、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研究,从而论证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与最大震级,以及水库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及库坝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库地震,亦称水库诱发地震。它是由于水库蓄水后而引起的地震现象。 近十几年来,由于高坝大库的增多,水库地震亦接二连三地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已有70多个水库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在许  相似文献   

19.
研究认为,地震活动并非仅局限于原断裂面的粘滑和蠕滑,大量应变能的积累和释放并不都是在原有断层面上出现,而更有可能出现在断裂的尖端。水库诱发地震的实质是:水库蓄水引起岩体应力场的改变,促使断裂带扩展。水库诱发地震的矛盾焦点集中在断裂尖端。水库蓄水引起附加孔隙水压力等新的作用力,促使断裂前缘应力奇性增大,即K_Ⅰ、K_Ⅱ或K_Ⅲ增高,当其克服侧向压力等阻力后,断裂前缘失稳,水库诱发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三峡蓄水后库区洪水波传播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力  段唯鑫 《水文》2014,34(1):30-34
三峡水库蓄水后,原天然河道变成水库回水区,库区内洪水传播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库段内洪水传播特性随库水位及上游来水条件而改变。针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力条件变化,基于MIKE11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库水位及来水条件下洪水波在库区传播时间,以及影响洪水波传播的水流速度,运动波、动力波传播速度等因子,通过对计算结果验证与分析,初步揭示了三峡库区内不同库段在各种来水条件下的洪水波特性以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