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延年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41-248
我国南方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大多发育由锰矿控矿褶皱、破矿断裂为主组成的控矿弧形构造带,为逆冲-推覆(重力滑覆)褶断构造带,其低角度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双重逆冲构造常常造成含锰岩系地层的多次上、下重叠,较多较好地保存了原生锰矿层,但有些破矿断层将含锰岩系错断至深部,被保存下来成为隐伏矿。本文综合归纳逆冲推覆(重力滑覆)构造特征及控矿特征;研究了分布在湘西-滇东一带的湘黔渝毗连区、湘中、黔东南-湘西南、桂中、湘中南、桂西南、滇东南等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发育的弧形逆冲推覆(重力滑覆)构造带特征;对湘西-滇东地区发育的6个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内弧形构造带进行了找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50余处,预测锰矿石资源量26亿吨,为未来锰矿深地探测及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及调查评价方向。  相似文献   

2.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控矿构造体系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认了会泽Pb-Zn矿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存在,认为矿山厂、麒麟厂矿区构造为一双重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指出逆冲推覆断层引起的褶皱是控矿的主要构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背景,指出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有NE向有军营-红岭构造带、戈枕构造带。两构造带都倾向NW,具有由NW往SE向逆冲推覆的运动学特征。在生成时间上,戈枕构造带略早,而军营-红岭逆冲构造带略晚,属于后从式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其生成与印支块体和亚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为深入研究海南岛燕山阶段构造环境转化及其控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山结合部中新生界沉积巨厚,新生代变形强烈,是研究新盆山耦合的理想场所,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远景区段。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和野外观测分析基础上,根据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划分为博格达山前和西部断褶带两个构造分区,博格达山前以强烈的逆冲推覆为特征,发育多条活动的逆冲推覆断裂; 乌鲁木齐以西至乌苏南的西部断褶带则发育三-四排的褶皱-逆冲断裂构造带。对采自博格达山前逆冲推覆断裂带内的方解石和断层泥,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手段,推测博格达山前的富康-吉木萨尔断裂带和北三台断裂带分别在0.7~1Ma和0.25Ma期间,经历了一期重要的逆冲推覆作用。结合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的展布规律及其成矿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西部断褶带的第一排构造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而博格达山前由于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而相对成矿不利,为此提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优先权”的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指出了区域找矿的优选区段。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漠河推覆构造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漠河推覆构造发育于上黑龙江盆地的北西部,是漠河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间。推覆方向总体由NW向SE,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推覆构造在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按其变形变质特征可划分为6条构造分带。漠河推覆构造对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砂宝斯金矿床受控于推覆构造脆性断裂破碎带,矿体产于构造界面之上的层间破碎带和SN向陡倾断裂破碎带中;老沟、砂宝斯林场金矿床受控于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矿体产于NE向脆性构造破碎带中。金矿床(点)主成矿期为早白垩世。综合研究漠河推覆构造的控矿特点,对该区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地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文章列举了大量实际地质勘探资料,地表与深部结合论证了推覆构造的存在,总结了其构造特征以及构造形式,讨论了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在区域构造分析和岩浆活动时间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同位索测试,认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发生于印支末期,发展于燕山早期,定位于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剧烈运动有关。从构造变形强度的划分及应变分析,推覆是自北西向南东运移。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形成属侧向水平挤压-重力扩展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北山地区发育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但相应的研究工作一直薄弱,限制了找矿勘探进展。内蒙古额济纳旗沙坡泉地区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钻探工作发现,该区存在一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层层序关系表明,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之间,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派生构造控制了多金属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其中北东向网状断裂裂隙系统是最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该推覆构造的发现指示了沙坡泉地区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也启示在研究中应注意北山中南带中生代的逆冲推覆构造及相关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萍乐坳陷东段推覆构造特征及煤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萍乐坳陷东段推覆构造可划分为三个逆冲构造带,不同地段推覆的结构 、性质、方向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覆席体,对区内含煤岩系既有强裂的破坏作用,又有一定的掩埋保藏作用,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圈定出区内六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合理厘定西南天山构造属性,不仅对天山大地构造单元的准确划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也至关重要。通过对西南天山乌什北山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识别出5期构造变形,包括2期逆冲推覆构造。对主期逆冲推覆构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具有由北向南逆冲的运动学指向,并由北向南表现出由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向前锋带变化的构造样式。根据逆冲推覆构造的物质组成及变形样式,认为西南天山乌什北山一带应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从而为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西南天山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构造变形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关玉祥  杨添水 《福建地质》1994,13(4):248-277
本文主要是根据“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与隐伏煤田预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写的。在概述两次研究课题取得主要成果的同时,对福建省重大基础地质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文中重点是总结了福建省推覆构造发育的特征,将推覆构造划分为两大类(逆冲推覆构造,拆离构造)和五种类型(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次逆冲推覆构造、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和拆离(滑脱)构造、褶皱拆离构造),对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和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明确指出了燕山早期中深层次边冲推覆构造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对今后寻找隐伏矿产关系最密切和最重要的推覆构造,对研究我省的推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从基础地质和找矿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朝峰 《福建地质》1998,17(1):24-34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基底起部位,韧性剪切带、推覆(剥离)构造发育地段,是金矿重要成矿部位。金矿成矿时代主要有前寒武纪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两者在成矿时间上显示继承性,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金矿化在前寒武纪与中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寻找大型斑岩铜矿的前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雄 《福建地质》1996,15(4):165-176
福建外于环太平洋西岸中生代的火山-岩浆,构造活动区,境内发育有区域性的隆、坳构造及多组深大断裂带、火山基底隆起带等有利于斑岩铜矿生成的区域地质构造,对寻找大型斑岩铜矿有很好的前景。本参照国内外大型斑岩铜矿共有的基本特征,拟制了大型斑铜矿的找矿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福建实际条件及吸附国内外勘查斑岩铜矿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找矿的五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瑞士地质单元基本特征和地质演化过程。详细记述的内容为:汝拉山侏罗纪地层和构造;磨拉石盆地中海相和陆相磨拉石沉积;海尔微第带的推覆构造、复理石沉积、华力西地块;平宁带中的蛇绿混杂岩、闪光片岩、低温高压变质岩(蓝闪石片岩、榴辉岩),活化基底和盖层推覆体;奥地利阿尔卑斯—南阿尔卑斯仰冲叠覆体中的基底和未受变质的南大陆边缘的浅水碳酸盐岩及断陷盆地内较深水放射虫硅质岩。笔者提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瑞士阿尔卑斯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我国西部造山带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建大田广平推覆构造与隐伏煤、多金属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仁生 《福建地质》2007,26(3):142-150
广平推覆构造是与广平—龙凤场平卧向斜相伴产出的褶皱推覆构造,是由一组大致沿石炭—二叠纪不同地层岩性界面发育的滑脱断层和沿外来岩系底界分布的逆冲推覆断层构成。推覆构造是内生铁硫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控矿构造,同时,对二叠纪含煤地层的保存和破坏有重要作用。研究和分析推覆构造特性,对于我省寻找隐伏矿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朱溪为钦杭成矿带新发现的重要钨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乡)乐(平)坳陷带东部逆冲推覆抬升地段。朱溪矿集区燕山期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形成由新元古界变质基底与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组成的构造岩片堆叠构造;具有逆冲推覆深断裂带控岩-控矿、碳酸盐岩构造岩片赋矿、燕山晚期浅层对冲构造破矿的构造背景;发育有燕山早期I型花岗闪长(斑)岩钼铜和S型花岗岩钨铜两个岩浆岩成矿系列,在空间上形成张家坞—月形与塔前—朱溪两个矿田、张家坞—毛家园和塔前—朱溪上下两个成岩台阶,下成矿台阶朱溪巨大钨铜矿床的发现打开了钦杭成矿带坳陷区“深地”找矿的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7.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对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主要形成于海西-印支期,构造型式属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外来系统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塞武系,原地系统为泥盆系、石炭系,次级逆冲断裂带多为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在横剖面上推覆构造系统中的构造带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成矿和控矿的作用不同,可分为:①断坪滑覆带中的矿床——新榕锰矿及银铅矿化;②推覆隆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河台金矿;③断坡突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大沟谷金矿;④推覆褶皱-冲断带中的矿床——大降坪硫铁矿;⑤盆内褶断带中的矿床——石径金矿;⑥前缘剥离拉伸带中的矿床——长坑金银矿;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所具有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除地层岩性外推覆构造系统对该区金银及多金属矿的成矿和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蛇屋山、云南北衙、湖南龙形寨三个红土型金矿为例,本文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和构造在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也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构造和矿区构造通过控制区域成矿带、原生金矿床(矿体)或高含金地质体的风化母岩的形成、风化母岩的抬升、出露与风化作用、古地理及古构造地貌、古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而对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动力学模拟表明,断裂构造可以显著增高岩石渗透率、促进地下水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与红土化作用、促进金的溶解、迁移、富集与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并导致断裂部位的风化壳与金矿体厚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南地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 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 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 并对区内"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推覆构造特征、主要赋矿岩层和推覆界面的研究发现, 闽西南地区主要的赋矿岩层为C2+3-P1q, 主要沿AnD/C1l及C1l/C2+3+P1q这2个界面发生推覆, 以上2个区域性的推覆构造面可以作为成矿热液的地球化学屏蔽层位.通过地表地质对深部赋矿岩层及推覆界面的分布和构造格局进行解析, 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的深部探测剖面解译, 建立了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该地区深部矿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闽北仁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于闽北变质岩中,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向南东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及其上盘的推覆岩席组成,由南燕向北西方推覆,往逆冲方面可分为上,下2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时期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