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满足海量地铁隧道点云的高效处理需求,提出了一种R树与格网结合的海量地铁隧道点云管理方法。针对隧道点云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全局将大范围点云划分到格网中,并使用R树管理非空网格;在局部使用八叉树与四叉树混合的索引方法管理单个网格内的点云。为了提高点云的渲染效果,提出了基于网格面积的多细节层次结构(levels of detail,LOD)回溯构建方法,并采用高效的单文件存储方式存储点云。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海量隧道点云的管理和可视化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支持车载移动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快速可视化,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载海量点云的数据组织方法。该方法将原始点云数据分段后生成轨迹信息用于快速索引,分别对每段数据建立基于八叉树结构的LOD(levels of detail)索引,并采用多线程动态调度技术实现基于视点的海量点云渲染与漫游,显著提高了车载点云数据的调度效率。实验结果证明该点云数据组织方法是一种适合车载点云数据的高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格网的多比例尺海量数据空间渲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海量农业数据的空间可视化和快速渲染是理解农业数据、探究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空间分布规律的前提。本文针对如何在Web上实现海量农业数据的高效渲染,通过对比3种流行的海量数据空间渲染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多比例尺海量数据空间渲染方法,较完整地实现了农业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中数据点快速显示、多尺度动态渲染,以及无数据压盖显示等需求。通过对该方法的空间渲染效率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农业大数据的空间可视化分析提供高效的渲染手段。  相似文献   

4.
当前车载激光扫描系统的数据量往往达到数十GB乃至TB级,海量激光点云数据的加载与查询对传统可视化方法提出了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内外存调度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突破了物理内存对显示数据量的限制。该方法首先利用双层四叉树索引数据结构实现外存储器上的点云数据管理与快速调度,基于该索引动态加载外存储器上的点云数据到内存,从而快速获取海量数据中的实时数据块;然后,利用多线程分时加载双层四叉树索引数据结构,实现激光点云数据外存到内存的实时传输与绘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受点云数据量与物理内存大小限制,海量点云可视化效果流畅,适用于台式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激光点云数据的调度管理与实时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HTML5、WebGL、云渲染等技术为浏览器、移动端、XR等多种终端的可视化渲染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并采用虚幻引擎4的云渲染技术,采用某煤矿的倾斜摄影、BIM、巷道、设备、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了系统设计与测试,分析了云渲染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了数字孪生云渲染技术在智能矿山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LiDAR点云数据索引的DEM快速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齐勇  岑敏仪  杭芬  付仁俊 《测绘科学》2010,35(3):69-70,73
DEM应用日趋广泛,从LiDAR点云数据中提取DEM是一种满足应用需求的简单有效方法。由于Li-DAR点云数据的庞大性,直接提取DEM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对点云数据处理的效率,本文探索应用索引技术来优化LiDAR点云数据的处理,生成高精度DEM。该方法首先对LiDAR原始数据点建立网格分块索引;然后再利用形态学的方法对LiDAR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最后用逐点内插方法生成DEM。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空间数据索引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点云数据滤波与DEM生成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帆  程君 《测绘技术装备》2018,(1):15-18,14
WebGL绘图标准的发布和兴起,方便了WebGIS应用的开发和使用,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浏览器上观看各种3D模型和场景。而如何快速高效地显示这些3D模型,成为横亘在Web GIS开发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模型格式的优劣自然成为影响可视化性能的关键因素。现介绍一种新型3D模型格式glTF(gl Transmission Format),通过与常用的3D交换格式COLLADA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glTF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基于WebGL开发了B/S模式的三维GIS应用GLTFViewer,实现对该模型的解析和显示。最后,通过与COLLADA模型的可视化对比实验,证实了glTF模型在可视化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点云可视化在浏览器端的技术实现,对HTML5和WebGL等关键技术做了相关研究。使用开源框架Potree开发一套点云可视化系统,支持多种点云数据文件的转换,实现了点云数据的浏览器无插件显示,为网络点云可视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杨  李长辉  宋爽 《测绘工程》2016,25(4):7-10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点云数据量级的不断攀升,给海量点云的高效管理及优化处理带来新的挑战。文中针对在大范围点云场景中快速调度局部详细点云的实际应用需求,借鉴空间格网结构的数据组织思路,优化并提出可变长度的海量点云分层分条带存储的工作机制,结合数据库管理,实现了基于实体模型索引的激光点云及三维模型的快速调度及联动显示。基于研发的点云专家科研系统实践,推动了海量点云数据集约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一杲  胡翰 《测绘科学》2023,(7):200-207
针对现有海量点云数据组织常采用树索引结构,不支持被通用图形处理器(GPGPU)并行计算,无法实现处理结果与可视化的实时共享,难以满足实时点云编辑应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了海量点云GPGPU缓存组织与并行编辑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GPU顶点缓存的海量点云数据组织方法,基于计算着色器技术实现了可视化数据与点云属性的直接共享与并行处理,满足实时点云选择、删除、查询、属性修改等编辑应用,同时采用操作栈的数据结构支持编辑操作的高效回退。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亿级大规模点云,该文方法相比传统基于空间索引结构的方法,在点云编辑效率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Web 3 D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三维模型在Web端的传输和可视化成为迫切需求.面对Web端大数据实时传输这一挑战,超图三维团队在多年技术积累下,对倾斜摄影模型、3 DMax建模、BIM、矢量、三维管线以及单体化、实例化等内容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海量三维数据规范——S3 M(SuperMap 3 D Model).通过这种高效、易扩展、可协作的数据规范,解决了三维数据传输和解析延迟问题,并通过WebGL支持硬件加速的可视化渲染技术,兼容多终端(移动、浏览器、桌面)的跨平台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基于车载式激光扫描技术研究了地铁隧道结构的检测方法。采用车载激光扫描系统采集地铁隧道的点云数据,采用基于RANSAC算法和大小尺度法线算法的组合滤波方法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对隧道点云数据的切片、拟合、展开等处理,计算并分析了地铁隧道的断面变形、收敛值、错台值及渗漏值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车载式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地检测和分析地铁隧道结构的形变,适用于地铁隧道结构的定期检测和形变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丁孝兵  高志强  杨坤 《测绘通报》2021,(9):112-115,129
地铁隧道初始运营前,需要对隧道的施工质量和零状态进行检测,传统方法采用全站仪测量隧道的特征点及断面,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果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惯导和CPⅢ控制点的地铁隧道移动扫描三维点云重建方法,并验证了隧道断面点云、中轴线及轨道中心位置成果精度,满足隧道规划验收测量要求。同时,该方法可同步获得隧道的水平直径、管壁影像、纵断面图及横断面图等成果,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其测量成果又可作为轨道交通结构的零状态档案,为地铁隧道规划验收测量及后期运营维护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点云数据分幅管理、建立空间索引。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量大,如果直接在所有的点云数据中进行运算,那么运算效率会比较低下,且一般电脑无法处理如此大的数据。因此,必须先对原始大点云分幅处理、建立空间索引,按一定的规律形成计算机可方便处理的小文件,提高运算效率。二是整理断面数据,把断面设计信息按一定的格式整理。三是求解断面的方位、参数等信息,判断每一个横断面所经过的图幅,这一运算过程直接影响到整体效果。四是利用点云数据提取断面点。  相似文献   

15.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web-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have enabled access to satellite images on smart devices. The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REST) architecture overcomes difficult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conventional data communications on the web, and the Web Graphics Library (WebGL)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web-based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visualization (3-D geovisualization) due to its efficient image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3-D geovisualization system that was developed for satellite images on smart devices by integrating a spati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a RESTful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and WebGL. Spatiotemporal objects were constructed for time-series satellite images within a DBMS and a RESTful API was built for spatiotemporal queries to the time-series database so that the requested satellite data could be represented in 3-D on smart devices using WebGL. Satellite images that are represented in WebGL give a more realistic 3-D experience when they are combined with terrain data and provide for intuitive observ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xel values and associated geospati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a creative combination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enhance and display satellite images on smart devices for 3-D geo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海量DSM数据的轻量化可视化是当前网络三维GIS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针对已有的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网络可视化效率低、交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海量DSM数据的网络轻量化可视化方法。针对WebGL技术的特点,通过优化海量DSM数据的组织管理、LODs自适应选择与动态调度等关键技术,设计实现了海量DSM数据网络轻量化可视化算法,研发了原型系统,并以城市倾斜摄影测量DSM数据为例进行了典型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可视化实时帧率稳定在40 FPS左右,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高洪  李凯  马全明  韩志晟  孙丕川 《测绘通报》2019,(8):96-101,161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铁隧道相关的竣工测量、变形监测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越来越受到地铁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地铁隧道工程的复杂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运营隧道监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了适应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部门对地铁工程信息化、三维可视化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器于一体的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及编码器等传感器,能快速、高精度地获取隧道内轮廓断面尺寸,通过配套的软件处理,高效地对限界、断面轮廓及隧道变形进行分析。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应用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地铁隧道病害监测中的实际问题,可供同类地铁工程项目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For marine logistics and maintenance of extensive and expensive marin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coastal zone, it is essential that institutions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an easily understandable yet comprehensive manner over the web. A perennial challenge, however,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o-temporal (four-dimensional (4D)) geo-visualization algorithms to enable the integration of time-varying geo-information in map-based visualizations on the Internet.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visualizing marine spatial data in web-based applications through a 4D visualization concept, focusing on usability criteria,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he required implementation effort, and delivering a breath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hat supports decision-making on multiple levels. We used Web Graphic Library (WebGL) to validate our concept through a prototypical implementation. In our technology evaluation, WebGL proved highl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responsive, efficient, and mobile web-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including 2D, 3D, and 4D (spatiotemporal) content. During our research, we identified a number of open research questions, including mapping graphic variables to thematic expressivity, representation of the time dimension in 4D systems, generic temporal gener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seudo-)photorealistic illustrations in web-based geo-visualiz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