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1.《地理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源期刊。主要刊登中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学科间交叉的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以及人地关系研究;关注资源、人口、环境、能源以及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地理科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理科学是对地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钱学森居高临下地研究了当今全人类的科学体系,笔者解读了这个体系,根据钱学森《论地理科学》的思想[1],按照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将地理科学分为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的内容,该文根据笔者长期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地理科学,为本刊更名提供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地理科学的社会地位和地理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滑入低谷.陷入困境。正确分析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每一位地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地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方法科学上使用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一般是从事实到概念,从观察到总括,从局部到总体,换句话说,是根据全部事实确定规律性。这种方法被许多学科采用,并在发展科学思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地理壳的概念,作为地理学的特有对象,在过去对于统一地理学的思想,培养地理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关于各种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的概念(系统观点原理)起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持续发展与地理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1984年8月13—1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情报网在兰州召开了第二届年会。兰州分院院长郭尚平,地学部副主任、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施雅风,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谢自楚等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会议根据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大会和院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了建网一年来的工作,检查了工作计划的实行情况,对计划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会上还总结了《国外地理文摘》试刊一年来的工作,并决定尽快成立编委会,以迎接该刊于1985年开始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但过去对地理学科的分类缺乏认真研究,因而,现有的图书分类法,反映不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这一突出特点。为使地理学科的分类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探索新的、符合地理科学自身特点的文献分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报》2004,59(3):i001-i00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文史部。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建院之初,时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奉调创办地理系。1997年6月,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撤系建院。目前学院下设地理系、旅游系、土地管理系、地理信息系统四个系,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1个省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国家智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陈述彭 《地理科学》2001,21(3):193-197
20世纪我国地理学的成就是空前辉煌的,奠定了现代化的科学基础,21世纪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全球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进步和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已使全球化同步动态监测成为现实,“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提高了对城市化与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再认识;增强了地理战略决策和参予工程规划、设计的能力。地理学本来就是取法自然、又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学科,从来就很注重探索时间规律与空间格局及其转换,通过全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21世纪的地理科学、必将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2.
1983年9月20—26日在成都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情报网》成立大会。地理科学情报网是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和图书馆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而正式成立的。院内外14个地理学研究单位的2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所长吴积善同志到会讲话表示祝贺。会议包括以下几项议程:宣读论文,交流情报工作经验;通过情报网章程,选举情报网领导机构;协调网内情报工作的项目,确定年内情报网工作任务;总结《国外地理  相似文献   

13.
试论地理科学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二十世纪以前传统地理学漫长的发展过程,并论及研究内涵、领域的演化。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不仅扩展了研究领域,且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之进展。现代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正经历着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的新的过程,这种既有学科综合,又有学科分化的趋势,适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潮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的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地理科学体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21世纪无疑地将为地理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地理环境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研究重心。在第三次科学大综合浪潮推动下,改革传统的地理学结构,构建地理科学的新体系与方法论,对其科学价值与功能进行新审视,在理论和应用领域不断进取与开拓,才能释放这门学科所蕴蓄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西南大学于2005年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校园。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也是中国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33年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46年改为广东省国立文理学院地理系;1952年南昌大学地理系和湖南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相继并入,成立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2004年12月成立地理科学学院。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5人,专职教师43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4人,副高职称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循着人类社会对其要求,期望值及自身素质变化的曲线轨迹向前发展着,地理学的兴衰与此相吻合。当代,由于人类社会期望地理学深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其实际前进的步伐,地理学对社会需求的反映具有滞后性等,在地理科学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地理学的昔日辉煌——科学之母,近代渐微——“空心”危机。 从古希腊人最先系统地研究一些国家和地区起,地理学已步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第一阶段——古代地理学阶段,是以溶自然界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百科全书”为特征。第二发展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地理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当时,科学的发展要求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同时,“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成就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这二者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此乃地理学的“黄金盛世”时期。19世纪下半叶,在科学分析思潮的冲击下,地理学的分化趋势加快,一些分支学科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17.
论地理科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述重建地理科学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和重点阐述一个新的地理科学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并由此分析我国未来地理科学学科建设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地理科学》2020,(3):F0004-F0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