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鸿烈  石玉林  李文华  封志明  江东 《地理学报》2020,75(12):2610-2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资源科学研究在自然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中国资源科学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到资源科学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初期(20世纪50—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20世纪70—80年代)、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2000年)及现代资源科学迈向新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等4个阶段,促进了中国自然资源的考察和开发利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中国资源科学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当下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两个国家先进发展需求,资源科学研究要以史为鉴,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学科的新概念、新知识与新方法,促进资源科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孙鸿烈 《地理学报》2002,57(1):119-119
我国西北干旱区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天然草场广阔、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区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区域,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孙鸿烈 《自然资源》1997,(1):9-11,22
本文依据我国耕地资源状况和对粮食需求的分析,表明我国有基础,有办法,有信心,养活养好中国人的,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国应调整肉食结构,增加水产量,发展多种经营,开发利用山地丘陵。  相似文献   
6.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西北度过的,那里广袤的戈壁苍凉的风光,使我感到天地之宽广,青年时期,为发展祖国橡胶工业,调查橡胶宜林地,大学二年级时,我和同学们又去了祖国南方的雷州半岛,那里绮丽的南国风光,茫茫的热带雨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我是学地理的,大学毕业后更是跑遍了祖国的东南西北,山山水水。从大西南的连绵山丘,到大西北的无垠大漠:从东南的满目葱笼,到东北的皑皑白雪:从东海之滨的江淮平原,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终年炎热的热带,到千里冰封的寒温带;从湿润的沿海到干旱的内陆,祖国地域之辽阔,气候之多变,地貌之复杂,物种之丰富,令人惊叹!我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曾是边关塞外的玉门关,应是一幅戈壁沙漠的苍茫景象。但半个多世纪前,正是在这里,钻探出了自喷油井,发现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油田——玉门油田。从此,玉门以新兴石油工业城市的骄人风姿取代了"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边塞沙场形象。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中国石油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  相似文献   
8.
9.
尊敬的周光召副委员长、尊敬的成思危副委员长、尊敬的赵南起副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我受"我心中的中华名山推选活动"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的委托,将本次活动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大家都知道,2002年是联合国确定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49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针对当前高原生态安全状况,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影响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作用的基础研究;系统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部署建设生态屏障功能动态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构建评估体系和标准,并凝练经验,以系统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功能,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