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岷县高炮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永兴  孙旭映  阎敬泽 《干旱气象》2003,21(2):37-38,41
根据甘肃省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高炮防雹效果。经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显著性水平达到0.05.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刘萍 《贵州气象》2005,29(2):43-44
根据从事人影高炮装备的维修和检测经验,总结出一些高炮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以及高炮保管与保养的简易办法。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省飞机、高炮人工降雨工作自7月21日开始,于8月30日圆满结束。飞机共作业降雨18架次,飞经7个地区37个县,累计作业面积7万4千平方公里,全省7个县(市)开展了高炮人工降雨,发射碘化银炮弹2000多发,作业35次。今年飞机,高炮降雨都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人影高炮弹丸轨迹的运动方程,根据方程计算理论弹丸落点并得出安全区外扩的误差范围。针对人影高炮作业射界设定安全区的情况,提出落点位于安全区内外的判定方法,从而在理论上给出判断人影高炮作业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建设,国务院、中央军委于一九八○年十月一日发了40号文件:将部分城市工厂民兵“三·七”高炮无偿的调拨给各省(区)搞人工消雹、降雨之用。为了尽快熟悉、掌握“三·七”高炮的性能,区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于1981年12月13日到24日,在南宁地区扶绥县举办了全区人工降雨、消雹“三·七”高炮炮长第一期学习班。  相似文献   

6.
我县群众防雹经验可以概括为“避、防、抗、消”四个字,最有效的是人工消雹。根据旬邑县冰雹发生规律,自1989年起,我们沿东北西南方向50km范围内共设8个炮点,每点设“三七”高炮一门,专门炮手1名,副炮手3名。各点从5月1日至9月底开展工作,收听天气预报和高炮的维修保养,进行人工消雹。  相似文献   

7.
丁仁山  谢德寿 《气象》1992,18(7):42-45
用一维时变微物理模式,模拟了1990年盛夏季节大冶县高炮人工降雨作业点作业日的积云及其催化效果。结果表明,高炮人工降雨作业技术难度大,作业效果与云顶温度、云体大小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1974年6月30日下午,积雨云从陇县峰山以北形成,并与其他方向的积云合拢,朝东雨移动,出现了“推磨雷”和横闪电,17时14分降阵雨,雨中伴有小冰雹。高炮阵地采用扇面射击,对乌云及雷电交夹处打炮48发。现场观测,当云体加  相似文献   

9.
张启良 《山东气象》2008,28(1):11-13
针对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困难,提出了“强化的区域对比法”这一评估方法。通过对1997年5月12日高炮增雨效果的评估检验,表明用此方法评估高炮增雨作业效果更具可信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1 65式37高炮闩体被炮弹卡住65式37高炮防雹增雨作业中,高炮突然停射,保持原射角停1~2 min,拉握把向后退不出炮弹,经检查,闭锁器顶帽未露出摇架,打开上盖,闩体未碰到炮尾的挡板,被炮弹卡住,上不来也下不去。向后拉握把,炮闩不动,自动机却跟着一起向后移动,炮弹没有办法退出来。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区截至2007年7月已检定647门单(双)管增雨防雹三七高炮的检测数据,对各项参数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区目前增雨防雹三七高炮设备现状及存在问题.经统计分析确定解决和改进的办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障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21年6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次高炮防雹作业过程,利用隰县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雷达数据分析作业前后强对流云变化的现象和机理。高炮防雹作业后冰雹云单体的宏观特征、动力和微物理的垂直结构均出现短时间明显变化。高炮防雹作业后1 min 55 dBZ顶高急剧下降约2 km至0℃层以下,水平反射率因子ZH的强回波垂直结构在0℃层断裂,径向速度散度显示单体前部和后部的辐合带减弱、消失,差分反射率ZDR在近地面增大,ZDR柱消失,差分相移率KDP在中低层增大,共极化相关系数ρ_(hv)从0℃层到近地面表现为0.94~0.96的柱状区,单体核心上部的过冷水小范围中心消失,0℃层以下由雨夹雹、霰、湿雪及各种雨的混合柱状分布转为低层大雨。这些短时间的明显变化现象支持爆炸防雹理论。  相似文献   

13.
俞香仁 《气象》1977,3(9):16-16
在人工降雨的高炮作业中,气象员根据不同的云况、仰角和引信,要求高炮炮手按一定弹距发射炮弹,一般为每隔300、400或500米打一发。而炮手在作业中,足有密位数(即把炮管旋转一周分为6,000个密位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05年6月25日祁连山东部1次高炮消雹试验,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从消雹前后雷达回波外形特征、垂直最大回波强度、回波顶高、雹云内部水平风场、垂直结构、最大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地面降水实况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高炮消雹抑制雹云的发展主要存在2方面作用:一是AgI在爆炸点附近快速四周散播,并与周围冻滴快速碰并而减少冻滴的平均质量和直径,二是炮弹爆炸动力抑制爆炸点下方附近上升气流的发展;(2)高炮消雹在有效抑制冰雹云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地面降水的产生,起到人工增雨的效果,对此次消雹过程而言,假设空中液态水以雨滴形式全部降到地面,消雹后地面降水将增加4.69%。  相似文献   

15.
渠永兴  阎敬泽 《青海气象》2004,(7):50-51,57
本文用甘肃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检验高炮防雹前后防雹效果。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检验结果都达到了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1989年6月18日乌鲁木齐市气象管理处,自治区气象局人控办,市农委、县农业局等有关单位组织人工降雨指挥部,首次在乌鲁木齐南山甘沟乡和该乡天山大队两地进行高炮作业获得成功,两地降水都达到大量的雨,两地开炮400余发,开炮前无降水,开炮后三个小时内两地降水分别达17.0mm,19.7mm,效益十分明显. 人工降雨指挥部是17日开始进驻作业点的,虽然时间紧迫,但他们克服一切困难,  相似文献   

17.
夏军  徐太安 《山东气象》2000,20(2):45-46
分析1998年4月23日潍坊地区一次高炮消雹作业过程雷达回波跟踪观测资料表明,高炮消雹作业的效果是显著的,作业前后,回波在强度、高度和强回波高度上都有明显变化,有效地扼制了雹云的发展,化雹为雨,起到了防灾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影37高炮安全作业隐患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7高炮进行人影作业存在极大的危险性.人影37高炮属部队退役下来的,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指标均不达标,加之人影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正确的操作37高炮,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事故,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做好日常维护5防工作;勤于检查,及时发现并更换损坏的和性能下降的炮件;加强对人影操作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和日常操作规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沂源县近几年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实践,总结了对流云催化作业经验,指出适宜的作业时机、部位和用弹量。  相似文献   

20.
一次高炮消雹作业过程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 1 998年 4月 2 3日潍坊地区一次高炮消雹作业过程雷达回波跟踪观测资料表明 ,高炮消雹作业的效果是显著的。作业前后 ,回波在强度、高度和强回波高度上都有明显变化 ,有效地扼制了雹云的发展 ,化雹为雨 ,起到了防灾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