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地层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元素组成在地层中元素富存形式及其演化,即地层中物质元素组成的时空规律(侯德封,1959)。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变反映了自然条件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历史,元素的共生组合揭示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所以地层地球化学是地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生物群兴衰、演替绝灭的历史,及其与环境介质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含笔石黑色岩系发育较好,地层出露完整,笔石化石丰富,笔石带序列齐全,生物地层研究较为详细(许杰,1934;陈旭等,1964;钱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张枝焕  曾溅辉 《沉积学报》2000,18(4):560-566
盆地内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本文分析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孔隙流体的化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根据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成岩过程中地层古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推测。并通过对典型油田泥岩层和砂岩层中矿物组合及其在地层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的实例剖析,揭示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河南渑池铝土矿成矿区地球化学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茹 《地质与勘探》2012,48(3):526-532
[摘 要]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元素矿化富集规律。本文在了解矿床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渑池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铝土矿成矿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寻找地球化学找矿指标,希望对以后的勘察工作有所借鉴。研究区的铝土矿带位于石炭系本溪组地层中,且本溪组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纪地层之上。与上层地层相比,矿层富含Al2O3、高场强元素(HSFS),尤其是硼元素。对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反映元素分布形态的地球化学图,结果表明,只有B 元素可以明确反应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位置。矿床点一般沿硼元素高值区边界分布,表明B 元素可以作为河南渑池铝土矿成矿区的地球化学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50000遵义市、遵义县两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等资料,对该区地层岩石及其风化土壤中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各时代地层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作了分析总结.进而作出了该区岩石及土壤的环境微量元素质量评述.重点认为,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区与成土母岩地层的平面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地层及岩性因素是土壤中元素分布的主导因素,从而形成了自然的土壤地球化学分区;区内存在三类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一是由某些地层岩石风化而成(主要类型),二是由地质构造及热液蚀变导致(次要类型), 三是由矿产开发等人类活动造成(应高度关注的类型);应当辩证看待微量必需元素的高背景地层及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合理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5.
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上变价元素Fe、Mn的赋存形态分析, 根据变价元素不同赋存形态含量与古气候的关系, 探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历程.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 参考常规常量元素指标和测年资料, 确定了该剖面10.0~1.7 Ma来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该剖面地层沉积时的地球化学环境历经强还原状态到弱氧化状态再到还原状态的变化过程, 其对应古气候呈现由干冷转向暖湿再到干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与能源矿产成藏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对鄂尔多斯盆地内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盆地元素地球化学场以及与能源矿产关系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内基底断裂控制了多种能源矿产的分布特征,盆地北部以天然气、大中型煤田为主,南部以油田、中小型煤矿为主,断裂带发育地段以油-气混合区为主,铀矿富集受基底断裂或深断裂的控制。元素地球化学场与基底断裂关系密切,不同高、低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场展布位置、走向或扭曲变形与相应地段的基底断裂存在有关,基底断裂控制了地球化学场和元素组合特征;基底断裂的存在与活动、地球化学场特征反映出盆地内存在深部流体活动的迹象,基底断裂的活动为深部流体的运移并参与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安徽宁国地区岩-土系统元素迁移及其农业地质环境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多条基岩-土壤剖面和区域性土壤地球化学样品的微量元素丰度测试,分析了宁国地区不同基岩类型地球化学元素在岩石和土壤中分布的基本特点,表明同一地层的岩-土系统在不同地点有基本相同的元素迁移规律,导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受控于其下地质单位的空间分布,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Fe、Mn、Cu、Mo、Zn、B6种元素表现出在南华纪-寒武纪地层中向土壤强烈富集的趋势.岩-土系统元素迁移特点对宁国市天目山区重要名优特产品-山核桃的生长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该区主导性名特优产品-山核桃,应该选择南沱组、兰田组、杨柳岗组、华严寺组、西阳山组等地层出露的地段种植才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省道孚县容须卡稀有金属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采集土壤样品8861件,分析16种元素含量,进行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矿区内稀有金属元素富集规律明显,出现Li-Be-Cs-Sn和Nb-Ta两组异常,异常叠合较好。Li-Be-Cs-Sn异常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北东部及西部,Nb-Ta异常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北东部,与矿区内伟晶岩脉集中分布范围吻合。结合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圈定出5个稀有金属矿找矿靶区,经地质填图、槽探及钻探工程验证,新发现了42条具有锂、铍、铌、钽、铷矿化的伟晶岩脉,圈定出12条锂矿体,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四川道孚容须卡稀有金属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块西南部地球化学异常层与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裘愉卓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7,17(4):369-375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层与本区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后太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同时,在正常沉积地层中,元素的富集和亏损程度是有限的,只有在那些与地壳发展演化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的层段中,某些元素才有可能高度富集而成为重要的矿源层。这对应用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正确认识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工作需求,完善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充实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建立了76种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编制出版了世界上首份76元素地球化学图集;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与异常形成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化探数据处理与制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深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调查的新格局,使中国化探总体上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主要湖泊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主要类型湖泊环境的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地球化学调查。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元素在湖泊环境体系各要素(水体、底泥、生物)间的地球化学行为——重金属污染元素在湖泊水体、底泥中的分布特点,指出重金属污染元素在湖泊底泥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相和有机相形式存在。水生植物藕带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岩石化学元素丰度在地球化学块体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清华 《物探与化探》2003,27(6):428-430,444
以Au、Ag、Cu、Pb、Zn、Sb、Hg、W、Sn、Mo、U、Cr、Ni、Co等14种成矿元素为例,利用中国东部不同构造单元的出露地壳和不同类型岩石的元素丰度阐明其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块体划分与研究中的意义.利用岩石元素丰度对地球化学块体进行研究,既可查明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块体的成因,又可为地球化学块体的研究对比提供条件.因此,应建立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或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岩石元素丰度并加强其与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这将会对地球化学块体的划分与推断解释提供重要的更加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庆祝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让世界各国地质同行们了解中国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地球化学勘查的成果。近十五年来已完成区域化探覆盖面积517万km2,中比例尺化探普查面积约90万km2,发现各类化探异常约4.3万处,通过检查化探异常和工程验证发现具工业价值的大、中、小型矿床569处,找矿效果非常显着,特别是化探找金、银矿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化探方法技术不断提高和广泛推广。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化探样品微量、痕量元素测试方法技术、化探异常的查证方法及化探数据处理与成图等方面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回顾过去,地球化学勘查进展迅速,成果丰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地球化学勘查目标明确,任务繁重,地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金矿化作用常伴随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在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晕。在已发现一定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经科学的组合采样(主要在蚀变带范围内连续检块采样),分析有关指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从元素异常特征或线金属量、地球化学指标或元素比值、逐步回归方程估值等三方面),对已知矿(化)体及外围异常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这就是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法。该方法在秦岭南坡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上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本方法的预测是半定量或定性的,回归分析估值是近似定量的,同时也是有效的,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环境调查、矿产勘探、土地合理利用和绿色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区域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工作正在世界各国开展。研究领域有:①制定土地合理使用和区域发展规划;②进行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本底值调查;③对研究区成矿潜力进行预测;④进行原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为地方病的防治和动植物的健康服务;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估,为合理施肥和绿色农业服务。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我国今后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原生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蔡家营铅锌银矿床有关的各类介质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组合关系,确定了该矿床的指示元素,阐明了矿床原生异常特征及分带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模式。取得了找盲矿的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宝鸡市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城区524km~2范围内的表层和底层土壤应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对土壤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测区部分地段土壤和一些植物受到Cd、As、Pb、Sb、Cr、Hg、F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中的污水长期被利用灌溉,同时查明活动断裂是F、Hg等元素的内生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