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双湖地区江爱达日那发现液态油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10年来,对西藏双湖地区羌塘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地质调查、油气评价和研究工作,深化了对盆地结构构造、地层沉积相、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初步评价了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到目前为止,羌塘盆地仍然是中国陆上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大型海相盆地。  相似文献   

2.
松南地区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南地区地跨兴蒙-吉黑褶皱带、华北板块及其北缘增生带等大地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一系列晚中生代小规模断陷沉积盆地,这些断陷盆地具有“多阶段演化和后期强烈改造”特征,目前已在彰武、昌图、茫汉等断陷发现了油气田。如何认识这些强烈改造断陷的含油气潜力、持续拓展油气发现是目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剖析其构造-地层层序,解析盆地演化历史,是深入认识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油气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研究区最新的探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周缘1:250 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建立研究区内的地层系统;依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划分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阶段,探讨盆地形成历史。研究认为,松南地区的沉积盆地主要是在环太平洋构造体制的控制下发育的;发育下白垩统义县组底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底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底部等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划分出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盆地反转构造层等四套构造-地层层序;相应地,松南地区经历了基底形成期、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坳陷期、晚白垩世末盆地反转期等四个盆地演化阶段;松南地区构造演化控制了区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规律,下白垩统断陷构造层是目前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盐构造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复原以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盐构造是一类与油气聚集关系极为密切的构造类型,在波斯湾、北海、墨西哥湾、北欧和非洲大陆边缘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大量分布。中国在塔里木、渤海湾、江汉、四川等盆地广泛发育多期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盐构造,但国内盐构造研究相对较少,对盐及其相关构造的变形组合样式、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盐构造形成机理和动力学演化的研究是薄弱环节。对于塔里木、渤海湾盆地以及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来说,区域性盐岩盖层的存在和分布将是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深入探讨盐构造特征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鸭绿江盆地长白坳陷成藏条件分析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佳忆  施尚明 《中国地质》2016,(6):2070-2081
鸭绿江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型盆地,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文章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为理论指导,以鸭绿江盆地长白坳陷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分析研究区构造特征及烃源岩、储盖层、油气运移等各项成藏关键条件,对该区资源潜力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鸭绿江盆地长白坳陷的中部伸展沉降带地层层序完整,厚度大且稳定,局部构造发育,且均位于油气有利的指向区,具备油气勘探的有利前景,为首选的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滨里海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沉积盆地之一。本文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以及其油气成藏组合进行分析,认为乌拉尔造山运动对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造成了深刻影响。盆地东缘盐上层系的生烃条件较差,主要油气来源应为盐下层系。石炭系碳酸盐岩KT-I层和KT-II层是盆地东缘发育的良好储层。下二叠统盐层为区域性盖层,特别是对盐下油气藏起到了良好的区域封盖效果,盐相关构造圈闭类型发育。不整合面、断层和孔、洞、缝等组成复合的油气输导体系。盆地东缘的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盐下层系的"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以及盐上层系的"下生上储型"。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羌塘光明湖区块是羌塘盆地最有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的地区之一。2012年在该地区进行1∶5万石油地质调查过程中,于沙土湾湖一带发现一大型鼻状构造,控制面积达305 km2。组成沙土湾湖鼻状构造地表出露的地层为白龙冰河组,岩层在边界断层走滑作用力下,发生了扭曲,形成了这个向北北东倾伏、南南西抬起的大型鼻状构造。构造解析认为,该构造形成定型于燕山运动晚期,与盆地布曲组主力烃源岩排烃期同步,十分有利于该地区油气的聚集。综合评价认为,沙土湾湖鼻状构造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构造保存条件,该构造的发现,对于确定光明湖地区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滇黔桂古岩溶型金矿认识获得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允义 《中国地质》2001,28(5):46-47
经过十多年系统的找矿勘查和科研攻关,我国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6~1999年间,由广西地矿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开礼等提出并组织实施的“桂西古风化壳金矿成矿条件及其规律性研究”课题,取得了重大认识性突破,在近年桂西地区找矿生产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其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滇黔桂地区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地质工作者对该类型金矿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广西地矿局投入巨额资金对桂西北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性地质要素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2)
临汾-运城盆地在古生代和鄂尔多斯地区同属华北克拉通盆地,在中生代属鄂尔多斯盆地,有相同的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所以临汾-运城盆地油气资源值得调查。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和现今烃源岩成熟度对比,分析目的层埋深保存和盖层断裂的现状,探讨该地区的油气资源。由于该区经历了中生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烃源岩成熟度比较高,现今埋深较深,对于油气的保存较为有利,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盆地分析与煤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思田 《地学前缘》1999,6(Z1):133-138
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使得沉积盆地研究长期处于地质学的热点领域。煤、油、气和沉积铀矿等能源资源的形成均受控于盆地的沉积充填、构造及其动力过程。从盆地整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煤和油气地质等分支学科的界限正趋于淡化,其相互间的成因联系日益被揭示。20世纪90年代盆地分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盆地流体系统、定量动力学模拟以及用于盆地研究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方面的新技术,这些方面都将对煤地质研究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对资源、环境的整体考虑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煤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通化地区是松辽盆地东部外围的油气调查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低,关键问题是沉积地层展布形态、盆地深部结构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未知。笔者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获取了通化地区岩石地球物理和重磁异常变化特征,揭示了通化地区深部地球物理结构形态;认为通化地区存在4条Ⅰ级断裂和46条次级断裂,主要断裂控制着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首次圈定出红庙子、桓仁、沙尖子、拐磨子和木齐盆地5个断陷盆地,查明了盆地规模、中生界底面最大埋深和中侏罗统侯家屯组地层的展布形态等深部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对桓仁盆地和拐磨子盆地进行构造单元的划分。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地质信息,亦对松辽盆地东部外围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构造带发育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2期叠合盆地,其中中生代盆地群是在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发育的上叠盆地。盆地内部及周缘地质体均发现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烃源岩。准噶尔、三塘湖、吐哈、银额等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调查与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二连、松辽等盆地相继获得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赋存信息。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有望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博格达山前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东段,构造变形复杂、沉积演化认识不清、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等关键地质问题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进程。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新疆项目组在博格达山前带开展了一系列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等综合研究,厘清了该区构造变形样式和演化过程,明确了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沉积中心,评价了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该区复式油气成藏模式。钻探实践进一步证实了该区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推动了该区油气勘探进程,对类似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区域地质条件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盆地性质、沉积序列、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给楚雄盆地的油气勘探一些启示:它们间的基本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类似,且上三叠统地层为主要的烃源岩和自生自储组合,侏罗系储层也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裂缝对油气的富集、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认为:加强砂体的展布、连通性研究,裂缝、断层性质、形态、沟通性、规模等研究,在有白垩系、第三系覆盖区完全有可能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多年来对浅层地区未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渤海湾盆地等主要大中型盆地浅层油气藏的类型、分布特征和地质特征等的分析表明,中国浅层油气在地质上总体具有埋藏浅、成因复杂、受构造-岩性等复合性影响显著、储量规模与丰度大小不一、油藏类型多且分布广、资源量分布不均等特征,在勘探和开发上具有易勘探、成本低和易出砂出水、稳产难度大等优点和不足。指出中国浅层油气的潜力区域在东部,对浅层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浅层油气资源潜力很大,要重视浅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在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西昌盆地油气化探普查效果及下一步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查步伐,四川石油管理局将西昌盆地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地区,由于西昌盆地属勘探新区,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首先在该区实施了油气化探普查,油气化探普查结果证实了西昌盆地中部地区为油气泄漏特征,这与七坝1井结果吻合,同时发现了三个重点区域,指出盆地西部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地震勘探指明找油气方向。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区域构造演化复杂,含油气盆地类型众多,油气地质特征和资源规模彼此差异巨大,盆地间缺少横向对比研究。基于最新的IHS数据库,通过对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盆地类型划分、油气地质条件类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盆地。综合分析表明: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具有以发育叠合盆地为主、单旋回盆地伴生的特点;存在4期主力烃源岩、4套主要成藏组合和3种成藏模式,储量发现规模受控于成藏模式,其中单旋回盆地封闭型成藏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其次分别为叠合盆地中的调整型成藏和改造型成藏。  相似文献   

20.
反转构造与油气圈闭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反转构造作为伸展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己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盆地从拉张→挤压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对伸展盆地反转构造构造样式、圈闭条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