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测量,对查哈西里地区Au、Cu等1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综合元素富集程度、分异程度、叠加强度,发现Au、Cu、Ni、Cr、Co在研究区内有富集成矿的可能,是研究区主要成矿元素.根据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推断区内为构造蚀变岩型Au-Cu多金属矿床及热液蚀变型Cu-Ni多金属矿床.优选出4处成矿远景区,即科德日特-巴嘎哈尔散金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查干热格沟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乌兰可镍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和马尼特沟南铁镍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鄂西南鹤峰县官庄河地区已完成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统计研究区内不同地质单元Cu、Pb、Zn、Ni等13种元素的含量、背景平均值、变异系数、浓集比率、富集系数等,研究了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特征,探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找矿勘查的地质意义。研究显示,区内Cu、Pb、Zn等10种元素富集系数高,分异度低,Au等3种元素属弱分异型字-分异型。Cu、Zn异常主要集中在娄山关组地层中,Au异常主要集中在石牌组和天河板组地层且与后期构造热液蚀变有关。通过组合异常分析,将研究区划分成3个多金属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带,并圈出了官庄金异常区和麻旺三组铅锌异常区2个重点找矿区。通过异常查证,重点找矿区内存在菱锌矿等矿化现象。因此,地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穆卡拉地区进行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总结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统计显示,Zr、Bi、Au、Pb、Mo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变异系数较大,易参与次生富集作用,形成地球化学异常;元素分布型式显示,Ti、Ag、As、Co、Au、Cu、Bi、Mo分布广泛,离散度大,尤其是Cu元素呈显著的多峰分布,次生富集趋势强烈;因子分析、聚变分析多方统计分析表明,Cu、Ag、Au、As元素代表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可作为本区主要的找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新疆西天山各地球化学区数据的归纳和研究,计算西天山12种常见成矿元素在各地球化学区的富集系数,提出校正系数公式,并将变异系数进行合理的校正与排序。与实际矿床和矿点结合,验证校正系数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预测元素成矿有利顺序和规律,总结出西天山富集系数与变异系数在成矿中的制约关系。该方法实现了不同成矿元素之间成矿条件的对比,拓宽了地球化学参数的适用性,提高了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为地球化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龙天祥 《地质与勘探》2024,60(2):222-235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分析全区及各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X)和相对富集系数(K)等,结合金平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间组合关系、元素异常与成矿相关性,确定了 Au、Cu、Pb、Zn、Ag为金平地区主成矿元素。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富集规律,可知金平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配分受时间、空间限制,该地区Au、Cu、Pb、Zn、Ag主成矿元素富集峰期为两个阶段(300~400 Ma、470~485 Ma),进而确定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为该地区最具找矿潜力的时代及地层。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异常与构造、岩浆和成矿的关系,发现区内三家河断裂、马过河断裂、甜竹山断裂对元素富集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金平地区元素异常与成矿具有密切相关性。结合金平地区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等,圈定了12处综合异常,划定了2个找矿预测区,对2个找矿预测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夏甸金矿床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成矿行为,本次以夏甸金矿床外围花岗岩、构造碎裂岩和金矿石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研究其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在不同岩矿石中丰减富集变化及成矿过程.在化学成分方面,招平断裂带碎裂岩中具有较高的SiO2、K2 O值,Fe2 O3、Na2 O、CaO降幅较多,反映了成矿阶段存在有普遍的硅化现象和钾化现象和铁质流失现象进入到热液成矿中;矿石化学成分中SiO2、Al2 O3和Fe2 O3具有较大幅度的增升和降低的双重变化特点,尤其是铁、钾、钙增加比例较高,指示与成矿过程中普遍发育的黄铁矿化相一致,矿石中K2 O含量比玲珑花岗岩平均含量高30%,则代表钾化的岩石更有利于金矿的沉淀.夏甸金矿区的围岩中Au元素含量普遍低于正常的玲珑花岗岩,但Ag、W等元素含量则普遍较高,是平均值的3~10倍,断裂带碎裂岩中亲硫(亲铜)元素Ag、Cu、Pb、Zn明显增高,尤其是Ag和Zn分别是玲珑花岗岩的2.79倍和2.09倍,说明亲硫(亲铜)元素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亲铁元素Cr、Co、Ni、Mo、Au、Sn、W整体上呈递增状况,大离子亲石元素Li、Be、Rb、Zr、Nb、W、Sr、Ba、As大多呈亏损状态.矿石中Au、Ag、W、Cu等具有强烈的富集,其中Au富集了381.40倍,W富集了3961.23倍,Ag富集了254.16倍,Cu富集了116.19倍,而Bi、Mo、As、Pb、Zn等富集度相对稍低,在3~20倍之间.在围岩、破碎蚀变带和金矿石中,皆出现了非常高的W元素富集,展示了招平断裂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球化学行为.夏甸矿区围岩、构造蚀变碎裂岩和金矿石中的ΣREE总量分别为78.82×10-6、27.15×10-6和102.43×10-6,LREE/HREE比值分别为19.3、8.46和12.66,金矿石中具有相对较高的ΣREE、LREE和HREE,说明在成矿过程中外来物质的加入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比值,也是区分矿与非矿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区围岩、构造蚀变碎裂岩和金矿石的δEu分别为1.88、1.49和0.83,Eu/Sm值分别为1.57、2.05和0.69,Ce/Yb值分别为25.15、5.33和12.86,轻重稀土内部分馏均较小,成矿环境为弱氧化环境,说明夏甸金矿在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更多地是反映从流体体系中带入到成矿的过程,使矿石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增加.结合光片鉴定结果,在金成矿过程中,先期形成的黄铁矿多呈碎粒状,裂纹十分发育,黄铜矿呈他形粒状充填于黄铁矿裂纹中与金共生,说明自然金是与黄铜矿是同期形成的,而晚于黄铁矿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矿区实施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该区的指示元素为Au、Cu、Pb、Zn、As,选用传统的统计方法确定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分别为6×10-9、30×10-6、40×10-6、150×10-6、50×10-6,据此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综合评判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圈定出3个找矿靶区。在Ⅰ号异常靶区内,Au与As、Cu、Pb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叠合性,经工程布置发现了M1~M7含金石英脉矿体,圈定了Ⅰ号、Ⅱ号矿体;在矿区西部Ⅲ号异常靶区,Au与As、Zn异常叠合良好,经工程验证,在此发现M11、M12、M13等多条含金石英脉体,圈定了Ⅲ号矿体。总的来说,对异常区进行钻探和槽探等工程验证,异常的位置、规模、走向与新发现矿体(矿化点)吻合较好,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是有效的,值得向邻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热液金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芳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1,30(5):799-814
文章总结了热液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含金热液来源、控制岩浆热液中金浓度的因素、金在热液中的富集和沉淀机制以及热液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含金岩浆演化早期,磁铁矿、磁黄铁矿和钛铁尖晶石结晶分异会影响岩浆演化形成热液型金矿的能力.与金成矿有关的地热流体中w(Au)为1×10-9~80×10-6,岩浆热液中w(Au...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冀北围场县锥子山一带各个期次侵入岩体的地质、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各期次岩体的酸碱度、成因类型以及微量元素的富集分异性。从成矿专属性、物质来源、酸碱度对成矿流体的影响以及元素的富集分异趋势等方面,分析该区侵入体的成矿有利因素,认为侵入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侵入体与构造结合部位是寻找Au、Ag、Pb、Zn、Cu和Mo等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
科迪巴依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的东部,地处西准噶尔地区哈图金矿成矿带的西段。该矿床地质勘查圈出了4条金矿化蚀变带(编号Ⅰ—Ⅳ),金矿赋存于褐铁矿化碎裂化凝灰质粉砂岩中。Ⅱ-2、Ⅲ-1为主矿体,长度360~750 m,厚度1.0~3.4 m,金品位w(Au)=0.46×10-6~6.51×10-6。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显示,科迪巴依金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和岩浆岩分布等因素的控制,属于接触交代型金矿床。结合矿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北祁连中段托勒山地区金锑多金属矿属北祁连中段托勒山成矿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石中金含量最高的为石英脉,其次是石英碳酸盐岩、二云石英片岩、玄武岩、橄榄岩、硅质白云岩和糜棱岩等,且与破碎蚀变带关系密切,地层岩性和次级断裂构造对于Au及各元素的富集(或成矿)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出土壤异常6个,各异常中Au,Cu,As,Sb元素异常套合性较好,各元素曲线在具有矿化蚀变的硅质白云岩中峰值相对其他岩性较大,且Au,As,Sb元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地质角度来看,区域上金多金属矿化主要与地层、断裂构造和侵入岩有关,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火山活动及火山岩。测区充分具备这些条件的地区目前地表揭露能有良好的成矿显示,这些成矿有利区域,尤其是深部岩体接触边界附近是成矿的重点和金、铜、锑多金属矿前景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陕西山阳县香沟—夏家店金成矿带,是南秦岭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产出有王家坪金矿、龙头沟金矿、香沟金-钨矿、夏家店金矿等矿床;在金矿的勘查和研究中均发现Ba元素异常或重晶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本文通过矿床地质资料对比分析,结合龙头沟金矿、香沟金矿和桐树沟金矿重晶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研究,发现重晶石中具有一定的金、银矿化特征,尤其是桐树沟金矿区内重晶石中显示一定的金异常(w(Au)=0.03%),同时具有Sb、Cu、Mo、Bi元素异常,与矿区金异常化探元素组合特征一致,有同期矿化的特点。重晶石化或Ba元素化探异常与金化探异常叠加部位均已发现金矿体(金矿床)。结合研究区区域磁异常带是构造岩浆活动带的认识,认为重晶石是深部成矿热液反复活动的指征;在山阳县桐树沟金矿—磨房沟金矿一带和商南县青石沟、过凤楼地区还具有发现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坦桑尼亚的Sangambi地区位于姆贝亚的东北部、卢帕金矿田的东部。通过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6个Au,Cu,Cr,Ni元素的组合异常,其中ZH-1和ZH-6组合异常与金、铜的矿化关系密切,而ZH-3和ZH-4组合异常与铬、镍(铜)矿化有一定关系。在片麻状花岗岩、细晶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NW向的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其中的石英脉中经常见有黄铁矿、黄铜矿和金的矿化,刻槽取样最高品位w(Au)=11.5×10-6。土壤测量的结果证实,在卢帕金矿田的东部依然存在金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承德县磴西—烟筒山一带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温家沟—东山断裂带内,区内已知有姑子沟银铅锌矿、富豪银矿,以及新发现的富含金银的锌多金属矿.矿体多为隐伏矿体,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呈单脉、复脉状产出,有分支复合特点,银-铅锌-金等多金属矿共生;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元素、硫和热液主要为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坦桑尼亚恩泽加绿岩带玛汀杰金成矿区的4个金矿(化)体的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初步了解该区金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玛汀杰金矿为产自韧性剪切带的石英脉型金矿,赋矿层位为太古代尼安兹超群绿片岩,矿体由NW向和EW向两组构造控制,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普遍发育黄铁绢英云化。矿石w(Au)=0.62×10-6~3.04×10-6,部分矿石w(Au)值大于100×10-6。玛汀杰地区金矿为典型的产自绿岩带韧性剪切带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成因为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山地区铜金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不同级次构造控制阿尔金山地区铜、金成矿带、矿田及矿床的分布,区域上可以划分为阿尔金北缘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和阿尔金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岩石铜、金含量数理统计和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结果,将其划分为两个主成矿期,年龄分别为502.3Ma士10.1Ma和207.6Ma±4.2Ma;构造应力场和矿化富集过程分为3期:前中生代——挤压期;中生代——伸展期和新生代——走滑期。相对低应力值区为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Buti铜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圈定出5个矿致综合异常,并对可能富集成矿的异常进行成矿潜力评价,最后认定3个综合异常BT2,BT4和BT5具有寻找斑岩型和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硅化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德如  刘静  陈广浩 《地质科学》2002,37(3):356-364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由未硅化角砾岩—极弱硅化角砾岩—硅化角砾岩—强硅化角砾岩(似硅质岩)组成,产于侏罗系与下伏二叠系间的不整合面附近,角砾成份复杂,充填物和胶结物类型多样。随着硅化程度的加强,硅化角砾岩带SiO2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95.34%,而Al2O3、MgO、FeO、K2O、Na2O、CaO、CO2和P2O5含量特别是MgO、CaO、CO2和P2O5含量明显降低,且K2O>Na2O,TiO2的含量显著偏低。硅化角砾岩带LREE/HREE比值为1.95~4.93,Ce(δCe=0.44~0.81)和Eu(δEu=0.58~0.89)均为弱负异常,属轻稀土富集型,但随硅化程度增高稀土元素含量显著减少:未硅化和弱硅化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176.82~318.93)×10-10,与当冲组泥质岩配分曲线相似;硅化强烈的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为(7.71~65.95)×10-10,与下伏栖霞组灰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极为相似。结合微量元素F、Ba、Cl、Cr、Ni、Sr、V研究结果及硅化角砾岩带自底部至顶部特有的下粗上细的韵律性层理构造,认为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是在地台体制向地洼体制转变期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于地壳快速隆升,二叠纪灰岩、泥质岩、石英砂岩等岩石剥蚀,在古河流环境下搬运、沉积形成的。此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8,27(3):261-277
云南岩金矿床可划分9条成矿带(区),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上表总储量96.42%,有充分代表性。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金矿带,包括北衙(大型)、金厂箐(中型)、小水井(大型)、长安(大型)等金矿,上表储量66.06t,远景储量240t。首次将小水井、长安金矿列为富碱斑岩型金矿床。广南-富宁矿集区,包括老寨湾(大型)、那能(中型)、堂上(中型)等金矿,上表储量35.889t,工程控制储量达82.549t。P3β^1、P3β^2、P3l等层位赋存玄武岩型金矿;D1、T1、T2层位赋存卡林型金矿,成因与岩浆活动有关,为燕山期中-低(主)温热液矿床,属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成矿区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