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二叠纪煤系所处的聚煤环境和煤矿区经过后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改造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及其含煤性,并结合近年来在隐伏区下找煤(火山岩与岩体下找煤、推(滑)覆体下找煤)的成功实例分析,圈定了曾坂、西坑、尾厝和天湖山深部等四个隐伏找煤远景区,指出该区域下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岩煤田深部地质特征及煤系地层之上的各类盖层特征分析,从沉积环境、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等方面,研究其对童子岩组煤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其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及规律,通过勘查案例,提出隐伏区下找煤思路,即推覆体、滑覆体、红层、火山岩下找煤(简称"四下"找煤)。通过分析龙岩煤田隐伏区深部煤炭资源潜力,指出找煤方向,为该区煤田深部勘查和资源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南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构造特征与找煤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湖南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暴露区和浅部的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因此,在隐伏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隐伏区找煤主要指“三下”(老地层下、构造下和红层下)找煤,而“老地层下和构造下”找煤主要是指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为了深化对区域构造和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本区煤炭资源勘探和矿井生产地质保障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以当代构造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已有资料,对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的煤田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煤田的构造格局,提出了该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构造模式,对该区找煤前景做出了科学评价,指出了可供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青海省重要的煤炭产地,其中团鱼山、鱼卡、大煤沟、绿草山等侏罗纪含煤地层出露较好、埋深较浅。受昆仑山构造带和祁连山构造带挤压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的控制,柴北缘构造类型多样。根据柴北缘的地质背景,从沉积聚煤规律,构造控煤作用等方面对柴北缘隐伏区含煤地层进行分析,指出应在柴北缘已知矿区外围的凹陷带内被张扭性断裂所推移、压性断裂所掩覆的下盘找煤,同时被新生代覆盖的隐伏区较浅地段为今后找煤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含煤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煤类相对单一,98%为无烟煤;煤层厚度小,绝大部分为薄煤层;童子岩组煤系被多期次构造运动破坏,构造复杂,尤其是含煤地层内及上覆、下伏地层之间广泛发育多层次的缓倾角断裂,成为福建含煤地层的主要控煤构造。在长期的勘查实践中,福建煤田地质工作者基于对控煤构造的研究,首次提出福建煤炭勘查理论——滑脱构造理论,该理论在找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勘查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理论在指导隐伏区找煤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滑脱构造理论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原定义的滑脱构造分解为滑脱构造、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三类。  相似文献   

6.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邹远耀 《湖南地质》1992,11(1):43-48
通过卫片地质解译,从遥感角度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同时,紧密结合生产性的物探、井探及钻探工作,以半隐伏含煤复向斜为找煤影像模式,在本区中、新生界盖层下或断裂构造下圈出含煤预测区7个,预估含煤面积12.8 km~2,预测煤炭储量5473万吨。  相似文献   

8.
继巨野煤田之后,近期在鲁西南隐伏区又相继发现了单县煤田和曹县煤田。它指示着隐伏区赋煤规律及找煤方向是:掀斜断凸的北缘,大型潜凸的周边,凹陷中的凸起,凸起中的凹陷。表明山东省深部找煤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应系统开展曹县一鄄城、阳谷一茌平、黄河北、章丘煤田深部、淄博煤田外围、单县一嘉祥6个含煤预测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四平至奈曼间,大片白垩系之下分布着30多个隐伏断陷盆地,成为近10余年来的找煤重点。目前大多数隐伏盆地的地质特征已基本了解,揭示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成煤作用与同沉积构造密切相关。文中划分出5种煤系沉积序列和3种成煤沉积类型(模式),指出了盆地群聚煤作用由南向北减弱。  相似文献   

10.
徐淮地区科技找煤研究抓住构造控煤这根主线,研究区域及找煤靶区的构造特点,同时依据先进的技术资料处理手段对老的物探资料等进行二次信息提取与开发,并实施对找煤靶区的综合构造控煤规律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龙永煤田暴露区找煤基本勘查完毕,隐伏区找煤成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根据区内地层及构造特征,结合找煤实例分析,认为:①区内地表出露翠屏山组中下部地层的区块以及三叠系下统溪口组与翠屏山组中下部直接接触的区块,由于层间滑脱断层缺失上部地层,使煤系地层埋藏变浅,是找煤的有利范围;②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东部,造成童子岩组的地层重复,由于上盘构造复杂,含煤性变差失去勘查价值,下盘煤系地层保存完整,煤炭资源量可观,其下盘可作为找煤的主要方向;③煤田东部红林坪-白沙-茶林盂一带出露白垩系沙县组(即红层).如“红层”与下伏地层为小角度不整合接触,则其“红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及翠屏山组接触地带为找煤的有利区块;④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因厚度大,煤系地层埋藏深,找煤难度较大;⑤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内发育规模较小.煤田内出露的“老地层”基本上为基底隆起.其下找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遥感、物探资料和已知矿区的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徐州地区构造有必要重新分析研究,深部找煤还有希望。根据冲断—推覆构造及滑脱构造的理论提出了五个构造分区:腹地滑脱区、弧后(同生)沉积区、叠瓦推覆区、中间凹析区和对冲带,并指出不同的构造区找煤方向和方法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西天山高寒草甸区寻找隐伏矿化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广厚覆盖的高山草甸景观区进行了壤中汞气、金属活动态和有机结合态等方法找隐伏矿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壤中汞气确定含矿断裂构造,应用金属活动态和有机结合态确定矿化种类,二者结合是覆盖区找隐伏矿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逆冲断层是以挤压性应力为主的构造复杂区常见的构造类型,含煤地层受逆冲断层影响,常隐伏在老地层之下,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分布规律和几何形态研究成果,能够在煤炭资源勘查中发挥较好的指导作用。青海省中祁连地区木里煤田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其构造应力场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Ⅲ阶段NNE—SSW向的挤压对该地区控煤构造起到主要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NW—SSE向展布的含煤向斜褶皱,同时形成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以木里煤田的聚乎更矿区和江仓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推覆构造下找煤理论,经过钻探验证,在逆冲推覆断层的下盘发现了侏罗系含煤地层及煤层,证实了逆冲推覆找煤理论对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福建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运用滑动构造理论,找煤勘探有了新突破,相继在昌福山及高波半隐伏或隐伏区找到了上亿吨的煤炭资源,为福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勘探基地。l滑动构造的基本特征龙永煤田的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精皱带,招皱基底为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海西——印支期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巨厚沉积。主要含煤地层为下H叠统童子岩组,厚达800余米。煤田内各地层经历了多期重要的构造运动,特别是印支运动,造成了一系列全区普遍存在的近乎平行的滑动构造。滑动构造对龙永煤田主体构造的控制:童子岩组及上覆、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16.
章健全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3):21-22,33
分析了龙永煤田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富煤形成机理,研究了构造演化与富煤带的相关性,指出了研究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7.
1 当前的找煤任务我国经过40多年的煤田普查与勘探工作,目前勘探基地紧张,今后的任务主要是寻找新地层覆盖下和缓倾角断裂构造面下的隐伏煤层。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正镶白旗宝力根套海井田为一个新发现的全隐蔽井田,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阿拉坦合力群,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湖泊、河流、三角洲陆相含煤建造。井田为四条正断层所围限的矩形断块,含煤地层的形成严格受构造因素控制,与其所处特殊构造地理位置有关。含煤区处于隆起带的凹陷内,西北及西南为古隆起带,呈直角包围宝力根套海井田,形成有利的聚煤场所—交角构造区。井田与邻区实例对比分析表明:地台内隆起带的凹陷区聚煤的构造控煤模式是该区域的普遍成煤规律,煤易在盆地次边缘沉积,交角构造区更有利于聚煤。通过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建煤田地质局在龙岩吕凤、永春县含春北矿区上侏罗统岩浆岩下找煤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对缺煤的福建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聚煤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来看,岩浆岩盖层分布区属二叠纪聚煤盆地重要成煤区域,且岩浆岩常超覆在晚古生代地层之上。通过分析上侏罗统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认为岩浆岩覆盖层与其下伏煤系地层之间明显的物性差异是找煤的主要依据。以吕凤煤矿区、含春北勘查区成功找煤实例为基础.提出了侏罗系长林组和南园组盖层下找煤的六个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闽西南聚煤盆地是在前泥盆纪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晚古生代残留盆地,二叠系童子岩组为其主要含煤层位.该盆地自形成后遭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根据盆地的形成背景、沉积演化、后期改造及找煤方向等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寻找隐伏煤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