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辽宁四合顺硫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床体空间展布特征、矿石及蚀变矿物组合的分析研究,得出四合顺铁矿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其主要的控矿和成矿构造为东西构造,也是区域构造找矿方向.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矿物组合是其主要的找矿标志.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指出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向,实现区域深部及边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
王幻  王书来  黄波  王泉  冉皞  张培烈 《地质通报》2023,(9):1467-1479
新疆希勒库都克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现的隐伏矿床。为了理清该矿床成矿特征,构建找矿勘查模型,指导区内找矿,针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矿化特征、蚀变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蚀变矿物分布规律等研究,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研究手段发现,该矿床矿化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体及接触带围岩中,深部的花岗斑岩提供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区内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及岩体侵位导致的裂隙构造是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土壤中的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分带性,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高精度低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可以圈定蚀变矿化体。矿区地表圈定的1~2 km2的椭圆状蚀变异常内发育的褐铁矿化、细脉状硅化、绢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角岩化等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建立的找矿勘查模型对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钼矿床及中亚造山带斑岩矿床找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和安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矿体呈脉状、细脉状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以含金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以半自形晶—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蚀变矿床,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是蚀变矿物找矿标志,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是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郭娜  黄一入  郑龙  唐楠  伏媛  王成 《地球学报》2017,38(5):767-778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 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 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带组合为: 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由于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交代黄铁绢英岩化带的斑岩型矿体, 致使上部矿石中还有少量交代残余的绢云母; 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布为: 白(绢)云母+(钠云母)→白(绢)云母+钠云母+(伊利石)→白(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白(绢)云母+钠白云母+蒙脱石+伊利石, 其中顶部白(绢)云母是后期黑云母花岗斑岩蚀变所产生, 本身与成矿无关; 矿体主要赋存在伊利石+蒙脱石带, 随着蒙脱石被伊利石化, 矿体也逐渐尖灭。  相似文献   

5.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分区南召―方城小区;中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工业锑矿体直接赋存于绢云石英片岩中碎裂石英岩带内,响水河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工业锑矿体形态为大的不规则陡倾斜脉状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金属矿化为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辉锑矿型,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脉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矿石矿物成分为辉锑矿,氧化后形成锑华;分析矿床成因机理为花岗斑岩岩浆期后低温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贯入于碎裂石英岩带内,在节理或裂隙发育处富集成矿;且总结了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带组合为: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由于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交代黄铁绢英岩化带的斑岩型矿体,致使上部矿石中还有少量交代残余的绢云母;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布为:白(绢)云母+(钠云母)→白(绢)云母+钠云母+(伊利石)→白(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白(绢)云母+钠白云母+蒙脱石+伊利石,其中顶部白(绢)云母是后期黑云母花岗斑岩蚀变所产生,本身与成矿无关;矿体主要赋存在伊利石+蒙脱石带,随着蒙脱石被伊利石化,矿体也逐渐尖灭。  相似文献   

7.
银石坪矿床是近年来在福建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内新发现的具有较大规模的铁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本文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总结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磁异常、矿体和矿石特征,分析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与铁成矿关系,进而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银石坪矿床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石炭系下统林地组,次要矿体往往呈脉状和透镜状;深部矿石为块状结构,地表矿石为蜂窝状、松散土状褐铁矿,并具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硅化、褐铁矿化、磁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褐铁矿床。矿区磁异常地段、岩体与林地组接触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将有助于闽西南大田铁铜多金属成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接续和找矿工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水洞岭矿床为一中型铜多金属矿床,(332)+(333)+(334)铜铅锌金属量13万余吨。笔者在收集区内已有地质勘查、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综合研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矿床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岩石特征、矿体形态、近矿围岩蚀变的主要类别、矿石构造类型分带、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及主要伴生组分等地质要素均与黑矿(VMS型)的特征基本相同;同时,矿石组构(交代文像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矿石中呈脉状—细脉状斜切赋矿岩石片理而出现的黄铁矿化及闪锌矿化)、细鳞片状绢云母化及深色鳞片状叶绿泥石化蚀变特征等联合表明,矿床具有后期热液弱改造的痕迹。因此,水洞岭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归结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弱改造类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张宏发 《地质与资源》2015,24(6):572-576
旗山锡矿是与燕山三期花岗斑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的脉状锡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是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或分支复合状,锡石硫化物矿石,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弱绿泥石化.通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杆洞铜矿床赋存于广西桂北最老地层——中元古界四堡群中,矿体呈脉状产于杆洞花岗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围岩中.受NNE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明显,矿石具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平均品位Cn 0.785—1.748%,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局年停生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美、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化与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据此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河北沽源460铀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460铀钼矿是一大型铀钼共生矿床,矿床定位于多组断裂构造与火山机构的复合部位,铀钼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中,以浸染状、网脉状矿化形式为主,围岩为酸性火山岩,矿物组合与蚀变有分带特点,并有高、低温矿物共存现象。火山岩、次火山岩中有较高的铀钍丰度。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岩石和火山岩围岩;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大气降水经深部加热形成。矿床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巴彦高勒银多金属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例小型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古元古界锡林郭勒杂岩中,受NE向断裂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银矿、黝锑银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萤石、毒砂、石英、绿帘石、绿泥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通过在该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出编号为Ht-1至Ht-4的4个矿致组合异常区,并发现了对应的矿脉和蚀变带。根据矿体发育部位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推测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通过分析成矿地质特征,得出该矿床浅表以褐铁矿化,深部以硅化、高岭土化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出的Ag、Pb、Zn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Ag-Sb-Sn-Cu-Pb-Zn组合异常是十分有效的化探标志。  相似文献   

1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4.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赣北石门寺钨矿床为最近查明的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的北矿段。矿体呈似层状、筒状、脉状分布于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上部及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附近。主要工业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块状构造。常见围岩蚀变有碱性长石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硅化,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型。根据矿体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组构、矿化分带与围岩蚀变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将主要矿体划分为细脉浸染型、热液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这3类矿体围绕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共生交织,形成了石门寺“一区三型”钨-铜-钼矿床。石门寺矿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矿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东北寨金矿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浅成热液形成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对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化和蚀变作用是在水/岩比值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硫来自围岩中的还原硫;碳酸盐岩地层是提供金属组分的主源层。地下热液在环流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金属矿质,并迁移到黑色岩系地层的破碎带中成矿。  相似文献   

16.
柞水-山阳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金矿找矿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发现了多个大-中型金矿床,然而区内金矿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一直存在争议,直接制约矿集区金矿床找矿工作。夏家店金矿床是该区大型金矿床,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类型有角砾岩型、碎裂岩型、糜棱岩型3种。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由硅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萤石化、重晶石化等,与金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硅化、方解石化、萤石化。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硫化物阶段、方解石阶段。文章选取夏家店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方解石、萤石等矿物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试工作,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9.64±0.98)Ma,表明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特征,认为夏家店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事件有关。据此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矿床成矿年龄厘定在140Ma左右,为秦岭造山带伸展的地球动力背景下构造-岩浆热液演化的产物。通过与区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对比,文章首次提出柞水-山阳矿集区存在140 Ma左右的金矿床成矿事件,为下一步在柞水-山阳矿集区开展金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东青城子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带内,是我国重要的金富集区之一。白云金矿床是青城子金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其储量大、开采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野外勘察、井下观察、资料收集及室内测试等方法,并采用野外情况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矿体的分布形态、围岩蚀变及成矿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发育于辽河群盖县组云母片岩、变粒岩中,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为EW向,向南中等-低角度倾斜,呈舒缓波状,具有尖灭再现等特点;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并受断裂控制,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石墨化、绿泥石化等;导矿和容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冲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通过对成矿期控矿断裂解析及Au品位分布特征,厘定其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矿体向SW侧伏。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红云滩铁矿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碎屑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大量磁铁矿为主,含少量的磁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极少量的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钠长石、石英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为主,局部为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矿石结构包括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围岩蚀变对称分带明显,从矿(化)体到两侧围岩,蚀变呈现从深色到浅色的变化现象.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的观察,本次工作识别出矽卡岩期和热液期两个成矿期,进一步细分为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主成矿期)、热液早期阶段及石英-硫化物阶段.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石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端员组分以透辉石-钙铁辉石为主,角闪石端员组分主要为阳起石和透闪石,这些特点表明矿区矽卡岩为热液交代钙矽卡岩.磁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形成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结合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矽卡岩是由富铁岩浆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运移、交代下石炭统雅满苏组富钙火山碎屑岩地层而形成的,磁铁矿的形成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崔龙  刘满年 《陕西地质》2010,28(1):39-45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礼成矿带的东部,矿体产于中泥盆统浅变质碎屑岩中,受断裂破碎蚀变带的控制。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矿区共圈定6条矿脉,沿走向及倾向具有尖灭再现、局部膨大缩小的特点,沿裂隙发育的矿脉金品位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迪彦钦阿木钼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昊 《地质与勘探》2016,52(3):451-461
论述了迪彦钦阿木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环状矿体、围岩蚀变、矿石特征与钼矿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该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一般特点。矿床的成矿年龄为晚株罗世(156.2±1.4 Ma),在成矿时代上、成矿规律方面,与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的其他斑岩型钼矿相似。侏罗纪末或白垩纪初,强烈的弧后伸展,诱发大规模陆内裂陷活动,在该区域形成断陷盆地,并且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而本区的岩体侵位较深,受断陷盆地内早期构造影响的矿体富集,热液流体与岩性差异较大的岩石接触,形成了不规律的蚀变分带。解释了为什么钼矿体赋存在地层当中,而未发现规模较大相关岩体的原因。认为该矿床仍属于斑岩型矿床,形成于陆内裂陷构造环境,与深部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