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矿床地质、构造、围岩蚀变及氧化带特征,矿体特征,成矿规律。通过与大黑山钼矿床对比分析,认为双杨树钼矿床与同一成矿带上的大黑山斑岩型钼矿有着极其相似的成矿背景:矿体均产在花岗闪长岩体或花岗斑岩体内;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的同熔岩浆。预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环境。明确了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柞水_山阳矿集区内矿产多种多样,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明显,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冷水沟地区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花岗斑岩体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从冷水沟斑岩体到外围表现为斑岩型铜钼矿床(洞子沟和孔雀垭地段)、矽卡岩型铜矿床(双龙寨和银洞垭地段)、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南沟和徐家湾地段),构成了完整的斑岩成矿体系。岩体蚀变强烈,其中绢英岩化和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4个成矿阶段,铜钼矿床主要形成于热液早_中期。斑岩体显示高钾钙碱性地球化学特征,属I型或I→A过渡型,形成环境属燕山期陆内碰撞后伸展环境。文章综合研究了矿化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建立了冷水沟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构造_岩浆_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加强对岩体和矿体深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阿克沙套大型钨钼矿床处于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内。该矿床为云英岩型浸染状矿床, 具有云英岩型矿床的典型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矿体形态和结构构造。矿区产出有伟晶岩、石英长石脉, 含有钨钼矿、石英和黄玉云英岩矿体等。本文对阿克沙套钨钼矿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 得到辉钼矿模式年龄(平均值)为289.3 Ma, 处在早二叠世。分析认为, 阿克沙套云英岩型钨钼成矿作用是晚石炭世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延续的结果, 属中亚造山带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比五万矿产调查工作,研究分析认为金安岭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围岩为太古代元坊岩组变质岩,成矿源岩为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体。环绕斑岩体周围分布有数十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矿体形态复杂,大多产于岩体内和围岩的接触带。岩体和围岩蚀变强烈,大体可划分3—4个蚀变带,明显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矿体矿化良好且规模大延深稳定,品位相对富集,愈向深部愈趋良好,是大型矿床的有望地区。建议进一步详细工作,必将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460火山岩型铀-钼矿床的构造-矿化分带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60矿床是产在华北地台北缘上侏罗统次流纹斑岩体内的一个大型铀-钼矿床。矿床受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盆缘基底断裂(F_(45))与其派生的次级断裂(F_3)斜接复合部位控制,铀矿化分布在次流纹斑岩体中,矿床构造、矿化和围岩蚀变在垂向上的分带性十分明显,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吕梁期钾质混合岩化和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所导致的两次铀的预富集作用,以及燕山期次流纹斑岩侵位后的酸性火山热液成矿、喜山期裂陷-玄武岩活动后的热水叠造成矿和近代的表生淋积叠造成矿等多次成矿作用阶段。460矿床是一个典型的复成因的火山岩型铀-钼矿床,可以由此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宜里钼矿是21世纪初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一个中—大型规模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分布严格受区内F_4逆断层控制,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主矿体厚度最大达73.42m,矿床平均品位为0.083%。这里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F_4逆断层、围岩蚀变分带、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矿区南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斑岩体,燕山中期斑岩岩浆内富含成矿物质的气水热液,沿导矿构造F_4逆断层运移到上盘配套的次级网脉状裂隙系统中沉淀、堆积、多阶段叠加充填成矿。矿区南段及F_4逆断层下盘深部可能还存在一定规模的隐伏钼矿体,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勘查区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造山带.是秦岭褶皱带南东的组成部分,它与龟(山)-梅(山)断裂带、北东向断裂共同控制着豫南岩浆岩的分布.燕山期的中酸性岩基是成矿小岩体的母岩,而成矿小岩体又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燕山期中国东部在陆内俯冲作用下,岩石圈在挤压、伸展后表现减薄,引起软流圈抬升和地幔上涌,形成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因空间位王的不同,形成了大别山的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系列.根据成矿系列.研究其斑岩型钼矿成矿规律,对大别山的钼、铜、铅、锌等多金属找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妥岭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岩浆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一个大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含矿岩体是一个复式杂岩体,主要成分顶部核心为石英花岗斑岩,而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环绕其构成岩体主体;含矿岩石具有富碱富钾的总体特征,Na2O与K2O随SiO2增加而增加.复式含矿岩体控制了矿化的形态和特征,矿化带呈一个倒扣的不规则筒状,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裂隙式充填的脉状矿体,而岩体深部为隐爆角砾岩状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属于斑岩型矿床.安妥岭岩体矿化蚀变分带明显,从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泥化-黄铁矿弱硅化带和矽卡岩带.本文就安妥岭钼矿含矿岩体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安妥岭钼矿的进一步找矿和探讨太行山成矿带斑岩型钼矿的成矿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位于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钼矿体依其围岩岩性和构造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石英斑岩裂隙型、花岗闪长岩裂隙型和破碎蚀变带石英脉型。硫、氢、氧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及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重熔的深部硅铝质地壳,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 并混有古大气水。该区存在两期成矿: Ⅰ期形成矽卡岩型Cu-Fe矿体; Ⅱ期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Mo矿体, 以斑岩型为主。两期成矿均为岩浆期后热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陕西柞水-山阳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池沟地区更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区内蚀变分带、岩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相应的年龄测试的研究,结合内带(池沟地区)钼铜矿化、外围(白沙沟地区)金矿化特征,确定池沟铜钼矿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类似,并取得了较大的勘查成果。笔者通过对池沟及周围地区的构造、岩浆作用研究,获得池沟地区在燕山早中期处于挤压向伸展过渡的阶段,容易诱发深部物质上涌,形成斑岩体,并建立了该环境下的构造-岩浆-成矿模型。构造不仅控制着岩浆的形态,而且对于矿体在成因上和空间上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对于确定岩体深部的延伸形态和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布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安屯铜钼矿地处敦-密深大断裂带东北部,受该断裂带影响,矿区内构造发育,为矿床形成提供容矿空间及导矿构造.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借助于岩矿鉴定和光片鉴定明确了围岩蚀变特征、岩石特征、矿石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共生组合关系,将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期次、4个阶段.根据实际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新安屯铜钼矿空间上位于东北叠...  相似文献   

12.
赵如意 《地质与勘探》2023,59(4):716-733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成矿带已探明铜矿床众多,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脉型与斑岩型.布敦化铜矿床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该矿区内相邻两个矿段(金鸡岭、孔雀山)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得到解释,有关该矿床成矿机制综合研究尚显薄弱,整体成矿模式亟待建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布敦化矿区如此小范围内存在两种矿化类型,有可能与晚侏罗世成矿阶段构造演化的不同相关。布敦化挤压带两侧地质体发生垂向位移,孔雀山矿段所在部位(上盘)相对上升,得以形成浅成高温热液脉型铜矿.(165±2)~151.95±0.73Ma,极有可能在金鸡岭矿段深部存在当时未上升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其内、外接触带极有可能形成浸染状铜矿化,可以作为今后该矿段找矿方向.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构建布敦化铜矿床成矿模式,为揭示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和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热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的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熟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系列的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天山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内,由于火山物质、构造、流体、成矿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阿希金矿、伊尔曼得-吉兰德金矿和塔吾尔别克金矿,构成了成矿系列.成矿系列中的各类矿床成矿机理具有相关性、独特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驱龙-邦铺铜多金属矿矿集区,蒙亚啊-洞中拉-亚贵拉多金属矿集区,程巴-努日钨钼铜矿集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海西期火山作用、海西期裂谷构造有关的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组、印支-燕山期与沉积-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矿床成矿系列组以及冈底斯成矿带内喜山期与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钨、铀、盐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10个成矿亚系列。主要的矿床成矿亚系列为: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浅成岩建造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年龄173~160Ma,雄村外围和拉萨以东广泛分布的叶巴组分布区是其主要找矿远景区;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火山-中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铅锌、银、钼、钨、铁矿床成矿亚系列(沙让式、亚贵拉式、洞中拉式),成矿年龄在65~38Ma,林周盆地-南木林盆地及其北侧的隆格尔断隆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与中新世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铜、钼、铅锌、钨、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驱龙式、甲玛式、冲江-厅宫式、朱诺式、邦铺式),成矿年龄17~13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尤其是含矿斑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如新发现的普桑果矽卡岩型铜铅锌矿。成矿元素从南往北的分布规律为Cu-Au(斑岩型)→Mo-W(Cu)(斑岩-矽卡岩型)→Cu-Mo-Pb-Zn(Au、Ag)(斑岩-矽卡岩型)→Mo(Cu)(斑岩)→Pb-Zn-Mo-W-Fe(斑岩-矽卡岩型)→Pb、Zn(Ag)(热液脉型)。成矿时代从南往北的规律为173~154Ma(雄村)→40~20Ma(努日-程巴等)→17~13Ma(驱龙、甲玛等)→65~38Ma(沙让、亚贵拉等)。冈底斯成矿带强烈的燕山晚期、喜山期的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浆活动控制了矽卡岩型铜铅锌铁钼矿床的分布,形成岩体中Cu、Mo、W矿化,外围接触带(0~4km)灰岩与黑色岩系的层间构造中的Mo-W-Cu-Zn-Pb-Ag-Au矿化分带,主要的含矿岩系组合是灰岩(大理岩)+黑色板岩、凝灰岩、砂板岩。主要的含矿层位为晚石炭-早二叠世昂杰组、来姑组,二叠纪的洛巴堆组、下拉组,中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晚侏罗世林布宗组层间构造。按照"缺位"理论预测燕山晚期-喜山早期(126~40Ma)念青唐古拉地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附近的斑岩钼(铜)矿等5种主要矿床类型和雄村铜金矿外围,拉萨以东叶巴组(J2y)大面积分布地区等4个主要预测区,提出了增生楔中的造山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推覆-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型的构建等当前找矿突破中的关键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沙坪沟整装勘查区位于安徽北淮阳成矿带内,是皖西地区最主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化集中区。研究区内已探明十余处铅锌矿,以小型矿为主,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为了厘定区内铅锌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类型和属性,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指导找矿预测,本文开展了区内典型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总结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区内铅锌矿化类型分为角砾岩型、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热液脉型4种,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构造为NE向和NW向断裂构造交会部位,成矿结构面主要为NE和NW断裂构造面、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以及接触带等。在总结归纳铅锌矿成矿作用特征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起区内铅锌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并对找矿潜力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西社 《地质与勘探》2012,48(4):750-741
[摘 要]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 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