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针对海洋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数据质量检核问题,选取北海区老虎滩、东海区朱家尖和南海区北海站的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2022年各季度数据,利用G-Nut/Anubis软件进行质量检核,结果表明各站数据完整率、周跳比、多路径影响等指标均满足相关要求,同时以朱家尖站为例对质检指标进行可视化,详细分析了其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为解决连续运行站海量数据批量检核问题,基于Matlab APP Designer平台开发了以Anubis软件为基础的海洋站GNSS数据质量检核工具箱OGQC,并利用朱家尖站2022年全年的数据验证了其检核功能的平稳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OGQC工具箱可以满足业务化运行对数据质量检核指标批处理、可视化监控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可提供各站详细的质量检核结果,为数据编辑、剔除等预处理提供参考,为后续高精度数据处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输入数据。  相似文献   

2.
文中设计了一套用于海底观测网的信息采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和定时驱动相结合的通过光网传送IP包的信息监控系统运行机制;提出了由岸站监控中心层、光传输主干层、海洋数据采集层组成的监控和信息采集监控系统总体构架;设计了通讯控制策略及自定义的通讯协议。采用该信息采集系统的海底观测网在试验海域进行了海底布放。经过8个月的海底连续运行,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正确地采集海洋传感器和自身系统运行数据。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MEFC)的客观分析系统,自1989年1月投入业务运行,已连续两年,成功地为大气、海浪、海温、海冰及风暴潮等大气海洋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初始气象场,由于客观分析产品已成为各专项预报模式的基础。因此,保证客观分析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完备性、结果的精确性以及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就成为特别需要强调与重视的问题。本文准备对该系统产品的精确性做一些基本的统计检验,并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统计分析,为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文是基于1989年4月至1990年3月连续12个月的客观分析结果进行的。另外,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500hPa高度场的客观分析结果,我们对两套分析方案的分析误差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保护近海海底观测网观测安全,免受渔船拖网和抛锚等损坏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多警戒浮标(直径2.4~3.0 m)的实时监控系统,该警戒浮标可获取浮标本身工作状态,并能实时、动态、连续的将警戒浮标的运行状态发送到陆基岸站,实现对保护目标海域的实时监控,同时该浮标系统可进行扩充实现对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警戒浮标布设采用正多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正五边形等)预警保护方式,浮标以保护节点为中心等距布放,组网形成有效的海上保护围栏,保障海底观测系统的安全运行;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组合供能方式,可保证在连续阴天的情况下警戒浮标系统运行100天。该警戒浮标技术已在东海海底观测网保护中成功示范运行6个月,该技术可为近海海底观测保护提供有效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UML在深海集矿机远程监控系统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列全  王随平 《海洋工程》2005,23(3):105-109
分析了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模方法在信息建模中的优点,具体研究了UML建模方法在深海集矿机远程监控系统建模中的应用;针对深海集矿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工艺流程,采用UML中的用例图、活动图和序列图等描述远程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的信息系统模型;并对深海集矿机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建模,使系统模型更通用、更易理解,增强了系统模型的重用性和互操作性。以Rational Rose 2002为工具来描述UML方法的建模过程,开发了深海集矿机远程监控系统,在海洋采矿系统的模型机上试验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园网中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加,构建校园网网络应用监控体系成为摆在校园网管理者面前的1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校园网络应用监控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校园网络应用监控的主要内容,提出以校园网网络应用监控系统为核心构建网络应用监控体系,并对校园网网络应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系统在北京大学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该系统对于确保校园网网络应用正常运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专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开发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点吸收式波浪能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多点半直驱式波浪能发电系统,介绍了该波浪能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并以此搭建了实验室模型样机,为更好地反应模型样机的实时状态监控,选择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为样机配置监控系统,利用组态王软件编写了该系统的监控程序。为检验系统的发电效率和运行情况,以已经开发完成的仿真实验模型样机和监控系统为基础设计了3种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多点半直驱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的可行性,且能有效提高海洋能的收集利用效率,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海况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冲 《海洋测绘》2021,(6):36-39
为了探究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实时动态相对定位(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real time kinematic,CORS-RTK)无验潮技术在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精度问题,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主测线与检查线交叉点误差以及有验潮和无验潮重合点误差两种方式,对基于CORS-RTK无验潮的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数据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RS-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获取的测深点数据不符值比例为2.82%,说明CORS-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无验潮与验潮站相比,高程互差波动在-0.12~0.32m之间,平均值为0.11m,且偏差在0.2m以内的测深点占总样本的93.40%,说明有验潮与无验潮两种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CORS-RTK无验潮技术在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以MapGuide技术为核心,以Delphi语言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为编程工具研发的区域站运行监控系统。该系统改进了以往对设备状态进行直接监控的方式,采用探测数据质量为监控对象,通过气象观测数据本身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一致性等规律判断数据的准确性,进而评估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文章详细介绍了软件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实现方法和功能模块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海洋这一自然宝库,做到“趋利避害”,必须对海洋环境进行长期、连续、多要素、多维空间的综合监控。论文旨在介绍该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控平台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及系统功能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何书镜 《海洋测绘》2011,31(6):69-71
介绍了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在水下测绘的应用及技术优势,并与常规测绘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FJCORS进行的水下测绘应用及采用的CORS定位精度检测法,结果表明满足精度要求,验证了其在水下测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海潮负荷对中国区域连续运行观测站精密定位的影响,利用GAMIT软件,采用加入全球海潮模型和不加入全球海潮模型两种解算模式,选取了不同区域的CORS站点和同一区域多天的CORS站点分别进行解算,并对解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海潮负荷位移在海岛上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在U方向,达到了厘米级,在N和E方向上的影响相对较小;沿海站点E和U方向上的影响在0.2~0.3 cm之间,N方向上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内陆站点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CORS站点连续多天的基线处理,加入海潮模型改正对整体解算精度有一定的改善。所以在高精度定位解算时必须加入海潮模型改正。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CORS系统是地球空间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当代GNSS发展的热点之一。结合工程实际,并综合利用陆态网络观测数据,设计出三种不同方案,对沿海大地控制网进行解算。结果表明,三种方案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坐标中误差数据显示,由于利用1σ约束CORS站点作为控制的解算方案,大大缩短了基线长度,并使图形结构更加合理,能够获得较强约束陆态网络基准站作为控制方案更好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近海岛礁CORS系统将CORS基站从内陆向近海海岸和近海岛礁延伸,使近海区域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文章对近海岛礁CORS系统的各部分组成进行介绍,同时对基准站稳定性、基准站时间延迟、移动站多路径效应和移动站内外符合精度进行测试研究,为CORS技术向海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考框架的发展现状。结合"环渤海GPS大地控制网"的建设与动态框架维护情况,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基于CORS的区域动态参考框架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是进行海洋测量的基础,准确确定深度基准面是进行海洋测量的有效前提。提出了一种将CORS技术与验潮组网技术进行结合的新传递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实现长、短期验潮站同步验潮实现深度基准面的增强传递;提出了采用半参数模型理论来求取潮差比的计算方法;具体阐述了验潮组网通过间接平差求取短期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的计算方法,减少了验潮测量的人力投入,计算潮差比时考虑了系统误差的影响,计算短期验潮站时考虑了观测误差对深度基准面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鑫  郭英  李媛 《海洋测绘》2011,31(6):16-19
叙述了格网电离层模型的建立原理和数学模型,重点探讨了确定三维电离层模型投影矩阵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借用某一区域CORS站的数据,利用C#语言实现了三维电离层模型投影矩阵.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discusse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pproach to project information on wind speed and waves collected by the TOPEX satellite at deeper locations to a specified coastal site. The observations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verage wave period and wind speed at a number of locations over a satellite track parallel to a coastline are used to estimat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se three parameters at the coastal site of interest. A combined network involving an input and output of all the three parameters, viz., wave height, period and wind speed instead of separate networks for each one of these variables was found to 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train the network with sufficient flexibili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network training based on statistical homogeneity of data sets is essential to obtain accurate results. The problem of modeling wind speeds that are always associated with very high variations in their magnitudes was tackled in this study by imparting training in an innovated manner.  相似文献   

19.
Owing to the spatial averaging involved in satellite sensing, use of observations so collected is often restricted to offshore reg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technique to obta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t a specified coastal site from their values gathered by a satellite at deeper offshore locations.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approach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and Feed-forward Back-propagation (FFBP) type. The satellite-sensed data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verage wave period and the wind speed were given as input to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obta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t a coastal site situate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Qualitative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network output with target observations showed usefulness of the selected networks in such an application vis-à-vis simpler techniques lik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The basic FFBP network predicted the higher waves more correctly although such a network was less attractive from the point of overall accuracy. Unlike satellite observations collection of buoy data is costly and hence, it is generally resorted to fewer locations and for a smaller period of time. As shown in this study the network can be trained with samples of buoy data and can be further used for routine wave forecasting at coastal locations based on more permanent flow of satellit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20.
珠江河口一维河网、三维河口湾水动力连接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珠江河口一维河网和三维河口湾斜压模型的水动力连接计算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河网求解公式递推出口门连接处水位、流量关系式,然后依据三维模型计算得到口门连接处流量值,根据口门连接处的水位及流量连接条件计算出口门连接处的水位值,以此水位作为边界条件分别计算一维河网和三维河口湾斜压模型,实现了一维和三维斜压模型的水动力连接计算。对模型的连接计算进行验证对比,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