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2.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登陆和影响的福建台风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登陆和影响福建台风有明显关系,厄尔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少,反厄尔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多;由于厄尔尼诺产生,使得沃克环流形势减弱,不利于台风的形成;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台风移动路径多为转向路径,不利于登陆或影响福建省.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与登陆和影响福建台风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纲清 《福建地理》2001,16(2):17-19
本文对登陆和影响的福建台风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登陆和影响福建台风有明显关系,厄尔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少,反厄尔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多;由于厄尔尼诺产生,使得沃克环流形势减弱,不利于台风的形成,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台风移动路径多为转向路径不利于登陆或影响福建省。  相似文献   

6.
广东沿海地区近50年登陆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根据1949~1998年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台风灾害资料,并对这50年登陆台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对台风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导致台风灾害的因素,对台风所造成的主要灾害进行归类并进行灾情统计,探讨了广东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特点以及主要台风灾害与台风路径的关系,提出了台风灾害的宏观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台风(热带风暴)灾害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49-1992年的气象、水文和灾害资料分析,浙江台风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台风日期与天文大潮期相遇机率高,沿海地区潮灾严重;2.台风大风是浙江沿海城市台风灾害危害的主因之一,且其危害具有连锁反应倾向;3.台风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危害一般是直接和继发性灾害叠加而成的;4.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5.台风重灾年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台风(热带风暴)灾害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49-1992年的气象、水文和灾害资料分析,浙江台风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台风日期与天文大潮期相遇机率高,沿海地区潮灾严重;2.台风大风是浙江沿海城市台风灾害危害的主因之一,且其危害具有连锁反应倾向;3.台风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危害一般是直接和继发性灾害叠加而成的;4.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5.台风重灾年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林应河 《热带地理》1998,18(2):128-134
根据广东43年的登陆台风和47个气象站的月(季)雨量资料,定量分析了登陆台风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与县域、区域、省域月(季)雨量变化的关系。指出登陆台风及其时空变化对广东夏、秋月(季)雨量有如下的多重影响:一是增加县域平均月(季)雨量和月(季)涝型事件的概率;二是造成全省平均月(季)雨量不均匀和涝旱不一;三是维持大范围正常的月(季)雨量和产充足的水资源,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台风路径数据,通过计算评价单元内不同强度台风灾害发生频数和路径长度,综合表征台风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大小。结果表明:1)在四个强度台风条件下,敏感性最高的区域位于海南省、广东省沿海、福建省和浙江省沿海,随着台风灾害强度增强,影响范围呈现向北、向内陆延伸、扩展的趋势;2)台风灾害强度达到中度时,高敏感性的区域减少,低敏感性的区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台风路径东移明显,福建所受影响加重,海南和广东影响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1.
林伟  方伟华 《热带地理》2013,33(2):124-132
Holland B系数是台风风场关键的形状参数,间接表征台风影响范围及强度。基于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台风中心探测记录数据,构建了最大风速半径以及飞行层最大风速的统计模型;利用典型台风期间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比较了7种Holland B系数计算方法对于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Holland B参数模型;以“卡努”台风为例对Holland B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Holland B系数越大,极值风速越大,台风风场风速高值区范围越集中;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历史台风中心的Holland B系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海域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更易出现高Holland B值的台风;2)我国登陆台风中心Holland B系数从南到北逐渐减小,高值省份依次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浙江省。  相似文献   

12.
台风来袭     
《地理教学》2009,(9):I0001-I0004
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处的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很快升级为热带风暴。8月5日,我国中央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8月7日于23时50分由台湾花莲县登陆,8月8日14时由桃园县出海。8月9日18时30分由马祖进入福建,浙江同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7万多艘船回港避风。8月10日05时30分,中央气象局解除台风警报。8月11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前期长三角地区的7次重大台风都发生于农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正值潮汛期,危害极大;台风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3 d左右。7次重大台风集中分布在浙江的杭州湾附近和长江下游流域两岸,主要在上海市的崇明、奉贤,浙江的余姚、嘉善等沿海地区登陆,然后沿岸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与现代台风路径相比,接近于西北路径型或向北路径。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台风对区域社会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化与浙江洪水大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利华 《热带地理》1999,19(1):62-66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分析,对于全球变化下浙江近期洪水的运作大势,可得如下几点认识:(1)在未来的十几年之内,浙江省将处在枯水年占优势的阶段,但全球变化将使浙江洪水的时空变化更为剧烈,使沿海地区的洪水灾害更为严重。(2)由于浙江省的大中洪水一般都集中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而近期的2004年和2009年分别是黑子活动第23周期的峰年和谷年,因此这两年前后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3)浙江洪水对厄尔尼诺现象具有较好的响应,因此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4)根据浙江历史上的台风重灾年资料,利用灰色灾变预测分析,可得浙江未来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台风重灾年分别为2001、2004和2008年,其中后两个台风重灾年与太阳黑子活动第23周期的峰年和谷年是大致吻合的。(5)植被破坏、河道设障等人类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增灾效应,从而使浙江未来的洪水灾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台风“麦德姆”后海岸横向沙丘年内形态变化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一年内不同时间的福建平潭岛长江澳海岸横向沙丘形态高精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台风后典型海岸横向沙丘的年内形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台风“麦德姆”造成海岸横向沙丘的体积减小、高度降低,其中体积减少了1.3%、丘顶高度最大降低1.43 m,且不同部位的变化程度亦非完全一致。(2)海岸横向沙丘形态在台风“麦德姆”后的一年内主要以体积增加、高度增大为特征,半年内海岸横向沙丘的体积与高度即已超过台风登陆前,丘顶高度最大月均升高0.39 m,沙丘迎风坡基本恢复到台风登陆前状态,背风坡以堆积为主且高度超过台风之前。(3)海岸横向沙丘的形态特征是由丰富的海滩沙源、强劲的常态向岸风、沙丘原形态及植被盖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丰富的海滩沙源和强劲的常态向岸风是决定性因素,台风对海岸横向沙丘形态的影响应是暂时性的,较长时间尺度而言低频高能的台风对海岸横向沙丘形态的塑造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每次自然灾害都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福建农业的发展。本文拟从影响福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人手,分析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福建农业综合防灾减灾的对策与措施。一、福建自然灾害与农业福建是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灾频率很高的省份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大小不等的灾情发生。综合福建志书记载和有关资料统计:仅洪涝灾害而言,自明成化六年(1470年)至1996年的527年中,福建共发生大小洪涝灾害281次,洪涝灾害的年发生频率为53.3%,即全省平均不到二年就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宁南县城后山垂直剖面观测资料,对本区降雨的垂直变化及泥石流激发雨强作了探讨。当地暴雨泥石流发生所需的10分钟雨强i_(10min)和前期降水量Pa组合为::i_(10min)≥15mm∩Pa≥50mm,或i_(min)≥10mm∩Pa≥65mm,或i_(10min)≥5mm∩Pa≥90mm。超过上述各组合值就有可能暴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海岸沙席形态及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对台风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的形态观测与近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综合分析了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岸沙席形态对“麦德姆”的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沙席前缘高程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40 m),中部变化较小(-0.06~0.09 m),后缘明显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1.62 m),沙席体积增大2.02%。 海岸沙席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受“麦德姆”影响较小,其粒度参数在台风前后并无质的等级性变化。 海岸沙席的台风响应特征主要因台风过程中大风的非选择性侵蚀和搬运及海岸沙席与海滩沙粒度的相近性所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周边地势及植被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6,(7):45-45
说到沙尘带来的危害,可谓“罄竹难书”: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飞机的起降和汽车、火车的正常运行;沙尘飞入眼睛,影响视力;沙尘被吸入呼吸道,还成为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往往不亚于甚至超过我国南方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或一次台风登陆的灾害。因此,有人将沙尘暴称为“陆地台风”。春季北京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居高不下,与风沙活动、沙尘暴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作为中国首都、国际知名大都市的北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国际沙漠化会议列为受风沙危害严重的都市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1年7月,福建省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50科1611属4839种(含亚、变种),是中国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维管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地区,其中武夷山脉北段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多等特点,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之一.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戴云山脉中段,分布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位于戴云山脉南段的博平岭则是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分布区,其植物种类在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中独树一帜.分布在福建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地域特色显著,是福建维管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