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们在浙江省海岸带调查时,于海滩上发现一种生物、沙砾被碳酸盐胶结、坚硬如石的沉积物——海滩岩。以往认为海难岩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特有的一种岩石。我国海南岛、福建均有报导,东海发现海滩岩还是首次。东海海滩岩主要见于象山县、岱山县、嵊泗县等处,出露部位均为小海湾。室内经染色试验、薄片鉴定,辅以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确属海滩岩。所见海滩岩胶结物均系碳酸盐(CaCO_3)。主要成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盆地伸展率和压缩率及构造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和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本文选取了东海陆架盆地主要凹陷的17条地震剖面,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主要凹陷新生代不同演化阶段的伸展率和压缩率。分析表明,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总体由西向东跃迁。晚白垩世至晚古新世东海陆架盆地裂陷中心在西部坳陷带,始新世东迁至东部坳陷带,上新世东迁至东海陆架盆地东侧的冲绳海槽盆地。古新世中后期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北侧昆山凹陷反转;中新世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反转。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与东部坳陷带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东西分带。西部坳陷带北部的长江坳陷和南部的台北坳陷构造演化不同,东部坳陷带北部的西湖凹陷和南部的钓北凹陷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南北分块。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岩石生热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生热率是描述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热物理参数.通过测定岩石样品的密度、放射性元素U、Th、K的含量可以定量计算地壳岩石的生热率.根据东海陆架多口钻井新生代地层样品、东海陆架表层样品和冲绳海槽柱状样品的密度、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对岩石生热率进行了计算.发现东海陆架地区地层岩石的生热率介于0.4~1.7μW/m3之间,落于正常沉积岩生热率范围,比火成岩的生热率要高.同时,岩性对生热率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性不同,生热率不同.其中,泥岩的生热率最高,而粉沙岩、砂岩的生热率次之.东海区新生代地层的生热率由新到老生热率呈下降的趋势,但,其中玉泉组、龙井组和花港组地层生热率几乎一致.这和该地层的波速特征非常吻合.关系式lnA=1.04-0.2915vp能够较好地描述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波速和生热率之间的关系.在已知地层层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由该式求取地层的生热率.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岩石密度与磁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东海陆架盆地20口钻井160块岩心标本物测定和17口钻井密度测井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统计,给出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岩石密度和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浙江全新世海滩岩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仁  江大勇 《地质论评》1995,41(4):332-339
浙江全新世海滩岩是目前公认的中国最北的海滩岩,对它的研究在古气候、古环境、古海面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浙江海滩岩进行了综合研究,提示其古动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氧碳稳定同位素和^14C测年等特征,从中提取了古气候、古环境信息。研究表明,浙江海滩岩由8个岩石类型组成。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南岸海滩岩的胶结作用及稳定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南岸海滩岩发育.现代海滩岩位于高潮线附近,具有特征的文石胶结物,为海水潜流带产物.岩石有较均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上升海滩岩位于高潮线以上.这类海滩岩经历了海水及淡水成岩环境,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沿岸,广泛发育海滩岩。1980年我队赴海南岛考察现代沉积时,对海滩岩的分布、岩性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采样。样品采自崖县鹿回头三亚湾水尾岭海蚀崖、西洲岛、小东海、东瑁岛、西瑁岛、天涯海角,乐东县莺歌海,文昌县渔业等地(图1)。有关的地质、地貌及岩性特征等,已有许多描述,对海滩岩的岩石学及成岩作用也有许多研究。本文侧重探讨海滩岩的胶结作用及与成岩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山溪性河流易受极端事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在大陆边缘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术界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以闽江—东海陆架系统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亚热带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宽陆架系统的“源—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闽江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在波动中略有增加,但水库的建设显著减少了入海泥沙通量,并且减弱了水沙通量的季节差异,河流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对流域人类活动敏感且响应迅速;河口水体环境、悬浮体浓度、沉积物粒度组成及陆源有机碳埋藏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显示,闽江入海泥沙主要分布在闽江河口附近海域,其中粗颗粒泥沙在水动力的作用下主要堆积在河口水下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细颗粒泥沙主要堆积在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及前三角洲附近海域,仅有少量细颗粒泥沙沿岸向外输运并沿途沉积,与大河流—宽陆架系统及中小型山溪性河流—窄陆架系统显著不同。河口人类活动及极端事件通过改变沉积物组成、环境动力、入海泥沙通量等方式对河流—陆架系统的“源—汇”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在当前流域来沙量锐减、河口地区海砂开采等人类活动强度增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沈浩杰 《沉积学报》1999,17(1):78-83
阐述了对东海陆架南缘勘查区进行的高分辨率的浅地层探测情况。通过对测区的浅地层声学剖面的解释和研究,笔者认为:声学剖面较直观地反映了该区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地层沉积物结构、构造及海底基岩埋深状况,对恢复该区沉积地质环境和发育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25万苛岚县幅区调修测和1:5万岚县测区矿调分析,认为吕梁山地区新太古代时期形成的界河口岩群是一套富铝的孔兹岩系夹基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包括园子坪岩组、阳坪上岩组、贺家湾岩组。其中园子坪岩组为一套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的岩石组合。通过对园子坪岩组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界河口岩群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获取的1 438个粒度数据,利用Folk分类方法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划分为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粉砂、砂、砂质泥、泥质砂、泥7种沉积物类型,阐述了不同沉积物类型的粒度组成和参数特征.其中,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粉砂是3种最主要的沉积物类型,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4.70%、24.20%和15.51%.粉砂质砂呈条带状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且向北延伸.粉砂主要分布在长江口-浙闽沿岸、渤海西部和南黄海中北部.砂主要分布在东海外陆架、扬子浅滩和苏北浅滩、朝鲜湾等海区,其中在东海外陆架海区分布最广.影响沉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物源、水动力环境以及水深、地形、地貌等.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海平面变化和海洋环流控制陆源沉积物的入海通量和陆架沉积体系的发育过程.综合沉积物物源供给、海洋环流、冰后期海平面变化过程,基于Folk分类的动力学属性和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划分为河口沉积、陆架泥质沉积、潮流沉积以及残留沉积等分区.不同沉积分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反映出在中国东部陆架的特殊地形影响下,不同海平面时期陆源碎屑物质的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华南海岸沙丘岩的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华 《沉积学报》1997,15(1):104-111
沙丘岩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尽管外貌相似,但它们成因和特征上有别于海滩岩。作者通过对西沙石岛、海南岛文昌和临高、广东阳江青洲岛、汕头广澳等处具一定代表性的沙丘岩的研究,总结了沙丘岩的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华南沙丘岩由岛屿上的灰砂和含生物碎屑的海岸风成沙丘物质胶结而成。分布高程可达+60m以上,岩石中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上凸层理、似水平层理以及根管构造;其物质来源与海滩砂具继承关系,兼具风成砂的特点,部分沙丘岩还混有坡积物及陆生生物壳体。沙丘岩的颗粒多为中砂粒径,普遍分选好,(SK1)偏度变化比较大,KG峰度较小,Y1值为负值,与海滩砂、海滩岩差别较大。沙丘岩中发育各种淡水渗流环境中特有的胶结物和胶结组构。虽然沙丘岩与现代海滩岩相比,其Ca、Mg、Sr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不同,但可以完全与上升海滩岩相似。本文作者认为:辨别沙丘岩主要从产状、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胶结物及组构诸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东海陆架盆地类型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培  张田  唐贤君 《地质学报》2014,88(11):2033-2043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处于华南陆块(包括西部的扬子地块和东部的华夏地块)之上.其基底是华夏地块在东海陆架的延伸,也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板块构造格局分析,东海陆架盆地处于西太平洋三角带区域,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巨型汇聚的地带,也是全球汇聚中心,其东西两侧分别与特提斯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息息相关.总体来说,东海陆架盆地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俯冲、弧后扩张,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汇聚、碰撞、楔入的远程效应,以及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共同叠加、复合作用形成的弧后盆地.其形成机制符合被动扩张模式,向东的地幔流和软流圈下降流是导致弧后扩张的主要地球深部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5.
浙江沿海全新世海滩岩是正处于中亚热带的海滩岩,迄今已发现有13处,主要出露于两侧为基岩岬角的小海湾潮间带中部的沙滩上,14C年龄主要为2 705 a±160 a BP~6 485 a±210 a BP。通过多学科手段的综合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基本特征及古地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受海水作用影响产生的颗粒(如生活于潮间带-潮下带的贝类壳体及其碎片、近岸底栖的有孔虫和介形虫等生物碎屑、花岗岩岩屑等)、颗粒支撑结构及文石针胶结物是其最重要特征。在其形成过程中,适宜的地貌如处于有砂砾滩的小海湾中,充足的经海蚀搬运来的陆源岩屑、石英、长石,大量的海洋生物碎屑作为物源,合适的颗粒粒径,适中的水动力,基本稳定或缓慢下降的海面及较高的气温等,都是有利的条件。在海滩岩形成时期,浙江中、北部地区沿岸线基本稳定,或略微缓慢向海推进。东海沿岸流不是如今这种低温水团,其水温应比现今高5~6oC,最少应高2oC,而其低盐度性质则古今基本一致。同时,热带扩展到浙江中、北部地区,或者当时的气候分带性不如现今这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东海陆架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东海陆架区的物探、化探和钻井等方面资料分析了陆架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东海陆架盆地具有叠合复式盆地的特征。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下叠置了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盆地和含油气层,巨厚的前第三系地层为油气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化探资料以及荧光、酸解烃和甲烷等指标表明,在诸如海礁凸起等高构造区有极好的油气异常显示,油气存在于前第三系之中。钻探证明,瓯江凹陷东侧(又称丽水凹陷)的侏罗系中有烃源岩,前古生界的变质岩中有油气显示。因此,海礁凸起、渔山凸起、瓯江凹陷东侧、长江凹陷与西湖凹陷之间以及浙闽隆褶带的前第三系是东海陆架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7,(4):134-140
黄、东海是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海域之一,在复杂的环流动力背景下,悬浮体的跨陆架输运是海洋地质学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黄、东海物质跨陆架输运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包括苏北沿岸流作用下向济州岛西南搬运、浙闽北部向东输运和台湾暖流向东分支作用下跨陆架输运。其控制机制有水深地形、陆架环流、冬季风、水体斜压结构等研究结论,但尚未取得共识。且研究结论多基于叶绿素、水温等表层遥感分析获得,悬浮泥沙尤其是中下层高浓度泥沙跨陆架向深海输运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此外,其季节变化、时空演变、输运通量等有待研究,台风、冬季风暴等的作用有待甄别。  相似文献   

18.
元素地球化学是沉积物源判别和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但河口海岸地区沉积动力环境复杂多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全岩沉积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存在局限性和多解性。选择长江下游干流悬浮物、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以及长江口具有一百多年沉积记录的ZK6孔,通过化学相态分析(1 N HCl处理),探究酸溶态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河口环境变迁的指示。相较于钻孔全岩样品,酸溶态Sr/Ba比能更可靠地反映河口古盐度和海陆相沉积环境的变化。ZK6孔沉积物酸溶态稀土元素(REE)主要赋存于Mn氧化物中,Mn、ΣREE含量、Ce/Ce*以及Sr/Ba比在1899—2007年间呈三段式变化,主要反映长江河口流路分汊和主泓位置改变引起的河口沉积环境变化,进而影响河口环境中活跃元素和次生组分在沉积地层中的保存记录。该研究对今后深化认识复杂河口环境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微量元素示踪海洋环境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理拉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铜矿区之一,区内前震旦纪河口群是拉拉式铜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前人利用多种同位素方法对河口群进行过年龄测定,但获得数据差异大,造成河口群在康滇地轴前震旦基底地层划分中存在争议,因而无法约束河口群成岩及变质过程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对河口群钠长岩中的锆石采用高精度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 680Ma±13Ma,因而,将河口群归为早元古代晚期。此外,岩石有一致高的Nb/Y比值(0.7~3.0),属碱性玄武系列,在Nb/Th-Zr/Nb和Zr/Y-Nb/Y图上,HFSE比值成分点落入洋岛玄武岩(OIB)范围,具有较陡的REE分布型式和驼峰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缺乏Nb,Ta负异常,与大陆玄武岩十分吻合,以及岩石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群钠长岩形成于陆间裂谷,来源于地幔深部。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北部东海—赣榆地区,断续出露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称东海群,其上为海州群不整合覆盖。东海群的原岩形成时代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在东海群下部分布区,出露有一系列超镁铁岩块和榴辉岩块。本文重点研究超镁铁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等特征,并探讨其原生年龄、原生构造环境和侵位年龄、构造侵位方式及其出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