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近两年香蕉寒害状况香蕉宜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整个生长期都要求高温、高湿的环境。平均温度20℃以上时生长发育快,28~32℃时最快,18℃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发育儿乎停止。全生长期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蕉树才能生长壮旺和开花结果良好。1·1近两年香蕉生产遭受寒害损失严重]991年12月底,广东遭受建国以来同期罕见的强寒潮袭击,1993年1月中、下旬又受到寒潮低温的持久的影响。据调查,1992年初全省香蕉受客面积达50%,减产的达30%。其中湛江市666.7公顷蕉果中.SG%被冻得青黑不能再膨大;阳江市估计有3.3万小苗、试管苗…  相似文献   

2.
肇庆地区香蕉生产起步较晚,70年代后期才有较大面积的种植。1992年全市香蕉面积为4333公顷(香蕉、大蕉合计7533公顷,收获面积6380公顷,总产量8839吨人根据十多年种植的经验,我市中南部地区为适宜香蕉生产。但近两年来受低温霜冻天气的影响,遭受到严重冷害。本文根据试验调查,谈谈肇庆市香蕉生产的气象条件与气象灾害。1香蕉生长发育与气象因子的关系1.1温度香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温度,以25~32℃最适[1],≥35℃生理活动降低。当温度≤10℃时停止生长,≤5℃时吸芽、茎叶、花蕾和蕉果均受冻害。故香蕉适宜在年平均气温≥21℃和最…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番禺区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军  杨宏建  余海军 《气象》2006,32(6):66-70
利用番禺区1960—2004年高温天气(Tmax≥35℃)的历史资料及同期热带气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影响区(15~35°N、110~135°E)内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得出:(1)高温特别是36℃以上高温与热带气旋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温强度越强,存在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比例也越大。没有热带气旋存在仅靠副热带高压作用,则出现36℃以上高温的机会小得多,并且没有37℃以上超高温天气出现;(2)西北太平洋源地热带气旋对高温的贡献较南海源地占有绝对优势。无论何种源地,从热带低压到强热带风暴,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出现高温的比例都有一个明显的突跃;(3)7—9月份出现高温时,热带气旋存在的比例在68%~87%之间。移经热带气旋影响区的热带气旋,以7月出现高温的比率为最大,强热带风暴以上出现高温比例超过35%。  相似文献   

4.
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静 《气象》2006,32(9):55-59
为探讨ENSO对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的影响,利用统计方法对1950-2003年期间进入广东防区的热带气旋的累计气旋能量ACE变量和其他变量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年的尺度上进入广东防区的热带气旋对ENSO的响应很弱,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在6-8月表现出与Nin03.4指数的正相关,而在10月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热带气旋的强度、数量、时间等在10月份都与Nino3.4指数表现出较明显的负相关,即在拉尼娜出现当年的10月份热带气旋趋向于数量增多,强风暴的生命史增长,影响时间较长,强风暴强度也趋向更强,破坏力增大;而在厄尔尼诺年,热带气旋趋向于数量减少,强风暴的生命史缩短,影响时间较短,强风暴会趋向减弱,破坏力会减低。分析可知,ACE指数很好地反映热带气旋对ENSO响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CWRF模式对1982-2016年中国近海的热带气旋活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CWRF对热带气旋频数季节、年际变化和路径的模拟能力,并探讨了环境场模拟对热带气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CWRF能够合理模拟热带气旋频数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但模拟的频数较观测总体偏低,季节变化模拟总体优于年际变化的模拟;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热带气旋路径密度的空间分布,但CWRF明显总体低估了气旋路径密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式模拟的环境场对模拟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850 hPa气旋性与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对热带气旋频数影响显著;200 hPa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与东亚西风急流对热带气旋路径影响较大;副高会影响洋面对流运动从而影响热带气旋频数,其南侧偏东风则会影响热带气旋路径;垂直风切变偏小,在不同纬度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1993年有8个热带气旋在华南沿海登陆,其中7个(含一个热带低压)登陆广东沿海,一个登陆海南省沿海。在广东沿海登陆的7个热带气旋中,除9315号在粤东沿海登陆,对我市无影响外,其余6个在深圳~阳江之间登陆(其中5个台风,1个热带低压),对珠海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下面就对这5个达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做些粗线的分析。l概况1993年影响珠海的热带气旋是指先后在阳江至珠海沿海登陆的9302、9309、9316、9318、9323号热带气旋。它们对珠海的影响都达到了严重影响标准,其中使我市达到平均最大风力>8级的有9302、93O9和9316号,以9316号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30年来,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就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生成、路径及登陆的影响进行概述,并揭示了这种影响的主要机制。同时回顾了与季节内振荡密切相关的季风槽活动对热带气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了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该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表明,1951—2005年影响热带气旋的频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其频数最小;近55年来影响热带气旋中超强台风的频数显著减少;5—11月是热带气旋影响中国的主要时期,7—9月为活跃期。影响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有3个,源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影响热带气旋的路径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移动。影响热带气旋的影响期约为5.6个月,近55年其影响期呈缩短趋势,夏秋季的影响天数较长,冬春季较短。影响热带气旋频次的空间分布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国台湾省受热带气旋影响最频繁。影响热带气旋的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何敏 《气象》1997,23(2):52-55
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Gary,W.M所作的大西洋热带气旋季节方法。通过揭示大西洋热带气旋存在的超长期预报信号,利用交互验证分析和最小独立偏差回归方法,对大西洋地区1950-1990年热带气旋活动进行预报试验,并在预报年的的上年12月,当年6月,8月向公众发布预报。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和广州灾害性高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卢山  叶萌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5):461-465
利用1983-2004年6-9月常规天气资料、广州单站数据和此期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并定义连续3天或以上日最高气温≥35℃为一次灾害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广州灾害性高温天气和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广州市的灾害性高温天气的出现和热带气旋外围环流紧密相关,且37℃以上的灾害性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广州市东南或偏东方向400—1600km范围内的洋面或海面有热带气旋活动时;(2)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烈太阳辐射是广州灾害性高温出现的基础,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导致的强下沉增温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整理了1949—2008年311例热带气旋影响浙江时各气象站的风雨资料、海洋观测站风暴潮资料、灾情资料等,用典型相关分析、历史灾情反演等方法建立了反映热带气旋致灾因子(风、雨、风暴潮)综合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的评估模型与等级指标。研究结果将浙江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分为5级,1级最强。根据评估模型与指标对311个热带气旋进行了等级评价,并分析了各等级影响强度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5级影响热带气旋都有可能给浙江省带来损失,特重灾情一般由1级影响热带气旋造成,2级影响热带气旋带来的灾情也很严重,年均1.1个热带气旋的综合强度在3级以上,有可能带来较严重灾情;全省各地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强度自东而西递减,其中1级(特强)影响区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2月3—7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九届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旋国际研讨会对国际热带气旋研究和预报预警业务的近期进展进行了充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研讨。过去4年(2015—2018年),在热带波动和对流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复杂环境影响热带气旋路径转向的机理、对流和风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作用机制、双眼墙形成和替换机理、热带气旋变性过程对环境条件的响应、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特征、热带气旋多平台观测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在热带气旋生成概率预报、全球模式中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改进、热带气旋活动次季节业务预测技术发展以及热带气旋预报不确定性理论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在综述此次会议的相关议题后,简要讨论中国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IPRC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设计了两组不同初始时刻(3月和5月)的试验,分别对6-10月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及其大尺度环境场进行了17年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验对大尺度环流场都具有较好的刻画能力;但对于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则差异明显,5月份起报时,模式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率,季节循环特征、热带气旋强度等热带气旋活动特征方面优于3月起报的结果。这一结果反映了使用临近预测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汛期热带气旋季节预测的技巧,这也反映了汛期滚动预测订正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登陆热带气旋影响湖南并造成强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热带气旋、湖南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登陆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及造成的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57年中登陆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共161个,平均每年3个,主要出现在7~9月,影响热带气旋主要为台风或以上强度;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登陆地点以广东、福建最多,强度达强热带风暴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可造成极端暴雨降水,时间主要出现在8月.20世纪90年代以后暴雨强度呈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统计了浙、闽北登陆热带气旋的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特征,总结了浙、闽北登陆热带气旋对浙江省的影响状况.应用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浙、闽北登陆热带气旋的个数与杭州高温开始日期早迟之间的关系,表明有较高的凝聚值.  相似文献   

16.
1957-2004年影响我国的强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分析1957-2004年影响我国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的三类热带气旋,即生成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和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热带气旋频数在1957-2004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强度越强,其减少趋势越明显。近50 a台风以上强度的强热带气旋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比例呈减少趋势。1957-2004年热带气旋的最大强度呈线性减弱趋势,生成热带气旋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亦呈减弱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也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2020年热带气旋个例及风雨影响数据,采用2014年福建省地方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登陆和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结果表明,60a来登陆和影响福建热带气旋总数为646个,平均每年约10.8个,呈减少趋势。其中,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约1.7个,近30a来呈增加趋势;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约9.1个,呈减少趋势。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福建的集中期在7—9月,强度多在强热带风暴等级以上(86.7%),给福建带来风雨影响兼有的热带气旋占比最大(59.4%)。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臭氧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1998—2008年所有西北太平洋海域生成的264个热带气旋资料、香港地区11个环境监测站点的地面臭氧(O3)小时浓度数据,研究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臭氧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当西北太平洋有热带气旋活动时,香港地区地面O3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大,且半数以上造成香港地区O3高污染;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O3污染的影响程度与气旋强度相关,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运用SPSS软件进行轨迹聚类分析,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种类型,并对香港地区O3污染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西行或转向登陆型和近大陆转向不登陆型是最易引起香港地区O3高污染的两类热带气旋,二者平均影响程度大体相当;热带气旋中心位于台湾岛东北部洋面及巴士海峡附近时,香港地区O3浓度最易出现极大值。物理量场和对气团后向轨迹的条件概率场分析表明,热带气旋期间偏北到东北气流的水平输送以及下沉气流的局地积聚作用造成香港地区O3地面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深圳三个沿海港口码头自动气象站(盐田港、妈湾港、蛇口码头)的瞬时极大风资料与热带气旋的主要特性(即热带气旋强度、热带气旋离气象站的距离、热带气旋相对于气象站的方位角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气象站在热带气旋影响下的最大阵风定量预报方法。同时分析了2004—2014年6月的所有距离气象站700km范围内的热带气旋以及3个气象站的同期小时极大风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瞬时极大风具有间歇性,热带气旋对观测站的风力影响受周边环境影响大,越开阔的地域,热带气旋风力影响越大。一般情况下,深圳的3个沿海自动站中盐田港受热带气旋风力影响的程度远大于妈湾港和蛇口码头。当热带气旋靠近华南沿海,热带气旋对东北象限的风影响最大。在此象限中,强热带风暴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引发盐田港瞬时大风的距离可以达到400km以上。热带气旋引发的深圳沿海自动站瞬时极大风(阵风17.2m·s~(-1))统计模型在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本研究对深圳市气象局针对港口码头抗台防风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以及全市的台风预警发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亲波  陈景耀 《气象》1997,23(2):45-47
作者利用1995年6-10月影响南中国海的10个热带气旋实况资料以及500hPa天气图,对日本地面24小时数值预报和ECMWF500hPa为数值预报产品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的24小时地面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的路径趋势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它对路径稳定的热带气旋预报能力较好,对热带气旋的突变转折预报能力较差。2.ECMWF500hPa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